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設計:馬天龍
新華網重慶9月21日電(李元元 李海嵐)近幾個月以來,武隆區很忙:每月一場大活動,周周都有小活動,活動密度緊湊,熱度持續居高。這個位於武陵山和大婁山峽谷地帶的西部小城為何這麼忙?又在忙些啥?
“我們正在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旅游‘三次創業’,加快打造全國首批世界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旅游帶動共同富裕的‘武隆樣本’,惠民有感的高品質生活示範區。”武隆區委書記何慶多次在有關活動的開幕式上提到。
武隆區仙女山街道。新華網發(王俊傑 攝)
從今年年初開始,武隆先後舉辦了中國·重慶精品酒店特色民宿産業發展大會、世界蜂療大會、武隆首屆玩茶薈、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大會、重慶市旅游裝備及消費品博覽會、“美麗中國”建設交流會、中國·重慶綠色發展實踐論壇、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以及旅游航線開通等多項活動。
這種高頻次的旅游動態在重慶是少見且突出的,這也體現了武隆推進旅游“三次創業”的決心、用心和用力。數據顯示,2023年1-8月,武隆區共接待游客3155.14萬人次,同比增長7.73%,旅游綜合收入136.18億元,同比增長7.59%。
用好富集自然資源 向世界進發
一座西部小城市有着世界級的旅游志向,底氣何在?從這座小城市的“旅游成長史”可以窺得一隅。
由武隆區提供的資料顯示,自1994年到2023年,29年時間裏,武隆實現了旅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精到火的逆襲。
1994年,隨着芙蓉洞的開發,這個在國內旅游領域幾乎無名的峽谷小城踏上了旅游發展的快車道。2007年,武隆喀斯特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武隆搶抓機遇於2008年提出旅游“二次創業”,2010年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2021年游客突破4000萬人次。隨着旅游航空時代、高鐵時代的到來,武隆於2022年正式提出旅游“三次創業”,旅游發展邁向新階段。
武隆區天生三橋。新華網發(王俊傑 攝)
“芙蓉洞”“喀斯特”這些詞背後是武隆富集的自然資源,也是武隆發展旅游的底氣所在。武隆境內擁有654處可開發人文自然旅游資源,串珠式密布全境。這裡集合了天坑、地縫、草原、峽谷、瀑布、溶洞、森林、河流等多種自然景觀,集大婁山脈之雄、武陵風光之秀、烏江畫廊之幽,被譽為“世界喀斯特生態博物館”。
據了解,在豐富的自然資源基礎上,武隆先後開發了芙蓉江、烏江、仙女山、白馬山、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等一系列景點,擁有1個5A級景區,4個4A級景區,是目前全國少有的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産”“世界最佳旅游鄉村”“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七塊金字招牌的地區之一。
正是因為豐富且獨特的旅游資源,武隆才能在旅游領域深耕收穫,才有勇氣、有底氣向“世界級旅游景區”進發。
在旅游發展新階段,武隆區還將利用這些資源,打造研學、運動、藝術、康養、婚戀、服務六大産業鏈條,形成全站式、多功能、體驗式的世界級旅游度假目的地。
旅游産品推陳出新 熱度持續在線
在武隆旅游的發展過程中,打造新景點、製造新熱點的能力值得關注。
近幾年來,武隆的旅游景點不斷推陳出新,天生三橋“懸崖玻璃眺&橋”、天坑寨子“大地之心”、白馬山“飛天之吻”、仙女山“波浪公路”、仙女山“樹頂漫步”、實景歌會《印象·武隆》、懶壩文化藝術主題公園、歸原小鎮等一系列新發現或新造景點,不斷吸引游客前往打卡,“去武隆旅游”的熱點持續在線。
武隆區懶壩美術館。新華網發(王俊傑 攝)
