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巫山人”在龍骨坡繁衍生息了50萬年

  8月18日,黃萬波在巫山猿人遺址石碑旁介紹情況。本組圖片由記者謝智強攝/視覺重慶

  8月18日,中國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遺址,工作人員在龍骨坡化石點旁忙碌。

  200萬年前的一個夜晚,在巫山龍骨坡的山洞裏,“巫山人家族”正在享用着豐富的晚餐。但這頓晚餐後不久發生的一場災難,讓他們被迫離開這個家族居住了50萬年的“家”。

  8月20日,91歲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用他多年的研究,揭開了生活在200萬年—250萬年前的“巫山人”的生活場景——

  “想象一下吧,在蒼茫而又遙遠的時代,長江三峽一帶的山水間,那些‘古人類’,在林間河畔,採食、攀爬、走動……彎着腰、弓着背,臂膀用力擊砸,將石塊弄出棱角來。”

  吃

  “最後的晚餐”穿越200萬年後給出了答案

  “巫山人”吃什麼?他們的食物是如何獲得的?

  “巫山人”留下的“廚余垃圾”,在泥土中埋藏了200萬年時光,直到2003年,被黃萬波等在內的專家們發掘出土,才最終給出了準確的答案。

  這堆“廚余垃圾”,被黃萬波戲稱為“巫山人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有什麼?

  百餘塊動物骨骼層層疊壓堆積在龍骨坡的泥土之中,黃萬波等人用了足足3年時間,才將它們一一從泥土中分開取出,並拍照留檔。

  “經過我們的仔細甄別,這一百餘塊動物骨骼全部屬於食草動物的殘骸。”

  由此,巫山人的主要“葷食”得以初步確定:彼時的“巫山人”還未學會用火,他們以生吃牛、馬、鹿、麂等為主的食草動物果腹。

  就在黃萬波剛確定這些骨骼所屬動物種類多的同時,又一個奇怪的現象開始困擾着他——為什麼這上百塊骨骼幾乎都是這些動物的四肢部分,它們的軀體去了哪?

  黃萬波説,只有一種可能,這些食草動物的四肢骨骼殘骸,是“巫山人”食用後扔掉的。“200萬年前的他們已經非常聰明,在外打獵後無法搬動大型動物時,就將肉最多的四肢‘砍’下搬回居住的山洞之中,作為食物。”

  於是,一幅“巫山人”的生活場景被描繪而出——每天清晨,“巫山人”出現在有水源和食物的地方,他們在林中採摘野果,在草叢中捕捉昆蟲,用簡單的石器或許還有木棍捕獵大型動物,將獵物拖回他們居住的洞穴中食用。

  住

  “巫山人”的家一面環山三面向陽

  龍骨坡溶洞無疑是“巫山人”的家,那麼為什麼250萬年前,“巫山人”會選擇這裡作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呢?

  黃萬波説,龍骨坡遺址是一個洞穴,洞的形狀是垂直的,非常適合居住。山洞一面環山、三面向陽,洞口視野比較開闊,可以看到整個盆地。同時,洞穴所在位置陽光照射充足,颳風下雨可以躲在裏面,是完全依賴大自然的“巫山人”最合適的住所。

  龍骨坡裏堆積着非常深厚的“巫山人”文化遺存,“通過這些堆積物,我們發現,‘巫山人’至少在龍骨坡生活了50萬年的時間。”

  但就在品嘗過“最後的晚餐”後,不久,“巫山人”卻整體搬離了。因為“最後的晚餐”發現地,已經非常接近地表,在其之上的地層中,再未尋到“巫山人”的生存痕跡。

  行

  離開龍骨坡後的下一個落腳處至今無從得知

  説走就走,原因為何?

  在考古發掘中,專家們發現“巫山人”居住的龍骨坡遺址,地質構造並不完好。有幾塊巨石,突兀地出現在遺址之中。

  就是遺址中的這幾塊巨石,讓專家們推斷:“這些巨石,在200萬年前,應該位於‘巫山人’居住的龍骨坡洞穴的頂部。可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可能是其他的自然災害,導致巨石從洞頂坍塌,砸壞了‘巫山人’居住的洞穴。”

  “屋頂”塌了,以“巫山人”當時的能力,他們無法修復。

  所以,就在遭遇這場災難之後,“巫山人”被迫離開了他們的家園。

  搬去了哪?

  “非常遺憾,目前無從得知,‘巫山人’在離開龍骨坡之後的下一個落腳處,我們還沒有找到。”黃萬波説。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