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幹線被稱為‘黃金水道’,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意義重大,但現在其能力仍未得到充分發揮,‘黃金水道’‘成色’不足,亟待各方進一步合力攻堅。”
“調研中,深刻感受到長江上游航道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切身感受到解決‘腸梗阻’的緊迫性。建議從新能源、智能化方面下功夫,打造綠色智慧航運體系。”
推進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是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的重要部分。近年來,長江航運發展步入快車道,但受種種因素制約,長江上游航運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甚至某些航段一度出現“塞船”現象。
提升長江上游航運能力,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如何?有哪些堵點、難點待突破?7月上旬,川渝兩地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前往湖北宜昌,四川樂山、瀘州,重慶潼南、合川、兩江新區等地開展專題調研,為長江上游航運能力提升、協同推進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等獻策支招。
建設
總投資991億元,48個水運重點項目穩步推進
2021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四川、重慶代表團聯合提出“關於加強長江上游航運能力建設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建議”,這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尚屬首例。
2022年7月,川渝兩地聯合印發《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實施方案》,提出緊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作為全國交通四極之一的定位,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並明確6個方面共16項重點任務,涉及48個水運重點項目,總投資991億元。目前,這48個水運重點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
此次調研期間,記者跟隨川渝兩地的全國人大代表,先後走訪了樂山大件碼頭、犍為航電樞紐、瀘州港、潼南雙江航電樞紐、草街航電樞紐、果園港等地。
7月5日下午,瀘州港碼頭,5艘滿載貨船有序排列,塔吊正陸續將船上的集裝箱起運上岸。“上半年,完成綜合吞吐箱量9.88萬箱,同比增長11.64%。”瀘州港相關負責人説。
順江而下,長江上游最大的集裝箱樞紐中心和件散貨集散中心——重慶果園港同樣一片繁忙。碼頭16個5000噸級泊位依次排列,各色集裝箱整齊堆疊在超大型堆場上,十分壯觀。如今,果園港已實現年通過650萬噸的能力。2022年一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2548萬噸。
作為航運重要組成部分,長江上游各類航電樞紐也在不斷完善升級。
如,犍為航電樞紐建成後船閘通過能力達2580多萬噸。草街航電樞紐已實現年通過能力1050萬噸,總裝機容量50萬千瓦。近年來,四川不斷優化航運模式,持續穩定開行了15條省際航線、11條“鐵水”聯運航線。重慶2022年水路貨運量達2.1億噸。
聚焦
航道“梗阻”,上游“塞船”問題備受關注
縱向看,長江上游航運能力有所改善,但制約航運能力的難點、堵點也更“顯眼”了。
實地調研中,代表們詳細了解港口碼頭、航電樞紐工程、長江航道的運力建設情況,聽取各地對高等級航道建設、通航流量保障和水庫聯合調度、航道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議。其中,已連續多年超負荷運行的三峽船閘備受大家關注。
“加強長江上游航運能力建設,刻不容緩。”全國人大代表、涪陵區委書記王志傑説,三峽船閘是嚴重制約長江航運的“腸梗阻”,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對於提升長江幹線通航能力、更好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意義重大。
王志傑給出的一組數據顯示:2022年,三峽過閘貨運量近1.6億噸,超出設計通過能力60%,船舶平均待閘時間超過200小時。三峽船閘擁堵,影響長江航道通行效率,增加企業物流成本。如,涪陵當地一家糧油企業除4艘次船舶享受優先過閘政策外,其餘船舶要在三峽待閘15—25天、每艘船待閘費用平均8000元/天。受制於此,這家設計年産能200萬噸植物蛋白及食用油的企業,經常“吃不飽”,實際加工産能遠低於設計産能。
此外,長江上游幹流和重要支流如嘉陵江、烏江、金沙江等,雖通過建設梯級化航電樞紐等實現了全江通航,但仍存在航運能力堵點。
“三峽船閘擁堵日益嚴重,四川境內航道同樣存在‘通而不暢’問題,全省高等級航道佔比僅17%,‘腸梗阻’現象嚴重。”四川省交通運輸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受險灘密布等因素影響,長江四川段僅能保證1000噸級船舶通行,枯水期只能減量通行。
這也是長江上游企業普遍反映的情況:三峽船閘擁堵、上游航道等級低通行能力差,導致水運物流成本高、時效性低,許多企業不得不轉向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拉低了企業競爭力。為此,多位代表呼籲盡快啟動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
建議
加快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補齊上游短板
“三峽船閘通過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黨委委員史浩飛&&,希望加快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前期工作,推動儘早批准立項,破解運力瓶頸。
“深化三峽水運新通道前期論證”已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眼下,共同配合國家開展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前期工作,成為川渝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一項重點任務。
如何進一步補齊短板、提升長江上游航運能力?經過幾天實地調研,全國人大代表們有了更直觀和系統的認識,提出了眾多極富價值的建議。
加強長江上游航運能力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通盤謀劃、通力協作。全國人大代表、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喻渝&&,關鍵在於拓寬航運通道。他建議,加快三峽水運新通道前期工作的同時,制定&&長江保護法實施細則,在最大限度降低生態環境影響基礎上,推進上游礙航水道整治,提升通航能力。王志傑對此&&讚同,他建議在新通道建設期間,借助優化過閘方案、推廣標準船型等,進一步簡化流程提升過閘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譽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瑋認為,川渝兩省市應當大力發展數字交通,形成開放共享、互聯互通的長江航運數據資源體系,整體提升長江航運體系發展能力、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能源投資集團黨委書記王誠很是認同,他建議川渝兩地多從新能源、智能化方面下功夫,打造綠色智慧航運體系。
長期以來,各界對於提升長江上游尤其是宜賓至重慶段航道等級的呼聲頗高。全國人大代表、瀘州市市長余先河建議進一步加快航道整治。如,針對前期準備充分、最具備開工條件的關鍵工程——瀘州羊石盤至上白沙航道整治工程,希望相關部委盡快完成審批程序,力爭早日開工,同時接續推進其他河段整治準備工作。
本報記者 卞立成 王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