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川城區居民謝先生通過“公民身後一件事”,成功提取了過世父親的住房公積金。重慶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南川區分中心(以下簡稱公積金南川分中心)副主任鄒東介紹,南川將登出戶口、喪葬補助金申領、醫保賬戶一次性支取等多個事項納入“公民身後一件事”辦理,明確每一個事項辦理需要的共性材料及個性材料,形成“公民身後一件事”事項清單,切實方便了群眾。
近年來,南川區堅持以數字化變革為引領,驅動政務服務領域改革創新,圍繞企業和群眾辦事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突出減環節、減流程、減時限、減跑動,以改革創新和數字賦能實現更大程度利企便民,努力打造具有南川辨識度的政務服務品牌。
截至目前,南川區級部門政務服務事項“一次辦”事項(含“零跑動”事項)覆蓋率99%,網上可辦率達92%,全程網辦率達75.3%,即辦事項比例40%,承諾時限壓縮比例71.2%。
電子營業執照可應用於多個部門服務場景
今年3月底,位於南川工業園區的重慶捷爾博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公積金南川分中心工作人員吳後紅,到企業指導通過“一網通辦”&&設立住房公積金賬戶。
“在市內登記設立的繳存企業,可以使用電子營業執照登錄住房公積金網上服務大廳,線上辦理公積金繳存業務。”吳後紅介紹,企業首先進入重慶市住房公積金網上服務大廳,在“單位用戶”下選擇“電子營業執照登錄”,網頁將自動彈出電子營業執照二維碼,再使用“渝快辦”、微信或支付寶App進入“電子營業執照”,點擊“掃一掃”,選擇“電子政務→住房城鄉建設→公積金全部業務或者公積金資金業務”,最後輸入執照密碼,確認登錄即可。
不僅可以辦理公積金繳存業務,南川還不斷拓展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場景,全區已申領各類電子證照186個。今年以來,南川電子證照應用已增加至66類,簽章34873次。
“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讓群眾少跑腿
不久前,在南川區人民醫院婦兒分院出生證明辦理窗口,“新手媽媽”楊梅在工作人員引導下一次性辦理了新生兒的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登記、社會保障卡申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登記等多個事項。
幾天后,辦理好的證件就郵寄到她手裏。
“我區以衞生健康委牽頭,通過多部門的資源整合、信息共享、事項融合、流程再造,推出了‘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辦理。”南川區政務辦電子政務科科長陶芮説,“新生兒出生一件事”優化了辦事流程,提高了辦事效率,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解決了新生兒出生辦理事項涉及的部門多、時間長、往返跑等諸多問題,真正做到了利民便民。
南川居民何易記得,在第一個孩子出生時,既要照顧妻子孩子又要上班的自己分身乏術,“各種證件只能請假去辦理,但是又涉及好幾個部門,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把所有事項辦理完。”如今第二個孩子出生,何易通過手機就辦完了“新生兒出生一件事”。
南川區衞生健康委行政審批法制科負責人李貌介紹,“新生兒出生一件事”適用範圍包括父母雙方現行婚姻關係內生育、隨父或隨母在本市落戶的新生兒。
新生兒父母取得《出生醫學證明》後,可在“渝快辦”&&一次性申請、“一站式”聯辦生育服務登記、戶口登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登記和繳費、社會保障卡申領等事項。
醫保移動支付實現患者就醫“指尖辦理”
“通過醫保移動支付直接繳費,節省了以前需要到窗口繳費的時間和等候排隊的時間,支付時選擇醫保賬戶繳費還能直接報銷,特別方便。”7月初,身體不適的隆女士到南川區人民醫院看病,通過手機掛號就診檢查,醫生診斷開具處方之後,她又通過手機&&順利完成了整個醫保繳費過程。
“以前患者來我們醫院就診,要通過人工窗口或者自助掛號機掛號,需要排很長的隊,現在看病不用帶醫保卡,掛號繳費也不用排隊,還能便捷完成醫保結算。”南川區人民醫院醫保辦主任皮文婭&&,醫保移動支付大大提高了門診醫保結算服務效率,患者就醫真正實現了“指尖辦理”,真切感受到“互聯網+醫保”服務帶來的便利。
南川區醫保局網絡信息科科長劉薇介紹,為進一步滿足群眾對便捷醫療服務的需求,提高醫保管理服務水平,南川積極推進“互聯網+醫保”支付工作。
“參保人進入‘南川人民醫院微服務’微信公眾號掛號,在授權醫保電子憑證後,就可用在線醫保進行預約掛號、繳費看診。”皮文婭介紹,醫療費用結算時,參保人用手機就能實時進行醫保自助繳費,並同步進行醫保結算報銷。
“借助手機直接結算醫保費用,不僅能解決參保群眾繳費‘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也緩解了醫院繳費排隊聚集造成的壓力。”劉薇&&,下一步,南川區醫保局將逐步推進區中醫院、區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的移動支付應用,切實提升群眾在醫保公共服務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記者 陳維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