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9月15日—10月15日,以“匯聚金融力量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23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在全國開展。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慶監管局和重慶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組織下,重慶轄內金融機構積極向廣大金融消費者普及基礎金融知識、提示金融風險,倡導理性消費、價值投資觀念,助力推進行業誠信文化建設,營造安全穩定的金融環境,樹立金融為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理念,展現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新擔當、新氣象。
保險合同中會顯示客戶信息,包括個人名字、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保單號、保險金額、繳費信息等,其中名字、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為客戶個人信息,如果不慎洩露就有可能會被不法分子惡意利用。
案例介紹
張先生購買了一份保單,在網上分享購買經驗時,將包含完整個人信息的保單合同“曬”了出來。過了幾天張先生的手機收到了自稱是某保險公司的短信:“因監管規定,需要您點擊鏈結更新身份證及銀行卡信息,避免影響後續年金的領取。”張先生點開鏈結後,發現相關頁面和地址有點不妥,於是致電保險公司核實情況。保險公司客服告知:“公司近期未發送短信給客戶要求更新個人信息,請您注意相關風險,避免個人信息洩露。”張先生事後回想,幸好自己多了一個心眼,向保險公司核實了,不然後果就很嚴重了。
案例分析
張先生個人信息在網上因大意而洩露,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以短信方式誘導其點擊不明鏈結,幸而張先生向保險公司核實了情況,識別了詐騙手段,才避免了被騙風險。
案例啟示
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産品後一定要保護好個人信息,不要將身份證、銀行卡、保險合同等材料輕易向他人洩露,同時不輕易點擊不明鏈結,在不明網站填寫個人信息。保險公司短信發送一般由公司全國服務熱線發送,並且保險公司設立多種查詢通道,消費者可以通過官方客服熱線、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以及各機構的客服電話等方式進行查詢。
風險提示
富德生命人壽重慶分公司提醒廣大消費者,面對陌生短信或者電話,首先要保持警惕,不可隨意輕信和盲目隨從,遇到難以辨別真偽的信息應及時向相關部門核實,確保信息來源的可靠性,防止自身權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