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西南政法大學:同尋發展“足”跡,共護石刻文化

  7月12日-13日,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暑期“三下鄉”發展成就觀察團隊來到了重慶市大足區,實地調研大足區的大小石刻,探訪“帶領大足石刻走向世界”的護石人——郭相穎老先生與鄉野石刻守護人,了解與傳播民間石刻守護的力量和背後的故事,助力世界文化遺産的保護。

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暑期“三下鄉”發展成就觀察團隊實地調研大足石刻。

  郭相穎老先生,大足石刻研究院首任館長,也是帶領大足石刻申遺成果的“護石人”,隊員們來到了郭老先生家中,進行了交流。郭老先生從守護北山的經歷出發,向隊員們講述了與大足石刻結緣的故事以及當年為大足石刻申遺的經歷,並以文物工作出發強調堅持民族文化自信、深入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實踐團在郭相穎老先生家中採訪。

  大足石刻研究院安防中心負責人胡登耀已經從事文物安全工作20年,向隊員們介紹了大足石刻目前的鄉野石刻守護人一共70個左右,主要是每天進行安全巡查、環境清理等。這些石刻守護人作為義務文保員,憑着對大足石刻文化保護的情懷,始終默默守護着這些散落在鄉野間的石刻。

團隊實地調研鄉野石刻。

採訪營盤坡石刻守護人姜朝兵。

  年近七旬的姜朝兵,是土生土長的大足人,也是營盤坡鄉野石刻的守護人。他説道:“我每天都會來巡查,排除石窟附近的安全隱患,守護好這片石刻。我的家人也都很支持我。”隊伍一行穿過蜿蜒的鄉間小道來到了被樹木掩映的佛耳岩石刻,這裡的守護人饒龍全今年60歲了,他向團隊成員介紹道:“這裡的石刻風化比較嚴重,為了保護石刻政府修建了遮風擋雨的建築搶修下來了。我白天就是觀察周邊環境,清理打掃好衞生,晚上就要把這裡守着,防止石刻被人破壞,盡力地守護好石刻。”在告別之際,為了表達對守護人們對石刻文化保護的傾心付出與堅持的感謝與敬佩,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的團隊成員為他們送上了提前準備的愛心物資包。

採訪佛耳岩石刻守護人饒龍全。

  此外,隊員們還一起前往了大足石刻文物醫院和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進行實地調研。文物醫院的劉小雨向成員們介紹了文物修復的知識。大足區檢察院何亮向團隊成員介紹了重慶檢察機關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從多方面深入開展文化遺産司法保護的探索與實踐狀況。何亮介紹道:“檢察院通過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例宣傳,能達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檢察院平時也會邀請文物保護的專家,以文保專家提供專業指導的方式參與到案件的過程中來。”

大足石刻文物醫院劉小雨介紹文物修復知識。

調研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隊員們也通過向來往的游客發放大足石刻保護宣傳單的形式,介紹了大足石刻的保護情況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游客的文物保護意識,為大足石刻保護貢獻出屬於青年的一份力量。

編輯:蔣玲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