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每天都有不少挂着“川S”車牌的小車結隊,沿城萬快速路從城口駛向四川方向。
“快開學了,來避暑的四川游客又結伴回去了。”城口縣文旅委有關負責人笑着告訴記者,近年來,每年暑假都有大量的“川 S”小車結伴駛入城口來避暑。
近日,記者在我市部分區縣採訪時發現,隨着我市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接待能力不斷提升,重慶高山地區的避暑經濟越發火熱。尤其是隨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和川渝兩地交通、醫療等方面加快融合,四川正逐漸成為我市高山地區避暑經濟的重要客源地。
城口亢谷
周邊環境和接待水平不斷提高
七成避暑人群來自四川
剛剛收拾完從城口避暑帶回家的行李,王理又開始期盼明年的亢谷避暑之行。
“每次離開亢谷,都有一種戀戀不捨的感覺。”王理是四川省達州市的退休教師,近6年來,他每年夏天都會約着親友一起到城口亢谷避暑。每次去,一行都有8至10人,要開三四輛車。
最初打動王老師的,是一紙城口納涼避暑的宣傳頁。
十多年前,城口鼓勵當地農民依託良好的生態條件發展農家樂,統一將農家樂打造為“大巴山森林人家”品牌。每當夏季到來,被森林簇擁的高山與峽谷,成為縣內不少游客避暑納涼的好去處。當時,東安鄉鼓勵村民發展森林人家,形成以亢谷為核心的森林人家集聚區。
隨着森林人家的發展,當地農民發現,將空閒房屋打造成民宿,夏季三四個月時間就能增收好幾萬元。不少人向政府表達了想發展森林人家的願望。
為了開拓市場,7年前,城口當時的旅游局與亢谷所在的東安鄉政府工作人員,利用為數不多的縣財政撥款,印製了簡單的宣傳頁,並&&大巴車免費接送避暑游客。
也就是在7年前,王理的一位朋友從城口旅游回來後,對亢谷讚不絕口。第二年,王理一改往年到貴州、雲南避暑的習慣,早早約着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一起來到亢谷。
“亢谷中間溪水潺潺,周邊覆蓋着森林,山間還有如銀簾一樣的瀑布。”王老師告訴記者,沒想到離達州城區不遠的城口,居然有這樣的“仙境”。
近幾年,達州及周邊不少地方也在不斷挖掘避暑經濟潛力,打造了不少農家樂,但王理和親友們還是堅定地選擇亢谷。
“因為亢谷這些年也在變化——周邊環境越來越好,接待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王理説。幾年來,他一直住在名為“雞冠石”的森林人家,這也是亢谷最早做森林人家的農戶之一。
王老師回憶,第一年去的時候,“雞冠石”還是正宗的“農家樂”——房屋是村民自建房簡單改造的,房間裏是用了幾十年的老木床和頗有年代感的被褥;午餐和晚餐都是大盆大碗盛裝的“江湖菜”,飲食口味重油重鹽……
後來幾年,森林人家有了變化:每個房間都附帶了衞生間;被褥換成標準的酒店床上用品,每週定時換洗;午餐、晚餐講究葷素搭配,口味更符合健康飲食需求。
原來,每年冬季是亢谷旅游淡季,城口相關部門和鄉鎮都會為森林人家老闆和員工開設系列培訓,內容包括改善接待設施、提高服務水平、開發城口特色菜品等。
今年夏天,王理再回“雞冠石”,發現依託正式開放的亢谷景區,“雞冠石”農家樂已改名為“龍隱山莊”;每個房間都有一個小陽&,足不出戶即可觀賞亢谷風光;飯後,周邊彩色步道有很多結伴散步的避暑游客。
這幾年,城口交通建設不斷升級,縣內公路、東安鎮內公路都實現了硬化、油化。王老師從達州的家出發到亢谷,車程只有4小時左右,比最初時省了一兩個小時。
“隨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推進,四川和城口的&&越來越緊密,我們去避暑也越來越方便。”王老師説。
亢谷景區管委會游客服務中心主任李博,幾年前也曾到達州分發過城口納涼避暑的宣傳頁。
“現在到亢谷來避暑的長住游客,有70%左右來自四川達州等地。”李博高興地説,這既是自己努力工作的動力,也是一種壓力:要想辦法為大家提供更多的貼心服務,讓游客游得滿意、玩得舒心。
武隆仙女山
從“兩日游”到每年住兩個月
川籍游客佔比逾10%
到今年,年近七旬的黃宏喬來武隆區仙女山避暑已有6個年頭。他用濃厚的四川宜賓口音介紹自己的避暑生活:“每天早上吃完早飯,沿小區步道散步、遛外孫,買菜回家做午飯,午休後去下下棋、旁聽小區‘樂隊’表演……”
武隆擁有我國為數不多的南方高山草場,“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場景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十多年前,黃宏喬跟着旅行團,來仙女山“兩日游”。
