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中外專家共話全球氣候變化下的石窟寺文物保護
2023年08月22日 16:16 來源: 新華社

  8月19日,游客在大足石刻寶頂山景區參觀。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新華社重慶8月22日電(記者 劉恩黎)“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不可測的複雜背景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都面臨挑戰,但這也為相關領域的國際合作提供了機遇。”世界遺産促進會創始人塞西莉·克裏斯滕森説。

  在近期舉行的首屆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上,來自海外及中國的百餘名文物保護專家、學者齊聚重慶市大足區,共同圍繞“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護”開展研討。

  8月19日,在大足石刻寶頂山景區,工作人員對石刻造像病害進行處理。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石窟寺文物包括石窟建築、摩崖造像、窟龕、壁畫、彩繪等多種類型,莫高窟、大足石刻、龍門石窟以及雲岡石窟等都是中國石窟寺世界遺産地代表性景觀。

  與會專家認為,石窟寺保護是一項涉及多學科研究和技術的綜合工程,相關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尤為重要。尤其是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下,極端天氣增多,突發性氣候頻發,石窟寺保護面臨的問題更加多元,石窟寺保護研究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也更加凸顯。

  8月19日,人們在大足石刻寶頂山景區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伊朗考古學會理事會主席穆罕默德·伊斯梅爾·伊斯梅利·傑洛達&&,如今氣候變化帶來的自然因素正不斷破壞各地的歷史遺址,這是全球所需要面臨的共性問題,以伊朗為例,酸雨導致部分古遺跡發生溶解,而湖泊乾涸讓空氣中出現鹽分結晶,這些因素都讓古遺址面臨風化損毀的危險。

  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論壇期間&&,石窟寺保護是國際文化遺産界長期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長期以來,中國和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國的專業機構在石窟寺的考古發掘和保護研究上都有過有益的合作。

  8月19日,人們在大足石刻文物醫院內參觀。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近年來,通過多方努力,中國石窟寺“家底”得以摸清。據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顯示,中國現有石窟寺2155處、摩崖造像3831處,共保存了484867尊造像、427處壁畫、285尊泥塑、1108處彩繪,文物類型豐富、體系完整,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

  談及對中國石窟寺保護的印象,不少外方專家也給予了積極評價。巴基斯坦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考古與博物館局局長阿卜杜勒·薩馬德認為,中國文物保護工作非常慎重和專業,尤其在數字建檔、活化利用以及文物本體的修復工作方面,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21日的論壇閉幕式上,與會者通過三天廣泛研討後達成共識,向外界發布了氣候變化背景下石窟寺保護大足宣言。

  “希望未來國際同仁與朋友們更加關注氣候變化,分享想法和優秀實踐案例,攜手推動石窟保護和世界遺産方面的發展。”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秘書長馬裏奧·桑塔納·坤泰洛説。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