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積極推進可移動文物保護 數字化讓4009件珍貴文物“活”起來

  9月14日,剛踏入紅岩革命紀念館大門,四川游客李欣就被大廳一角的“紅岩文物多維信息展示&&”吸引住了。

  “饒國模收藏的景泰藍花瓶”“宋綺雲使用的白瓷酒杯”“張學雲送給妻子的禮品盒”……輕拂屏幕,一件件文物躍然眼前;滑動手指,文物隨之轉動,無死角展現出來;點擊放大按鈕,文物表面的花紋、字跡,乃至細微裂縫都清晰可見。

  “這可比在展廳看清楚多了!”李欣帶着驚喜的神情説。

  這得益於重慶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大力推進的可移動文物數字化保護工程。自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重慶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強化擔當有為,突出以學促幹,推動發展成效明顯,實現了館藏珍貴文物4009件(套)的數字化採集。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豐功偉績,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

  重慶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館藏可移動文物8688件(套),其中佔比最大的是紙質文物。紙質文物屬於有機質,較脆弱、難保存,極易受到溫度、濕度、光照、蟲霉等環境因素影響,以致“患上各種疾病”。

  “文物數字化,可以減少對脆弱文物的損傷,讓它們安詳地在展櫃和庫房裏保存和見證歷史。另一方面,數字化成果可以為學者研究提供更多方法和途徑,增強游客參觀游覽、學習黨史的體驗感和互動性。”重慶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技術設備部副處長彭亮説。

  每件文物都是獨一無二的無價之寶。重慶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為每件珍貴館藏文物定制了數字化保護方案,利用高精度平面掃描、360°高清環拍、三維掃描建模等方式,對館藏4009件(套)珍貴文物和9處不可移動文物實行數字化保護。有了數字化空間的複製載體,文物信息的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成為現實。

  當然,文物數字化還讓許多鮮為人知的文物重見天日,便於拓展文物研究、開展社會教育。

  文物數字化,要久久為功、不懈努力。接下來,重慶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將對文物數字化資源進行多元開發,並在學術研究、産業轉化以及展覽展示、文化傳播等領域實現更有效的利用,努力提升博物館文物資源管理、保護、研究和展示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記者 趙迎昭)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