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中央公園新增40個無障礙停車位

  渝北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對中央公園無障礙車位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記者 張莎 攝\視覺重慶

  “感謝檢察機關對殘疾人群體的關注!現在公園停車,車位顯眼又好找,我們出行更方便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於今年9月正式施行,近日,渝北區檢察院在市檢察院的指導下,邀請渝北區政協、殘聯、肢殘人協會及殘疾人代表對重慶中央公園無障礙停車位配套建設整改情況進行“體驗式驗收”,殘疾人代表李先生看著方便安全的無障礙停車位倍感欣慰。

  2042個停車位中僅配建4個無障礙車位

  6月27日,渝北區檢察院與渝北區政協溝通委員提案與檢察建議銜接轉化工作時,一條中央公園無障礙停車位設置不規範的線索,引起了公益訴訟檢察官的注意。

  提供線索的渝北區政協委員、渝北區殘聯理事長殷勇每年都有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相關提案。他説,重慶有169萬殘疾人,渝北區有10萬左右殘疾人,佔社會人口35%的殘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體迫切需要無障礙設施保障,讓他們平等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

  渝北區檢察院依法對此線索進行調查。在查閱大量資料、實地調研勘察後查明,重慶中央公園自2011年啟動建設,2013年基本建成,而《無障礙設計規範》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均是2012年發布實施,故在公園設計之初未考慮到現行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無障礙停車位的設置始終未達到規範要求。

  渝北區檢察院檢察五部副主任竇婷婷介紹,重慶中央公園是國內最大、世界排名第三的開放式城市公園,是重慶地標級的城市旅游景點。網絡數據顯示,中央公園每逢周末節假,日均人流量已達到3萬—4萬人次,最高峰時甚至能突破10萬人次。然而,10年來,公園共計2042個停車位中,僅配建4個無障礙停車位,佔比0.2%,遠未達到不少於總停車數2%的國家設置標準,且指示標識不清晰,位置過於集中,不利於殘疾人便利出行。

  40個新建停車位通過殘疾人代表評估

  為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7月,渝北區檢察院對該線索立案調查。根據《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重慶市殘疾人保障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明確城市管理部門為涉案無障礙停車位建設的行政監管機關。

  同時,渝北區檢察院向渝北區城市管理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該局依法履行職責,推進公園停車場無障礙停車位的規範化改造,切實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

  經過改造,渝北區城市管理局已完成對重慶中央公園無障礙停車位設置改造,並順利通過殘疾人代表試用評估。

  記者現場採訪見到,如今在中央公園的4個地下停車場、6個地面停車場,40個新建的無障礙停車位格外醒目,車位上輪椅通道線和無障礙標識清晰明了,車位更寬、面積更大;街面、停車場內還有指示牌、引導標識。一名駕車前來旅游的殘疾人順口點讚:“這裡新設了無障礙停車位,我們來這裡游玩更方便了!”

  渝北區建立“檢察+殘聯”協作機制

  渝北區檢察院副檢察長陳煒佳介紹,最高人民檢察院要求在部分省區市試點推廣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工作機制,重慶是試點城市之一,本案也是試點工作的具體實踐。此外,今年8月,渝北區檢察院已與渝北區殘聯簽署協議,建立“檢察+殘聯”協作機制,通過公益訴訟推動公共場所的無障礙設施建設。

  “我們歡迎‘益心為公’檢察志願者和市民持續提供相關線索,助推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陳煒佳&&,下一步,渝北區將繼續從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無障礙社會服務等方向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推動無障礙環境系統治理,為殘疾人、“一老一小”創造一個安全便捷溫暖的社會環境。(記者 郭曉靜 張莎)

編輯: 葛琦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