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成都大運會上的重慶故事

  7月28日,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現場。

  (本版圖片均由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8月6日,成都大運會網球女子單打決賽,郭涵煜上場前和“蓉寶”擊掌。

  八月六日,成都大運會網球女子單打決賽,比賽結束郭涵煜慶祝勝利。

  七月二十七日,成都大運會大運村代表團服務中心,四川外國語大學志願者鄧林巧(中)正在為代表團服務。

  7月30日,成都大運會跆拳道混合雙人品勢決賽比賽現場,梁婕、劉思玥正在進行比賽。

  核心提示

  川渝體育,正因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成都大運會)的舉辦書寫新的篇章。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重慶市體育系統與四川省體育系統簽訂《川渝兩地體育公共服務融合發展框架協議》《川渝體育深化融合發展施工圖》等合作協議,促進成渝地區體育一體化協同發展。其中,在推動競技體育共建共享方面,兩地將聯合組建高水平運動隊,進行高水平運動隊有機融合,爭取優異成績。此外,兩地還將推進基地、場館、人才、科研等全方位融合;在冬季、水上、田徑、射擊、舉重、自行車、曲棍球等項目上實施人才交流;共同組織城市聯賽、交流比賽;共同積極申辦國際、國內重大賽事,條件成熟後將共同策劃申辦有重大影響力的綜合性運動會,積極申辦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等。

  重慶面孔頻頻驚艷亮相成都大運會,正是川渝地區體育一體化協同發展的生動寫照。

  

  在國際大體聯會歌聲中,在數千名觀眾的矚目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西南大學體育學院研二學生郭涵煜站在最高領獎&上,仰望著這抹最靚麗的紅色,難掩激動,熱淚盈眶。

  8月6日12時許,四川川投國際網球中心,成都大運會網球女單決賽頒獎儀式上發生的這一幕,通過網絡傳向全世界,感動了無數人。

  郭涵煜,成都大運會網球女單金牌獲得者。這是繼李娜之後,中國網球女單時隔22年再奪大運會冠軍。奪金前一天,她還搭檔成都體育學院學生蔣欣玗,獲得女雙銀牌。

  自7月28日開幕以來,像郭涵煜一樣的重慶面孔頻頻閃耀成都大運會賽場內外,人們共享大運榮光,譜寫動人的雙城故事。

  “網球小花”郭涵煜

  兩棲作戰爭金奪銀,和成都學子是好搭檔

  贏了!8月6日11時48分,成都大運會網球女單決賽現場,隨着中國&&選手楊亞依回球出界,郭涵煜在現場觀眾熱烈的歡呼和吶喊聲中,舉起了勝利者的雙臂。

  這枚金牌,是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大運會上獲得的首枚網球金牌,也是時隔22年,中國網球女單在大運會上再度收穫的金牌。

  看&上,中國大學生網球隊副領隊、郭涵煜的研究生導師郭立亞激動地站了起來,用力拍擊着雙掌,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隨後進行的頒獎儀式上,郭涵煜笑着登上領獎&,還對鏡頭比心,可當國旗升起的剎那,她淚流滿面。“剛才升國旗的時候十分激動,有些控制不住,現在都沒緩過來。我上屆奪金(2019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大運會獲女雙、女團冠軍)是在異國他鄉,這次在祖國獲得金牌,感覺真的不同。”郭涵煜動情地説。

  “這是她的夢想,也是我們整個網球團隊的夢想,作為她的研究生導師,更為她感到驕傲。”郭立亞説,在成都大運會上,郭涵煜兩棲作戰,女單、女雙比賽雙肩挑,體能消耗很大。女單決賽上,郭涵煜首盤狀態較為低迷,但次盤她一鼓作氣,狀態神勇,最終獲勝,殊為不易。

  8月4日,郭涵煜歷時近3個小時打完女單比賽後,休息了不到3個小時,又和蔣欣玗在女雙比賽中對陣日本選手。賽場上,她激情揮拍,愈戰愈勇。可走下賽場,她卻瞬間變成鄰家女孩的模樣——明媚的笑容、小麥色的肌膚、溫柔的語調,一切都是那麼雲淡風輕。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郭立亞説,4日兩場比賽後,郭涵煜左腳大拇指磨掉很大一塊皮,他拿出手機,指着照片説:“你看,可以想象她是憑藉了多強的意志力在忍痛比賽。我看到她休息的時候,一直把腳尖翹起來。”