來自重慶主城區的游客張先生曾多次前往武隆旅游。“武隆吸引我的原因之一就是總有新的打卡點出現,常去常新,讓人覺得很新鮮。”張先生&&。在走訪中發現,當前在重慶,武隆正成為市民當地游熱門的旅游地之一。
在推進旅游“三次創業”的規劃中,武隆也很注重“新景點”“高熱度”的探索。2022年開工建設的武隆仙女山“碳中和”景區就是其動作之一,其中包含的仙女山小火車風景線項目、雲上戀橋文化産業項目一經公布就吸引了大眾的注意。雲上戀橋包括雲上戀橋索道、玻璃棧橋、懸崖摩天輪、懸崖過山車、懸崖滑道等游樂項目,將增加武隆旅游業態的多樣性;仙女山小火車風景線項目將連接起武隆城區、烏江、雲上戀橋、荊竹村、歸原小鎮、仙女山鎮等景點。
“渝湘高鐵開通後,游客可從高鐵站無縫銜接坐上小火車,一路欣賞風景到目的地。”武隆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屆時,仙女山小火車風景線也有望成為武隆新的網紅景點打卡地。
武隆仙女山大草原。新華網發(王俊傑 攝)
全域旅游發力 鄉村景點遍地開花
經過多年的發展,“仙女山”已成為武隆著名的旅游名片之一,被外界熟知。不過,武隆的旅游志向並不局限在某一個品牌上,而是在品牌打造成效凸顯的基礎上,把更多精力花在了“全域旅游”上,鄉村旅游就是其中一個重點。
據了解,目前,武隆已建成20個鄉村旅游點,3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5個中國傳統古村落,被國家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游示範縣”。其中,荊竹村獲評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仙女山街道成功創建全國首批鄉村旅游重點街道,荊竹村、堰塘村、文鳳村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火爐鎮保峰村、滄溝鄉大田村、仙女山街道白果村、仙女山街道仙女村、雙河鎮木根村成功創建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鄉村景點遍地開花。
武隆區火爐鎮吶溪原鄉。新華網發(王俊傑 攝)
為避免同質化鄉村旅游,武隆推出了“避暑康養游、古寨風情游、慢享時光游、山鄉田園游、夢裏水鄉游”5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差異化啟動了50余個鄉村旅游示範點建設,打造了歸原小鎮、吶溪原鄉、天池苗寨、大田濕地人家、堰塘村、板橋村、木根村、天池村、復興村、犀牛寨等一批鄉村旅游示範村點。
“村村有亮點,每一個村都值得細細品味。”武隆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最佳旅游鄉村”荊竹村,游客可欣賞天坑美景,可在無有圖書館享受閱讀時光,也可以在非遺文化傳習所體驗蠟染、竹編等傳統文化;在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保峰村,游客可享受多種多樣的特色民宿,可體驗吶溪原鄉叢林探險,探索叢林深處的神秘與美麗……
“旅游做到哪,老百姓就富到哪。”武隆區有關負責人&&。數據顯示,2022年,武隆區鄉村旅游累計接待游客1500.02萬人次,綜合收入30.53億元。目前該區鄉村旅游直接和間接帶動從業人員達到3萬餘人,發展各類農家樂、特色民宿、鄉村客棧等近1800家。
據介紹,接下來,武隆將規劃建設一批休憩驛站、觀景&&、汽車營地、野營野餐基地、旅游商品店等,以路為景、以路串景,打造品牌化的鄉村旅游道路。還將啟動鄉村旅游“後備箱”工程,培育一批鄉村旅游商品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推動鄉村旅游從“吃住行游購娛”向“商養學閒情奇”擴展,不斷延長鄉村旅游産業鏈,提升鄉村旅游附加值。
在今年8月舉行的重慶市旅游裝備及消費品博覽會開幕式上,武隆區委書記何慶向現場嘉賓發出邀約:“武隆是一個值得來一千次的地方。”從武隆當前的旅游發展態勢和規劃來看,這種表態既是自信也是自勉,未來的武隆旅游業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