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造”地圖作品斬獲2項國際大獎

  8月29日,記者從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日前,在南非開普敦舉行的第31屆國際製圖大會上,由重慶市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製作的萬州城區木雕地形模型斬獲實物地圖類銀獎和最受歡迎獎2個獎項。這也是“重慶造”地圖作品首次在國際製圖大會上獲獎。

  第31屆國際製圖大會於8月13日至19日召開,大會上,來自各國的362件作品參加了挂圖、航海圖、地圖集、電子圖、教育地圖、實體地圖、故事地圖7個類別的競賽。其中,中國共選送作品17件,獲得4個獎項。

  據介紹,獲獎的萬州城區木雕地形模型兼顧了優雅的“中國味”與地圖的精確性。模型長80厘米,寬53厘米,主材料為柚木,邊框為紫檀木,用獨具中國特色的木雕形式展現了萬州城區的山水地形。

  該模型根據黃金分割原理設計了長寬比例,按照最佳視覺效果,分別選取1:5萬和1:2.5萬作為橫向和豎向比例尺,再按脫密要求確定了30米的等高距離,從而實現了等高線彎曲與地形起伏的高度契合。

  記者了解到,為保證精確度,這件模型在製作過程中還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

  重慶市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負責人、正高級工程師徐永書介紹,為準確展示等高線堆疊效果,要求雕刻出的等高線厚度為1.2毫米,間距不能小於0.4毫米。在這樣的尺度上,靠手工雕刻難以保持精準。

  因此,重慶市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將模型的基礎數據輸入專業製圖軟體,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輔助,進行抽稀、圓滑、去尖角等技術處理。

  模型的“數據雛形”誕生後,團隊再將模型數據導入數控雕刻機床。並在10多種木料中多次篩選,選出質地堅硬、不易變形的紫檀木和柚木作為地圖底板。

  此後,經過機雕地形、手刻字符、打磨、拋光和上蠟等,模型最終成型。

  “最初,我們製作模型只是想探索地圖更多的呈現形式。”重慶市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負責人向澤君&&,確定參賽後,項目團隊又對木雕模型進行了優化。

  例如,傳統的地圖方向為上北下南,而木雕模型的方向為上西下東,這是為了讓從南到北流經萬州城區的長江看起來更舒展,且更符合大眾觀看地圖的需要。(記者 申曉佳)

編輯: 李海嵐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