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溫崢嶸歲月 重慶北碚紅色旅游路線邀你來打卡

  9月14日-16日,由北京電影學院推出的大型原創音樂劇《江姐》將在重慶大劇院上演。

  據北碚區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西南大學校史館墻上有三份女師院學生的學籍檔案複製件,她們正是江姐直接領導下的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地下黨支部成員;1947年7月,江姐曾將一歲的兒子寄託在北碚天府白廟小學老同志處代為哺養。

  北碚紅色旅游資源豐富,除了江姐,抗戰時期一大批革命志士、文化名流曾雲集北碚,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跟隨小編一同打卡北碚紅色旅游路線,重溫崢嶸歲月,賡續紅色血脈。

  01 中共中央西南局縉雲山辦公地舊址

  中共中央西南局縉雲山辦公舊址位於縉雲山杉木園西南部,這裡具有重要的歷史人文價值,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2009年12月15日,這裡成為第二批重慶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縉雲山杉木園

  02 國立復旦大學重慶舊址

  國立復旦大學重慶舊址見證了復旦大學的發展歷程,是中國近代文化教育歷史的實物資料。

  1939年5月,復旦大學在東陽夏壩舉行奠基儀式,1940年,復旦大學正式搬遷至此。舊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登輝堂,為復旦大學西遷後新建的小禮堂,是復旦標誌性建築,以復旦大學老校長李登輝之名命名。第二部分為寒冰墓,位於登輝堂右後側,1940年5月27日,復旦大學教務長、法學院院長孫寒冰教授在日機轟炸下不幸罹難身亡。1987年12月11日,北碚區人民政府將寒冰墓從東陽後山遷至此處。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東陽街道夏壩

  03 四世同堂紀念館(重慶老舍舊居)

  該址原為著名文學家林語堂先生住所,1940年8月林先生將此房捐贈給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作為辦公處,1940年春老舍先生來碚主持“文協”工作,1943年定居於此至1946年赴美講學。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裏,老舍先生創作了大量抗戰文學作品,包括長篇小説《火葬》《四世同堂》(一、二部)等;短篇小説《一筒炮&煙》《貧血集》等;話劇《桃李春風》《王老虎》《張自忠》等,以及散文、雜文、詩歌、曲藝等共計兩百多萬字的作品。梁實秋、以群、郭沫若、田漢、艾青、光未然、姚逢子、蕭紅、趙清閣等文化名人也常來此交流。

  該址是國內保持最完好的老舍住地之一,它的保存對研究抗戰時期老舍先生為抗戰、為團結、為人民大眾的利益所作的貢獻等方面起着積極的作用,對研究抗戰陪都歷史有重要價值。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街道天生新村63號

  04 川東行署舊址

  川東行署舊址位於重慶市北碚區西南大學內,由兩棟的磚木建築群組成,原為川東行署區辦公樓,現為西南大學辦公樓。川東行署舊址分為兩棟樓,一棟為西南大學辦公樓,一棟為東方紅會議廳。1952年9月西南師範大學由沙坪壩磁器口遷至該址,後作為該校行政中心一直延用至今。該地作為1951年至1952年9月期間的川東行署所在地和以後的西南師範大學行政樓,曾接待過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對研究西南地區建設發展有重要意義。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街道西南大學內

  05 王樸烈士陵園

  王樸烈士原名王蘭駿,四川省江北縣悅來人,生於1921年11月29日,1946年參加中國共産黨,先後任中共江北特支委員,江北工委書記,重慶北區工委宣傳委員兼管統戰工作。1945年7月他響應黨的號召回到家鄉,先後創辦蓮華小學、蓮華中學,接辦志達中學,並以此為據點培養骨幹,發展黨組織,開展地下革命鬥爭。他做通母親金永華的思想工作,變賣家産(折合黃金約2000兩)作為黨的活動經費,還在重慶成立南華貿易公司,作為黨的經濟實體,為川東地下黨提供活動經費。

  1949年4月27日,因叛徒出賣,王樸不幸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在獄中受盡特務的各種酷刑,堅貞不屈,於1949年10月28日在重慶大坪壯烈犧牲,時年28歲。王樸烈士之遺骸曾葬於江北縣(現為渝北區)龍溪鄉(現為渝北區龍溪街道)常家灣,1957年遷葬此處。2019年10月,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授予王樸烈士陵園“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王樸村

編輯: 葛琦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