“當時一見仙女山,難以忘懷。”黃宏喬説,後來聽説仙女山除了觀光旅游,夏天還可以避暑。6年前,他在仙女山買下一套避暑房。
“宜賓離雲南、貴州都很近,但我們‘捨近求遠’選擇仙女山是有原因的。”黃宏喬説。他第一次來仙女山時,是自駕游,從家裏出發到武隆就花了六個小時左右。
隨着四川與重慶&&更加緊密,尤其是川渝兩地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宜賓與重慶的交通更便捷。黃宏喬最初自駕到仙女山,慢慢變為坐高鐵、動車轉公交到仙女山,其中高鐵換乘動車都不用出站,時間縮短為四個多小時,出行費用也便宜不少。
負責武隆旅游發展的重慶市武隆喀斯特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四川是武隆旅游的重要客源地之一,最近幾年到武隆來的川籍游客增幅不斷增大,佔比逾10%。
為了給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旅游産品,仙女山不斷完善旅游設施,同時通過市場化手段不斷豐富和提升仙女山場鎮的服務功能。
最近幾年的避暑時光,讓黃宏喬和家人愛上了這裡。“家裏老少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樂子’。”黃宏喬説。
黃宏喬本人熱愛美食。第一次來仙女山時,場鎮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餐館,一到飯點就擠滿了等待翻桌的人。這幾年,仙女山街上新增了不少特色餐飲店,讓他大飽口福:大江南北的美食,在仙女山場鎮上都能找到,味道也正宗;朋友來了,既可以選擇吃正餐,還可以在習習涼風中吃燒烤,好不愜意。
有朋友來仙女山,黃宏喬的女兒則會邀請他們白天逛歸原小鎮,累了在咖啡廳小憩,晚上到酒吧小酌;黃宏喬的外孫,則對農耕體驗、科普館等特別感興趣,通過仙女山街道組織的暑期課堂,小傢伙還結識了不少同齡的小朋友,每年暑假結束時都捨不得離開。
“今年老家有朋友來仙女山觀光,看到這裡良好的避暑環境,也考慮以後到這裡和我們一起搭伴避暑。”黃宏喬説,如今,武隆仙女山吸引大家的,不僅在於良好的生態,更在於這裡有越來越豐富的避暑生活。
開州馬營村
跨省醫保聯網結算
四川游客體驗更多便捷
“每年到村裏避暑的游客有1萬餘人,其中至少有十分之一來自鄰近的四川。”開州區滿月鎮馬營村村支部書記謝青告訴記者,依託當地高山資源,來此避暑的四川游客大多是退了休的老人。
今年夏天到馬營村避暑的王維,來自毗鄰開州的四川省宣漢縣。這是他到馬營村長住的第三個夏天。
“我今年71歲。來這裡避暑,子女最擔心的是我看病的問題。”王維告訴記者,馬營村離宣漢有兩個小時車程,如果因生病折返是一件麻煩事。每年到馬營村打包行李時,兒女都會貼心地給他備好各種可能用到的藥品。
“現在在這裡看病、買藥很方便,以後不用備這麼多藥了。”王維擺擺手説。
這兩年,開州區衛健委每年會向避暑游客較集中的村派駐全科醫生進行支援,讓避暑游客足不出村就能看病。目前滿月鎮的馬營、頂星兩個村衞生室,除村醫外還有區裏派來的醫生,以解決村衞生室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
更讓王維覺得方便的是,在川渝地區實現醫保全面聯網結算後,他可以用自己的醫保賬戶在重慶看門診、在藥房買藥。“村裏就有藥房。而且滿月鎮新修的衞生院我也去看過,條件很不錯。”王維笑着對記者説,這些貼心服務,讓前來避暑的老人減少了後顧之憂。
滿月鎮衞生院有關負責人&&,今年以來,該院實現醫保結算的四川籍賬戶佔比超過12%,較去年翻了一番。
“通過跨省醫保聯網結算、開通跨省公交、實現跨省矛盾聯合調解等,不僅方便了兩地的居民,也讓來渝避暑的四川游客感受到更多便捷,進一步增強了我市高山地區發展避暑經濟的吸引力。”市文旅委有關負責人&&,重慶有大面積的丘陵與高山地區,夏季氣候宜人。隨着近年來“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建設的不斷推進,這些高山地區生態得到進一步改善,再加上我市積極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一些原來地處偏僻的山村成為避暑經濟的“熱門地”,開設農家樂、接待避暑游客成為當地盤活閒置農房、增加村民經營性收入的新渠道。
該負責人&&,下一步,我市高山地區發展避暑經濟除要在旅游接待設施等“硬體”和服務水平、文體活動等“軟體”上下功夫外,還可針對避暑游客特點,為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醫療、交通等服務,吸引更多川籍游客到重慶消夏納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