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去醫院吃“中藥下午茶”,養生青年出新招了?

  沒想到,今年秋天火上熱搜的第一杯奶茶,是“中藥味”的。

  最近,“原來打敗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藥房”“中藥酸梅湯火到賣斷貨”等話題熱度居高不下。此外,中藥糕點也成功入局年輕人的下午茶。

  華龍網記者走訪發現,中藥奶茶、中藥酸梅湯、中藥糕點、中藥棒棒糖……這些被列入養生清單的“中藥下午茶”重慶都有,且銷售火熱。

  中藥養生消費方興未艾,但“是藥三分毒”,“中藥下午茶”真的適合每個人嗎?記者就此展開走訪。

  中藥奶茶、糕點、棒棒糖……

  這些養生新寵重慶都有

  在重慶市江北區中醫院,記者找到3款中藥奶茶,分別是健脾祛濕奶茶、疏肝理氣奶茶、潤肺止咳奶茶。

  記者拿到一杯健脾祛濕奶茶,價格15元一杯。聞了一下,有淡淡的中藥清香,喝入口中,感覺沒有一般的奶茶那麼甜膩,有淡淡的中藥味,並不苦澀。

  “健脾祛濕奶茶很受歡迎。”江北區中醫院營養科主治中醫師王詩介紹,這款奶茶中含有茯苓、當歸、溪黃草、赤小豆、薏苡仁等中藥材。這杯奶茶出爐的過程是——首先要按照傳統熬製方法將中藥熬製成茶湯,再將食材經過篩選、清洗、粉碎、搓丸、蒸煮等工序做成小料,小火慢熬,方能做成。

  除了中藥奶茶,記者還在現場發現許多由中藥製成的曲奇餅乾、棒棒糖、果凍、八珍膏、檸檬膏、桑麻丸、阿膠糕……種類豐富,令人大開眼界。

  王詩介紹,該醫院營養科目前已研發中醫特色食療産品20余個,類型涵蓋沖劑、茶飲、糕點、飲料、膏方、藥酒、果凍、棒棒糖8個劑型,均已在臨床廣泛運用。

  記者品嘗了一塊中藥曲奇餅乾,入口酥脆香甜,和市面上的曲奇餅乾相差並不大,仔細咀嚼,才會有中藥味。而補氣益血的八珍膏、阿膠糕,也被做成了糕餅模樣,口感也非常不錯。

  中藥棒棒糖,造型十分可愛。“這是專門針對小兒厭食、矮小、體弱多病研製的。”王詩稱,這款棒棒糖中含有黨參、陳皮、薏仁等中藥材,特別受小朋友歡迎,從而實現了“良藥可口”,讓小朋友願意吃中藥。

  女子一次買10杯中藥奶茶

  年輕人成中藥膳食養生主力軍

  江北區中醫院的中藥酸梅湯、中藥糕點,在近兩年的重慶市中醫藥文化宣傳活動中,曾屢次被市民搶着“嘗鮮”。而中藥奶茶,則是近期才推出的新品。

  記者在醫院採訪時,碰到前來就診的25歲李女士。

  “‘朋克養生’説的就是我,一邊熬最晚的夜,一邊敷最貴的面膜。”李女士笑着告訴記者,她平常工作忙壓力大,早睡早起、按時吃飯難以做到,因此近期出現長痘和睡眠不好等症狀。此次她來醫院,希望醫生為她開一些“可口的藥膳”調理身體。她對此解釋:“藥膳好吃,比喝中藥更容易堅持。”

  持李女士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據江北區中醫院營養科統計,近幾年來,藥膳配方的銷售數量逐年遞增,經治病人的數量也在逐年遞增。

  令王詩醫生印象深刻的是,前幾天有位年輕女士,指名要求買某款中藥奶茶,而且一次性要帶走10杯。“她希望能通過喝奶茶,達到祛濕美白的目的。”

  根據由新華網牽頭相關機構發布的《Z世代營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年輕人正成為當下養生消費的主力軍,其中18至35歲的年輕消費人群佔比高達83.7%,“藥食同源+滋補類”成為新生代消費首選。

  在重慶,中藥養生方興未艾。除江北區中醫院外,重慶市中醫院、兩江新區中醫院、南川區中醫院等,均已推出補氣益血的藥膳,或美容養顏、健脾祛濕的茶飲,且口感幾經調試,越來越受歡迎。

  年輕人為何追捧中藥膳食養生?

  江北區中醫院營養科主任廖常英認為,這背後折射出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強烈的中醫藥文化自信,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同時,這也有賴於大家健康意識的提升,如今“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等觀念廣受大眾認可,而營養食療恰恰可以達到中醫治未病的效果,這就給中藥膳食養生帶來廣闊空間。

  “中藥下午茶”誰都能吃?

  醫生建議:一人一方定制

  中藥奶茶好喝,中藥糕餅好吃,又兼具養生功效,就可以大吃特吃嗎?

  “中醫講究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每個人的體質、症狀不一樣,所以需要辯證論治。”王詩告訴記者,目前,該醫院的中藥飲食只在醫院內銷售,需要先掛號,由醫生開具處方後,患者才能服用。

  王詩舉例解釋,比如近期火爆的中藥酸梅湯,脾胃虛寒、易腹瀉以及糖尿病、孕産婦人群,是不推薦飲用的,且中醫不提倡在酸梅湯中加入冰塊,趁溫服用最好。再比如,中藥棒棒糖雖很受小朋友歡迎,但感冒發熱、嚴重胃腸功能障礙的孩子不建議服用。又比如,咳嗽痰多、脘腹脹痛、腹脹便溏者不宜食用八珍糕,且不宜同時服用藜蘆或其製劑。

  廖常英同樣強調,中醫營養食療方案的制定,需要依據個體體質、病證,結合節氣、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年齡和體重不同,使用量都會有差異。如果有病證需要治療的話,應該一人一方定制。”

  如果年輕人“朋克養生”,單純依賴中藥膳食調理身體,又是否可取?

  廖常英對此建議,年輕人養生也不能單純依賴中藥奶茶、中藥糕點等藥膳,人的作息要順應自然,食飲有節,適當運動,修身養性,不能一邊過度耗費身體,一邊指望吃一些藥膳就能補救,養生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醫養生小貼士

  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而協調平衡是其核心思想。當一個人身體達到平衡點的時候,是最健康的。

  具體養生方法包括:

  第一,養心。《黃帝內經》強調“恬淡虛無”,説“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簡言之,要做到“淡”字。

  第二,飲食養生。《養生錄》中談到養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緩些、食宜軟些。

  第三,養神。養神的關鍵就是早睡。

  此外,當前白露節氣已過,吃哪些食物最養生?

  中醫建議,白露過後吃“五白”,大病小病不過來。

  這“五白”包括:

  白果:益肺氣,治咳喘。

  銀耳:防上火,潤肺燥。

  白蘿蔔:助消化、消食火。

  白扁豆:助健脾,化濕氣。

  白梨:清熱火,滋陰養。

編輯: 陳雨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