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社區裏的治愈係餐廳 美食和愛打開了他們“心門”

  羅玉華(中)與社工們展示服務對象製作的手工

  “上菜了,大家趁熱吃喲!”在兩江新區翠雲街道渝康家園,開了一家“梵高治愈係餐廳”。68歲的廚師梁雲(化名)將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豆花和麵條端上桌,還有精緻的彩虹千層蛋糕作為飯後甜品。顧客們夾起綿實的豆花,蘸上他親手調的佐料,對着滿臉笑容的梁師傅豎起大拇指。這家餐廳不僅售賣美食,更是為當地一百多位有精神障礙的居民打開一扇通往外界的門,他們曾因各種原因封閉“心門”,在這裡以大廚、服務人員等新的身份,在鄰里的包容和鼓勵中,融入社會,回歸日常生活……

  社區裏的“治愈係餐廳”

  冰粉豆花都比外面便宜

  梁雲是翠雲街道福安社區居民,因突如其來的變故出現精神障礙,曾經一度封閉自己,現在的身份是受到居民歡迎的渝康家園“梵高治愈係餐廳”的豆花師傅。

  帶着前一晚泡好的黃豆和辣椒油、蔥蒜等食材,梁雲早早地來到渝康家園做準備。周一,是“梵高治愈係餐廳”售賣豆花飯的日子。收拾攤位、製作豆花、準備蘸料……在愛人和社工的協助下,11點半,這家餐廳準時開門。不一會兒,周邊居民、環衛工人陸陸續續來了。

  “老劉,快點來吃,今天的豆花嫩得很!”梁雲打蘸料,還要負責收銀,忙得不亦樂乎。“吃完了不夠可以免費加!不要客氣哈!”老人家樂呵呵地招呼着推門而入的顧客,更像是在招呼老朋友。主打的豆花飯6元一份,是餐廳的明星産品。其他的簡餐,售價都低於市場價,餃子一份不到10元,冰粉、涼蝦3元,還有蛋糕、包子……“咱們餐廳的食材新鮮,都是手工製作,附近的居民可喜歡了,有的還專門坐公交車來吃!”渝康家園負責人羅玉華在一旁&&梁雲收拾碗筷,笑語盈盈。

  上門拜訪失去親人的老人

  發現是位做豆花的高手

  去年,作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的羅玉華和社工在入戶探訪當地精神障礙患者時,第一次見到梁雲。老人的眼神有些空洞,甚至不願意正視其他人。十多年前,19歲的兒子突然離世,讓他感覺生活失去了意義,梁雲也因此患上了精神障礙疾病,不願再與外人過多接觸。

  如同梵高通過繪畫宣泄情緒,梁雲通過“暴走”緩解失去至親的痛苦。他隨時都可能出走,做著飯時扔下圍裙跑出門;冬天半夜從床上爬起,在大街上、公園裏漫無目的地行走。似乎加快腳步,就能把整個世界包括寒徹心骨的悲傷拋在身後。這讓老伴吳敏(化名)非常擔心,每次勸阻不了,她就跟在丈夫身後默默尾隨。

  在羅玉華和社工面前,吳敏再也忍不住了,流着淚向她求助:“請你們幫幫我家老頭子吧!我不想再過這樣擔驚受怕的日子了……”上門跟梁叔叔聊了多次,羅玉華了解到他擅長做豆花飯,在他躲閃的眼神中,也觸探到包裹起來的內心對外界的嚮往,“其實他還是願意接觸更多人,驅逐內心的恐懼和孤獨。”她與團隊基於此策劃了“梵高治愈係餐廳”項目,打算從梁叔叔這樣有精神障礙的服務對象中挖掘美食達人,邀請他們“入駐”餐廳,鼓勵其發揮一技之長,通過美食的療愈,實現自我價值,重新融入社會。

  居民從“有疑慮”到成為常客

  這家餐廳成了大家的“食堂”

  “什麼,我還能當老闆?還能做飯給其他人吃?”梁雲有些不敢相信。他思考許久後,答應了渝康家園的邀約,走出家門,開始勇敢嘗試。

  對待一捧豆子,要讓它變成一碗豆花,梁雲像培養孩子那樣溫柔和細緻。梁雲從老家合川找來優質黃豆,去盤溪市場挑選最香的幹海椒。舂海椒、研磨豆子、過濾豆渣、加膽水……當第一碗豆花出鍋時,羅玉華和其他志願者們一掃而空。“梁叔叔您太棒了!您知道您做的豆花有多香嗎!”志願者紛紛點讚道,“真的嗎?”梁雲露出久違的笑容,笑呵呵地説,“來來來,那再添一碗!”

