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來,跟着郵票游重慶 方寸間品味山水人文風光

《長江三峽庫區古跡》

《長江三峽》

老郵票

金佛山

大足石刻中的“養雞女”

重慶最早的明信片

  9月3日至9日是2023年“集郵周”。在“集郵周”第一個主題活動“美景探索日”上,由重慶市郵政分公司、重慶市集郵協會主辦,重慶市集郵協會宣傳工作委員會、重慶市江北區郵政分公司、重慶市江北區集郵協會承辦的“跟着郵票游重慶”主題集郵分享會舉行。讓我們翻開集郵冊,從精美的方寸圖畫中穿越歷史時光,細品巴山渝水間獨特的自然人文風光。

  新中國成立至今

  中國郵政發行重慶題材郵票30余套

  資深集郵愛好者、重慶市集郵協會宣傳委副主任易東洋介紹,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郵政共發行了重慶題材郵票30余套50余枚、郵資封片20余套50余枚,其他涉及重慶元素或與重慶相關聯的郵資票品則更多,其中展現重慶自然風光、人文風物的佔到85%以上。

  據了解,國家每年總共只發行30套左右編年郵票,必須是非常重大、有紀念意義的事件和人、物,經過精挑細選才能入選。地方性題材先是由省市級郵政公司梳理選題,上報給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入儲備庫,集團公司也成立有專門的設計、編審組,每一年要進行層層篩選,通過九次審核,才能最終登上郵票。因此,能上郵票的重慶山水文化風光,自然是具有相當重要的分量。

  1988年,我國發行的《中國石窟藝術》普通郵票,其中第4枚20元的郵票是大足石刻中的“養雞女”,取自大足寶頂山大佛灣第20號窟,這是一件洋溢着濃郁生活氣息的石刻藝術珍品,也是與重慶題材相關的面值最大的郵票。

  2002年6月18日,為慶祝重慶直轄5周年,國家郵政局又發行了2002-13《大足石刻》特種郵票,全套4枚,把大足石刻中的“日月觀音”“普賢菩薩”“華嚴三聖”“三皇洞造像”搬上郵票,同時還發行了1枚“千手觀音”小型張。

  1994年,郵電部發行了1994-18《長江三峽》郵票全套6枚,其中“白帝城”“瞿塘峽”“巫峽”“神女峰”四枚郵票上的景觀均在重慶境內。長江三峽,這條優美的自然山水長廊吸引了世界關注的目光。

  2007年,國家郵政局發行2007-28《長江三峽庫區古跡》郵票全套4枚,其中前3枚上面的張飛廟、石寶寨、大昌古鎮都位於重慶境內。

  2014年,中國郵政發行2014-20《長江》特種郵票一套9枚,採用的是袁運甫先生繪製的《長江萬里圖》巨作,根據長江沿岸新風貌設計而成,由北京郵票廠採用超高網線影寫版印製,其中第二枚“山水重慶”反映重慶渝中半島及兩江四岸的景觀,第三枚“三峽奇觀”是白帝城、巫峽、瞿塘峽,值得在郵票上細細品味,美不勝收的重慶風光。

  重慶最早的郵票、明信片

  是英國商人立德樂印的

  在“跟着郵票游重慶”主題集郵分享會上,易東洋展示了重慶最早的郵票——是英國商人立德樂在重慶開辦的“重慶信局”私自印的,發行於1893年重慶開埠後,也是最早以重慶為題材內容的郵票,圖案是帆船穿行的江面,江邊矗立着一座寶塔。但究竟這是重慶哪的風光,目前還無定論,有人説此塔可能是文峰塔,有人説也可能是報恩塔,引人遐思。

  資深集郵愛好者西南大學的劉波展示了老明信片上的巴渝名勝古跡。重慶最早的明信片是1894年,由立德樂的“重慶信局”發行的2分銀的郵資明信片,名為“漁夫送鯉圖”,上有文星門、萬天宮、三洞橋等景觀。劉波翻閱史料發現,繪製明信片的費拉爾從未來到重慶,那上面的圖案是確有其景,還是憑空想象的呢?

  他繼續追根溯源發現,1883年,立德樂夫婦搭輪船到漢口,改乘木船進入川江。經過40天艱苦航行抵達重慶,探索在中國西部開展貿易的可能性。他們在書中描述道:“重慶江北城,是迄今為止在中國見到的印象最深的城鎮景觀,讓我想到了加拿大的魁北克……”對於江北城的文字描述,為費拉爾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創作了這張重慶最早的明信片。在劉波蒐集展示的重慶早期明信片中,還有百年前的山城步道上的挑夫、長江三峽的險灘等,展示了老重慶風貌,對城市的地方史是一個生動的補充。

  據了解,以“集傳古今·郵向未來”為主題的2023集郵周文化活動於9月3日至9日舉行,重慶將推出20多項主題集郵文化活動,通過“文化與互動”“傳播與體驗”“活動與參與”“線上與線下”結合等多種形式,為集郵愛好者提供一場精彩紛呈的集郵文化盛宴。重慶各區縣郵政也將舉辦線下主題展覽、文化品鑒、集郵知識講座、答題競賽等活動。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