  郭立亞雙眼泛潮,眼神中滿是對愛徒的肯定:“拿到金牌,註定要吃常人難以想象的苦。你們只看到了小郭在場上的表現,看不到她在場下訓練吃不下東西,腿經常抽筋,非常辛苦的時候。”

  郭涵煜不談艱辛,卻經常提及她的好搭檔蔣欣玗和熱情助威的成都觀眾。

  “我覺得觀眾給了我很多的力量,尤其是到最後,我覺得已經有點震耳欲聾的感覺。”郭涵煜笑着説。

  鮮為人知的是,郭涵煜還是四川女子網球隊運動員。“我對成都這座城市比較熟悉,經常來這邊比賽,比較習慣這邊的生活。”郭涵煜説,她和蔣欣玗一起成長,是很熟悉的搭檔。賽場上,兩人能及時感知對方狀態。正如在晉級女雙決賽後蔣欣玗所説:“她打完單打已經很累了,所以我這邊要更主動,不停地告訴她要注意力更集中、更積極。”

  郭立亞對此則&&,郭涵煜和蔣欣玗這對搭檔互補,“郭涵煜相對穩重一點,蔣欣玗比較活潑開朗,從戰術、技術、打法上面,她們也可以做一些互補。”

  郭涵煜説,這次成都大運會對她和蔣欣玗而言收穫滿滿。“因為很久沒打過這種高水平的比賽,我們從中看到了需要改進的地方。”她&&,接下來會繼續打更多國際巡迴賽,爭取提高國際排名。

  “冠軍教練”張銀余

  與徒弟相處時間超過他們的父母

  除了郭涵煜,來自重慶高校和體育系統的其他運動員也在不斷創造奇蹟,在網球、乒乓球、跆拳道、跳水、游泳等項目中都收穫了寶貴金牌。正在西南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的施廷懋、在重慶大學任教的奧運冠軍李雪芮也都參與到成都大運會中來,擔任領隊、教練等角色,為大運會貢獻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跆拳道項目比賽中,重慶經貿職業學院6名學生斬獲一金三銀。

  在7月30日進行的成都大運會跆拳道比賽中,重慶經貿職業學院學生梁婕、劉思玥獲得混合雙人品勢金牌,這是重慶高校運動員在成都大運會上奪得的首金。梁婕、劉思玥的教練,是中國國家跆拳道示範團團長、中國跆拳道品勢隊總教練張銀余。

  最高領獎&上,張銀余笑容燦爛,胳膊輕輕搭在愛徒肩上,雙手豎起大拇指。左側的梁婕一手拿着“蓉寶”,一手展示金牌。右側的劉思玥右手伸拳慶祝勝利,可愛的虎牙十分搶鏡……混合雙人品勢頒獎儀式後的暖心一幕,感動了不少觀眾。

  人們看到了美好的結果,卻不知歷程的艱辛。

  梁婕是黑龍江人,劉思玥是山西人,練習跆拳道都超過10年。“十年磨一劍”,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

  “初中畢業後,他們來到北碚職業教育中心,跟隨我練習跆拳道。”張銀余説,此前他們在家鄉跆拳道館練習,有一定基礎,但並不突出。能夠取得如今的成績,得益於他們起早貪黑訓練,以及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

  在北碚職業教育中心,梁婕、劉思玥通常都是每天6點出早操,上午上文化課,下午從2點練到5點半,晚上從7點練到9點;在重慶經貿職業學院求學後,他們就利用課餘和周末節假日緊鑼密鼓地訓練。

  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

  “他們訓練、比賽時間非常緊湊,每年只有過年才能回一次家。”張銀余稱,徒弟們和他在一起的時間,甚至超過了他們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所以他們都親切地稱他“張爸”。

  跆拳道比賽分為品勢和競技兩個類別。“競技和品勢的主要區別在於,競技是對抗,是兩個人實戰。而品勢相當於武術中的套路表演,它是一套一套的。”張銀余説,梁婕、劉思玥主攻的混雙品勢不僅要保證速度、力量、爆發力、平衡、節奏、協調、勁道等,還要求兩個人完美配合,動作整齊劃一,“這是極難的,甚至比競技還要難。”