  冰箱、灶&、廚具、原材料……街道出資,一點點添置餐廳所需的物品,社區將臨街靠近翠雲軌道站的一塊公共區域騰了出來作為場地。羅玉華鼓勵梁叔叔他們自己設計菜品和菜單,然後和他們共同討論各種細節、制定價格、佈置裝飾。餐廳門口小花園粉紅色月季開得正好,裏面種滿了小番茄、草莓、含羞草,都是由梁叔叔他們親手種植、照料。餐廳墻壁的顏色是輕盈的薄荷綠——這是治愈係顏色,有讓人放鬆的效果。裏面還有非洲手鼓、尤克裏裏。梁雲在做豆花前,會敲打空靈鼓,在悠遠的樂聲中開始一天的勞作,儀式感滿滿。

  “梵高治愈係餐廳”剛開業時,少數居民還有些抵觸,張婆婆就是其中一個。“想到廚師的特殊身份,有點不太敢去,但街道和社區盛情邀請,讓我們品嘗了他們做的蛋糕、涼麵,還有豆花飯,確實味道不錯。發現他們人也很好、很熱情,和我們沒什麼兩樣!我支持他們!”張婆婆還發了朋友圈,邀請親朋好友前來體驗,現在已經是餐廳的常客了!

  越來越多的居民前來光顧,梁雲像一個真正的老闆一樣,笑呵呵地站在門口迎接顧客,一碗接一碗地做豆花。顧客最多的時候,一天要賣出五十碗豆花,梁叔叔的老伴吳孃孃也開開心心地來打“下手”。一碗豆花6元,售賣的收入都歸夫妻倆所有。

  梵高治愈係餐廳不僅成為渝康家園員工的食堂,也為周圍的環衛工提供就餐場所,憑藉美味和低廉的價格,吸引了遠近居民都趕來“打卡”。

  他們慢慢走出悲傷的陰影

  從容享受屬於自己的陽光

  梵高治愈係餐廳在運行的一年中,為梁叔叔這樣的居民提供半庇護性就業崗位,幫助他們更好融入社會。渝康家園免費提供場地、工具和米麵糧油等食材,售出商品的收益也歸這些服務對象。

  餐廳所在的渝康家園,是翠雲街道打造的首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站,由兩江新區社會保障局主管,翠雲街道建設,為轄區有精神障礙的居民提供篩查診斷、知識普及、康復治療、構建支持網絡體系等關愛服務。在這裡,每週都會開設種豆芽、做蛋糕、手工、樂器、咖啡製作等課程。“翠雲街道一共有134名像梁叔叔這樣的特殊人群,他們特別需要找到自身價值和社會的包容與愛,建立起和外界的連接。”

  現在梁叔叔再也不“離家出走”了,自從成了“梵高治愈係餐廳”的大廚,他的“耍事”多了許多。平時只要一有空閒下來就會往這裡跑。“我希望可以天天給大家做豆花飯吃!”爽朗的笑容又回到了梁雲的臉上。“看到這麼多人都愛吃我做的飯菜,覺得每天都很有盼頭,以後我還準備做更多的菜!”

  除了梁叔叔,在渝康家園,羅玉華還見證了更多患有精神障礙的居民的康復和改變。年輕的肖霞(化名)也是在經受打擊後網購成癮,曾貸款3萬元買玩具娃娃,抗拒與人交流,沉浸在購物的世界裏。後來通過康復治療,她終於放下手機,認識了新的小夥伴,學習了按摩技能,如今找到一份按摩師的工作。22歲的方圓(化名)負責服務站的團購,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團長”,他不僅為渝康家園“愛心益購”代銷農村土特産,還通過售賣花枝鼠交到了不少“忘年交”的小朋友。

  與此同時,周圍人看待梁叔叔等人的眼光也在變化,“越來越多周邊居民通過美食,認識、了解並接納了梁叔叔這樣的特殊群體,知道了他們其實跟我們是一樣的,願意走進他們的內心,跟他們做朋友,非常有助於精神障礙患者真正融入社會。”羅玉華説這讓她感到欣喜。

  最近,梁雲用樹葉和花朵製作了一幅植物畫,畫裏的向日葵花瓣和圖案代表熱情與奔放,羅玉華認為那是老人內心的映襯,“他已經慢慢走出悲傷的陰影,從容地享受本就該屬於他的陽光……” 據上游新聞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