首頁 > 正文
唱響川劇“雙城記”

  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三度梅”藝術家沈鐵梅(中)主演的川劇《江姐》。(重慶市川劇院供圖)

  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和四川省川劇院院長、“二度梅”藝術家陳智林(左二)主演的川劇《草鞋縣令》。(本報資料圖片)

  “蓉寶”川劇變臉系列手辦。(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宣傳部供圖)

  2022年6月29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活動啟動儀式現場。(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川渝攜手助力川劇振興

  2022年6月29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五次會議召開,首次落地重慶的第五屆川劇節正式啟動

  2022年9月15日,重慶市川劇院的《江姐》和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省川劇院的《草鞋縣令》雙雙斬獲第十七屆“文華大獎”

  今年4月底,重慶市川劇院受邀在香港西九龍戲曲中心連演三天,帶去《李亞仙》和一台摺子戲

  今年6月底,四川省川劇院攜《白蛇傳》《和親記》以及《川劇經典摺子戲專場》獻演香港“中國戲曲節”,9月兩度赴韓國,分別在全州和忠清南道演出

  重慶市川劇院近年來復排了《禦河橋》《白蛇傳》《玉簪記》等傳統大幕戲,累計復排傳統摺子戲130余折

  四川近年來已舉辦10余屆振興川劇調演、會演以及川劇藝術節等活動,推出改編、新創劇目300余個,有100多&劇目獲國家級、省級大獎

  10月20日晚,第五屆重慶青年戲劇演出季暨“雙城劇匯”2023成渝戲劇創作展演周,在重慶市川劇藝術中心大劇場開幕,開幕大戲便是川劇《忠義烈》。

  “重慶青年戲劇演出季始於2014年,孵化了一批優秀作品,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是青年戲劇人成長的沃土,已成為我市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動。此次同時推出的‘雙城劇匯’成渝戲劇創作展演周是成渝兩地戲劇界交流合作的重要&&。”重慶市劇協主席程聯群告訴重慶日報記者。

  近年來,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大背景下,以川劇為主的成渝雙城戲劇交流與往來日趨頻繁。

  “張秀才提烏盆在長街發賣,玉美人抱銀瓶闖將過來……”10月4日,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三度梅”藝術家沈鐵梅在朋友圈上傳了一段川劇高腔《出北塞》經典唱段。“這是為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文化和旅游部像音像工程錄製的一個片段。《出北塞》是我老師競華先生的代表劇目,其中的120句無伴奏高腔繞口令,非常考驗唱功。”沈鐵梅説,為此她整個9月都在忙碌。

  同一天晚上,與重慶相隔不遠的四川省宜賓市,第三屆四川藝術節(宜賓分會場)精品劇目展演正在酒都劇場進行。當晚與戲迷見面的是由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和四川省川劇院院長、“二度梅”藝術家陳智林主演的“文華大獎”獲獎劇目——川劇《草鞋縣令》。演出精彩不斷,觀眾叫好連連。

  作為巴蜀文化同氣連枝的精神紐帶,有着300餘年歷史的古老川劇,正在新時代迎來全面振興,並以嶄新姿態為世人講述着川渝大地生生不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火爆出圈

  川劇加快“走出去”

  川劇藝術博采眾家,源遠流長,是川渝文化藝術中一張璀璨的名片。雖然川劇主要流行於以四川省和重慶市為主的川渝地區,但其赫赫聲名早就廣泛傳開。

  70年前,川劇頻頻“火”出大西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川劇迎來“黃金時代”。1953年,一批川劇演員隨部隊文工團赴朝鮮慰問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1959年,成渝兩地演員聯袂出訪波蘭、保加利亞等國,帶去大戲《譚記兒》《焚香記》《芙奴傳》,摺子戲《秋江》《攔馬》《櫃中緣》《水漫金山寺》,吸引了歐洲觀眾的目光;1960年初,老舍給剛成立的成都市川劇院寫信,“北京有許多川劇迷,我是其中之一,每逢川劇來京,我和其他川劇迷就高興得像過新年似的。”

  川劇最近的一次高光時刻,是在2022年9月15日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上。當晚,第十七屆文華獎頒獎,重慶市川劇院的《江姐》和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省川劇院的《草鞋縣令》雙雙斬獲文華大獎。作為一個地方劇種,川劇在同屆的15部獲獎作品中佔兩席,可謂獨領風騷,川渝攜手展現川劇魅力,令全國戲曲界矚目。

  今年以來,伴着文旅市場復蘇,川劇“走出去”的步伐重啟。

  3月初,作為重慶市唯一一部參加“新時代舞&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劇目,川劇《江姐》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連演兩場,場場爆滿,座無虛席。這是此版《江姐》首演5年來第4次與北京觀眾見面,也是該劇獲得文華大獎後首次進京演出。沈鐵梅詮釋的江姐細膩動人,川味十足。她“腔中有人,人活腔中”的聲腔神韻和精湛的表演藝術,讓江姐這位有血有肉的優秀女共産黨員的舞&形象光芒萬丈。

  同為“新時代舞&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劇目的《草鞋縣令》,也在3月中旬亮相北京。該劇劇情跌宕起伏,唱詞詼諧幽默,主演陳智林以深厚功底和精湛技藝,將主人公紀大奎的儒生氣質、草根情懷、慎思篤行刻畫得淋漓盡致,成功塑造了清廉樸實、仁德親民、踐行踐諾、勇於擔當、有愛有畏的“草鞋縣令”形象。