  參加大運會前,中國大學生跆拳道隊在海南集訓一個月。其間,梁婕、劉思玥每天至少訓練8個小時,兩人經常早早來到場地加練,默默地和自己較勁。

  “動作配合得天衣無縫,其實非常枯燥,也非常不容易。”張銀余坦言,訓練過程中,兩人配合不好時也會着急,也會有挫敗感,梁婕還曾流過淚。

  張銀余一直在場邊,目不轉睛地關注着他們,並用手機拍下訓練視頻,回看時一起找問題、摳細節。

  “別急,再來一次。要想成為冠軍,必須能吃冠軍的苦。”他總是對徒弟們説,練好別無他法,只有一次次重復,一次次糾正,一次次把不夠默契的地方調整,經歷成千上萬次的練習,總會達到效果。

  打磨細節、追求極致的過程,也是修煉心性的過程。成功突破技術壁壘的瞬間,是運動員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7月30日,屬於梁婕、劉思玥的高光時刻到來了。

  “中國隊,雄起!”“中國隊,加油!”“中國必勝!”賽場上,在觀眾震耳欲聾的助威聲中,兩人一套行雲流水的動作令人嘆為觀止,在傳統品勢和自創品勢的準確度、技術性、表現力上都得到最高分。最終,他們力克強敵韓國隊,以7.240的總分獲得混合雙人品勢金牌。

  “奪冠後,四川省跆拳道協會&&了祝賀,我們也和他們進行了深入交流,期待共同推廣跆拳道運動,培養更多體育健兒為國爭光。”張銀余説。

  奪冠次日,張銀余請徒弟們吃了一頓海鮮大餐。餐桌上,他祝賀徒弟們取得的成績後話鋒一轉,説:“比賽已經成為歷史,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要盡快忘掉冠軍身份,繼續為國爭光。”

  成都姑娘鄧林巧

  展現重慶學子青春風采

  在成都大運會,有來自四川外國語大學的114名志願者從事志願服務工作。

  記者在成都大運村主信息中心看到四川外國語大學商務英語學院大一學生鄧林巧時,她正面帶笑容,用流利的英語回答斐濟代表團團長的問題。

  鄧林巧是個成都姑娘,笑容甜美,兩條麻花辮搭在肩上,眼神平和卻有力量。巧的是,大運村所在的成都大學,正是鄧林巧媽媽鄧莉的母校。

  大運村是大運會提供服務保障時間最長的場館之一,從7月22日開村一直持續到8月11日閉村,在此期間為全世界參賽運動員

  及隨隊官員提供24小時的保障服務。作為運動員在成都的“家”,鄧林巧和其他志願者竭力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感受到溫暖與關愛。

  “我是學英語的,但也要簡單地學一些其他語言。比如,我會對意大利代表團團長説‘Ciao’,也就是‘你好’的意思,對方聽到熟悉的語言會感到很溫暖。”鄧林巧説。

  還有一次,鄧林巧在大運村看到一位美國代表團團員頭頂烈日,拖着兩個大行李箱走在路上。她想都沒想,小跑向前,主動幫助對方。在她看來,志願服務不應該局限在本職工作崗位,“很多時候,一句話、一個舉動,都會給代表團帶來很多方便和溫暖。”

  播撒溫暖的同時,鄧林巧也收穫了很多感動——多個阿拉伯國家參加本屆大運會,但並不是所有阿拉伯國家代表團團長都會英語,如果有團長聽懂鄧林巧的話,這位團長就會熱心地用阿拉伯語轉述給其他人;坐在大運村擺渡車上,運動員會放聲歌唱,舞動身體,非常歡樂。鄧林巧同坐一輛車時,會不自覺地加入其中,共同享受青春的美好。

  外國運動員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什麼?“外國運動員對成都很感興趣,經常會問去哪看熊貓,還諮詢去哪兒購物,志願者們有的推薦附近的商超,有的推薦荷花池批發市場,盡量滿足大家多元購物需求。”鄧林巧笑道。

  鄧林巧的媽媽鄧莉2000年畢業於成都大學。鄧莉説,她是個足球球迷,20世紀90年代常常到重慶看球。如今,女兒在重慶求學,又在設在母校的大運村做志願者,她感到特別自豪,也真切地感受到川渝一家親,“這次志願服務經歷,算是她的高光時刻,相信她會成長不少。”

  “我感受到川渝一家親,更感受到人類是一個命運的共同體,身在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展示中國青年的風采,我很榮幸和驕傲!”鄧林巧説。

  今天,成都大運會就要閉幕了,但關於川渝青年深入交流的故事,關於川渝人文相親、融合發展的故事,還在續寫新的篇章……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