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板溪鎮種植大戶王琴種植的4000畝青蒿即將迎來采收季。不僅是在板溪鎮,盛夏時節走進酉陽各鄉鎮,隨處可見一片片蓬勃生長的青蒿,其散發出的獨特芳香沁人心脾。
青蒿又名黃花蒿,葉片青綠、花色淡黃,是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藥材。
截至目前,酉陽青蒿種植面積達到7萬畝,擁有全球首個也是唯一獲得GAP證書的青蒿種植基地,榮獲國家地理標誌産品,被列入首批中歐地理標誌保護清單,年産青蒿草1萬噸、産值超億元。
隨處可見的青蒿,曾經只是驅蚊的野草,如今卻被譽為抗瘧的“東方神藥”,也讓酉陽享有“世界青蒿之都”“世界青蒿藥業之都”的美譽。
全球瘧疾讓酉陽青蒿聲名鵲起
酉陽青蒿從野草成為“東方神藥”,源於20世紀60年代初那場難以控制的全球瘧疾疫情。
1967年,國家科委與總後勤部成立了“瘧疾防治研究領導小組”,全國60家科研機構約500名科學家收集了不同地區的青蒿進行青蒿素含量測定。測定結果顯示,酉陽的青蒿素平均含量6.0‰,最高為9.7‰,明顯高於其他地區。經初步評估,酉陽青蒿資源年蘊藏量為335萬餘公斤,是世界青蒿産量最大、青蒿素含量最高的青蒿資源地。
那麼,為何酉陽産青蒿,其青蒿素含量明顯高於其它地區呢?“這與酉陽獨特的氣候環境及水土有關。”酉陽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酉陽位於武陵山區腹地,平均海拔800米,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十分適合青蒿生長。
酉陽年産青蒿1萬噸産值1.09億元
上世紀八十年代,酉陽開始大規模種植青蒿。目前,酉陽全縣青蒿種植採取“公司+種植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現有訂單種植企業7家,種植面積超過7萬畝,帶動農戶1.3萬戶,年産青蒿幹葉7500噸,總産值6000萬元,戶均創收4285元。2022年,酉陽蒿草年産1萬噸,産值1.09億元;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年産值約1.2億元。
“小時候左手落下殘疾,幹不得重活。”很長一段時間,酉陽蒼嶺鎮嶺口村村民冉茂珍一家的開支全靠丈夫一人支撐,“5年前我開始種青蒿,活不重,也能找錢,生活好過了很多。”
今年3月,青蒿種植技術培訓班在後坪鎮前鋒村開班。國家中藥材産業技術體系重慶綜合試驗站站長李隆雲為前鋒村專業合作社技術人員及種植戶共103人進行了相關培訓。培訓採用集中授課的方式,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李隆雲詳細講解了青蒿(黃花蒿)生長習性、發育特性、育苗、病蟲害防治、采收與初加工、市場前景等內容。
2021年以來,酉陽與屠呦呦團隊所在的中國中藥科學院、西南大學、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青蒿優質品種選育和推廣、規範化專業化栽培、青蒿相關高價值産品開發、藥業科技服務網絡&&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今年投放了青蒿素含量為20‰的種子,2024年將投放青蒿素含量達25‰的種子,力爭通過技術改良種質,大幅度提升酉陽青蒿種植産量和含量。屆時,全縣青蒿種植畝産值將由1500元增至2000元左右,帶動蒿農戶均種植青蒿增收2500元。”
酉陽將構建百億級青蒿産業集群
7月19日,位於酉陽板溪輕工業園的昆藥集團重慶武陵山制藥有限公司,其青蒿素工業化生産線正開足馬力生産蒿甲醚、雙氫青蒿素。
早在1990年,昆藥集團就在酉陽建立了全國第一條青蒿素工業化生産線。如今,昆藥集團已在酉陽建成國內最全的青蒿素到衍生物GMP生産線,生産的蒿甲醚、雙氫青蒿素通過了世界衞生組織PQ認證,蒿甲醚生産工藝通過了國家藥監局審查核準。
目前,昆藥集團重慶武陵山制藥有限公司已建成青蒿素、蒿甲醚、雙氫青蒿素、麻芩止咳糖漿、橙皮苷5條生産線,具備年産150噸青蒿素及其衍生物、1200萬瓶糖漿劑、700噸橙皮苷的生産能力。
“酉陽將力推青蒿人才培養基地、青蒿研發中心、青蒿大健康産業園、青蒿博物館、青蒿文化節等建設,構建百億級青蒿全産業鏈。”酉陽縣委相關負責人&&,酉陽將放大“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乘數效應,推動青蒿産業規模全面升級,聚力打造青蒿涼茶、青蒿牙膏、抑菌乳膏、洗髮水等十大衍生産品,打造中國傳統醫學內涵與現代化技術共生的國際知名品牌,實現由“世界青蒿之都”向“世界青蒿名都”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