  結束北京的演出後,《江姐》和《草鞋縣令》還分別前往山東和江浙滬等地展開巡演,均大獲成功。

  事實上,重慶市川劇院在沈鐵梅的積極推動下,早早啟動了“走出去”的步伐。2002年,她攜川劇《金子》赴韓國連演8場,引發轟動。她的代表作《李亞仙》在海外更是備受追捧,曾在2016年匈牙利“布達佩斯之春”藝術節和2019年錫比烏國際戲劇節上驚艷亮相。20多年來,沈鐵梅和重慶川劇人的足跡遍及歐美30多個國家和地區,讓越來越多外國觀眾折服於川劇藝術魅力。

  如今,川劇“走出去”的步子正在邁向更遠:今年,重慶市川劇院於4月底受邀在香港西九龍戲曲中心連演三天,帶去《李亞仙》和一台摺子戲;四川省川劇院於6月底攜《白蛇傳》《和親記》以及《川劇經典摺子戲專場》獻演香港“中國戲曲節”,9月兩度赴韓國,分別在全州和忠清南道演出,將川劇藝術帶到韓國觀眾面前。

  守正創新

  不斷探索實踐

  “川劇在出人齣戲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既有以沈鐵梅、陳智林等川劇領軍人物為代表的一批著名藝術家,也有以《金子》《江姐》《草鞋縣令》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劇目。近年來川渝兩地川劇人頻頻走出大西南,展示了川劇魅力,但如果要跟上個世紀川劇的‘黃金時代’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談及當代川劇,著名川劇劇作家、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得主魏明倫坦言。

  “在我看來,當代川劇已擁有足以超越‘黃金時代’的名家名作,但總體生存環境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根本問題在於,網絡時代人們的生活、娛樂方式已經發生了迭代,儘管戲劇仍是人類社會主要娛樂方式之一,我們要怎樣才能真正吸引觀眾聚焦於舞&?”魏明倫説。

  在沈鐵梅看來,無論面對機遇還是挑戰,對於一個川劇工作者來説,敬畏藝術、守正創新是最重要的。“我們有好演員好作品,這就是當代川劇最大的底氣。多年的出訪演出經驗讓我看到,原汁原味的川劇藝術有種極致美感,哪怕語言不通也能讓觀眾震撼。”此前在匈牙利演出時,為了讓外國觀眾更好地欣賞川劇的音樂、表演、服裝、方言等藝術,沈鐵梅和同事們甚至大膽採用劇情提示而非逐字翻譯字幕來輔助演出。“以表演為中心足矣,這也是川劇藝術的文化自信。”沈鐵梅説。

  “要實現川劇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核心是守正,在守正的基礎之上再談創新。”沈鐵梅説,川劇的藝術性永遠是第一位的,但藝術性也會隨着時代進步而發展。我們要保護傳統,要修舊如舊,同時也要注入現代意識,這個過程切忌脫胎換骨,切忌基因變異。每個川劇人都應該有憂患意識,要知道什麼是好的,努力的方向在何處。

  對此,陳智林也&&認同,“守正創新,關鍵是守正,如果不守正,劇種就失去本源;而如果不創新,也一定會走入死胡同。要深入挖掘川劇中蘊涵的中華文化精神、中國價值觀念,反映中國人的審美追求,努力將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他注意到,近年來川渝兩地川劇界在創新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從業人員都在用發展的眼光思考劇種的未來,無論是《草鞋縣令》還是《李亞仙》,從川劇傳統來説都是一脈相承的,是在把握傳統根基的基礎上對不同形式文化展開的思考探索和實踐。

  攜手共贏

  唱響藝術“雙城記”

  隨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川渝之間的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如何更好地推動川劇藝術傳承與發展,進一步擦亮川劇這張文化名片?近年來,川渝兩地川劇人一直在探索和實踐。

  2022年6月29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五次會議召開,首次落地重慶的第五屆川劇節正式啟動。6月29日至7月13日期間,以“唱響藝術雙城記,共譜川劇新華章”為主題,川渝兩地名家攜手,創新活動層出不窮。

  兩地川劇人還攜手推進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今年5月,四川藝術職業學院二級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川劇代表性傳承人、“梅花獎”得主肖德美策劃發起了“群星璀璨·生生不息——川劇文生名家名戲專場”,不但聚集起川渝兩地多位藝術家,還特別邀請了與川劇聲腔有關的劇種代表——京劇和秦腔的梅花獎藝術家加盟。“我為這場川劇文生專場策劃了3年,邀請了川渝兩地以及跨劇種的藝術家互動,彰顯了川劇文生藝術,進一步擴大了川劇在全國的知名度。”

  西南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顏芬認為,隨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推進,川渝川劇人以及眾多專家學者在川劇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積極工作,作為川渝兩地的傳統文化名片,川劇正在走向振興,承擔起以文促旅、文旅融合的發展重任。

  “只有攜手,才能共贏。”陳智林説,四川和重慶都是孕育川劇的土壤,川劇是我們共同的文化符號和表達語匯。從本質上説,川渝川劇是一個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要齊心協力為傳承民族文化作貢獻。傳統戲曲的振興,須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不分彼此。”

  “這樣的攜手,是文化的交流,是情感的凝聚,更是堅定文化自信、助力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沈鐵梅説,在川劇的傳承與保護等方面達成共識,川渝攜手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和更明確的方向。“我們要用心用情去思考川劇藝術如何精進,思考在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中,如何實現真正的文旅融合,讓傳統戲曲文化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編輯: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