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共追“中國夢” 江津區大中小學師生同上開學第一堂“思政課”

“中國夢的內涵是什麼?”“小朋友你們的夢想是什麼?”9月14日下午,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體驗教學中心暨中國夢主題場館內,來自江津區內的鼎山小學、四牌坊小學、江津中學、田家炳中學的20余名師生與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部分師生一起,共同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開學思政課。

沉浸式學習 中小學師生有了思政課“新體驗”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洪衝介紹,該場館是馬克思主義學院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建設實踐教育體系,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場館突出青年擔當、技能報國,旨在通過創新的教學手段和豐富多樣的體驗活動,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親和力和吸引力。

學生參觀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體驗教學中心暨中國夢主題場館。

沉浸式VR體驗讓學生更有身臨其境感,更易引發思想共鳴,增強思政教育效果。

當天,從“雄關漫道真如鐵”到“人間正道是滄桑”,再到“長風破浪會有時”,在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講解員的帶領下,在場的中小學生從一張張歷史照片和視頻、文字資料裏了解到了中華民族追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對於“中國夢”的深刻內涵有了更加真切的理解。

在VR模擬重走長征路、思政小助手機器人互動、換裝模擬等一系列交互式、沉浸式的體驗活動中,同學們在課堂上書本中所學習到的思政課知識全都變得立體、生動起來。“原來革命先輩們那時的生活這麼不容易!”江津區田家炳中學初二學生田沁靈説,這次參觀學習令他更有身臨其境之感,更能體會那時候中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他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要倍加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更加努力的學習,希望自己未來也能為國家繁榮發展,中華民族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資源共享共建 推進大中小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

據悉,在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大背景下,江津區以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工作機制設計、優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協同教學環節、開發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優質愛國資源、搭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科研協作&&、強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五個一”為主要抓手,建立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工作架構,打造“資源共享、學科共建、人才共育,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教育體系,形成思政課一體化的工作新格局。

其中,由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區內10所大中小學組建成立江津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將在集體備課、課程建設、實踐教學、教學展示等方面加強一體化協同教學。各成員學校將立足本土紅色思政教育資源,圍繞愛國主義教育核心主題,共同完成手拉手集體備課、教學設計比賽、“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教師風采展示類比賽、開闢共同體資源共享專欄、專題培訓及特色實踐基地研修、“兩彈一星”精神融入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研討、編寫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一體化活頁式讀本、打造10個愛國主義示範“金課”等10項建設任務,全方位推動共同體建設發展。

大中小學師生共上思政課。

“借助本校思政課體驗教學中心內生動的案例、豐富的資料和互動的教學形式,讓大中小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獲得交互式的學習體驗,促使思政課教學從‘指尖’直抵‘心間’。”張洪衝介紹,目前,學校已通過“一路三館七基地”的建設打造,將思政資源覆蓋至全校,着力對不同專業不同階段的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科學素養、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培育等大思政教育。未來,學校將依託江津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與其他成員學校一道,以資源共建共享共促進,將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向江津區乃至重慶市推廣,為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作出積極貢獻。

“同學們在情景式的沉浸體驗中收穫了思想共鳴,我們的思政課教師也從中增強了專業素養。”江津區鼎山小學教導主任鄒洪露希望,後續能夠借助高校更加系統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帶動更多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讓他們能夠開展更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思政課,提高思政教學效果。

編輯:蔣玲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