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璧山區七塘鎮,有這樣一處世外桃源。磚墻青瓦的特色農家小院散佈在青山綠水間,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小劇場、咖啡館,具有川東民居風貌又充滿藝術氣息。稻草製作的人偶、房屋外墻上的貓咪雕塑,充滿創意的手工作品隨處可見,與田園景色相得益彰。這裡就是位於七塘鎮將軍村的蓮花穴院落。
6月29日上午,天空中還飄着毛毛細雨,可一大群孩子已經在田裏體驗插秧,院落裏三三兩兩的游客在這方閒適天地漫步、品茗,盡情釋放心情,工作的疲憊一掃而光。“我們周末通常能接待游客400人左右,忙點、累點但是收入不錯,這裡環境好氛圍好,我們來這裡開店是來對了。”在院落裏開咖啡館的業主小李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周末接待游客1000名左右,端午節小長假接待游客2000余名,蓮花穴院落成為當地鄉村旅游的熱門“打卡地”。但4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空心村”:村裏居住的大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20余名常住人口分散在8棟破爛不堪的土坯房裏,還有許多房子因無人居住而破敗不堪。
如何激活鄉村活力,喚醒“沉睡”的資源?七塘鎮主動找到四川美術學院、重慶雕塑學會,希望借助藝術的力量,讓村落重現生機與活力。
活化改造,為村落注入生命力
2019年初,蓮花穴院落藝術活化項目正式啟動。經過四川美術學院課題小組持續一年的前期摸底調查後,專家們根據前期調查中整理、挖掘出的蓮花穴村史,在保留建築、歷史肌理的前提下,結合村民家庭實際情況,分門別類地對其原有房屋、環境進行策劃和設計。
一棟木架倒塌、雜草叢生的豬圈屋,被一根根鐵條綁定加固,加裝了幾片多彩玻璃窗,改造成寬敞明亮的西餐廳。在保留磚木結構、老土墻的基礎上,增加鋼架結構支撐,老房子搖身一變成了精品民宿。村落新建了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打造了藝術博物館、美術館、露天劇場等十大主題核心藝術區,並配套了餐廳、咖啡館等食宿配套設施,為這個傳統鄉村注入了現代生命力。“將軍村改造的時候是想通過空間和設計增減,加入新的建築元素和材料,保留人的活動,使整個村子的歷史跟外部世界的變遷&&和同步起來。”七塘鎮文化宣傳幹部佘林川介紹。
在破解“管建不管用”的難題時,蓮花穴院落採取了這樣的方式——藝術機構向村集體注入資金,回租村民危舊閒置住宅,對院落進行全面整體活化設計,並使用國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等政策資金對其進行物理空間打造,最後由藝術機構與村集體聯合運營團隊成立股份制運營機構,進行全方位運營活化。
“以前草長得比人還高,房子破破爛爛,道路坑坑洼洼。現在好了,道路平整了,環境舒心了,院落變得更安逸了。我以前在鎮上皮鞋廠上班,聽到村裏宣傳就回來了,在村裏新開辦的咖啡店當咖啡師,工資和以前在外打工掙得差不多,但是離家更近能照顧一家老小,現在的生活美得很。”談到院落的新生和生活的變化,村民甘遐學心滿意足地説。
蓮花穴院落是璧山“雲霧花澗”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依託藝術活化鄉村,打造以雕塑為主題的傳統村居院落,實現了現有村民在鄉就業、外出村民回鄉就業、新村民建設鄉村的初步目標。將軍村駐村第一書記蘇成洪告訴記者,將軍村正着力打造以藝術為特色,以旅游為帶動,以農業為基礎,以産業為支撐的發展模式,自蓮花穴院落更新改造以來,全村已累計接待游客20萬多人,實現營業收入180多萬元,撬動全鎮實現旅游收入2000多萬元,10多名村民陸續返鄉創業,8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全村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
藝術賦能,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在“藝術+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七塘鎮嘗到了甜頭,進而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和文化品位。
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村落空間環境設計理念下,尊重“修舊如舊”的歷史印跡,順應鄉村現有布局,把需要改造的與計劃保留的交錯並置,為村落活化提供樣板價值。按照“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原則,對重點路段以及村落進行藝術活化塑造,打造形成一個有機的“七塘藝術帶”,道路景觀充滿藝術氣息,廣場四處集聚藝術氛圍,農房建築風貌留下藝術家的痕跡,出門見花、移步換景、處處聞香的靚麗景觀逐步照進現實。
“藝術+産業”為七塘鎮開闢了一條活化鄉村經濟的新路子。在距蓮花穴院落十分鐘車程的地方,“花仙子·萬花園”項目正熱熱鬧鬧地鋪開。該項目總佔地約300畝,打造的是集游、學、購為一體的璧山最大的花卉景點。游客不僅可以在這裡賞花、游玩、水果採摘、露營燒烤,還可以科普研學、購買花卉及種子。今年6月,“花仙子·萬花園”迎來了首個集中賞花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創新營銷模式,300畝“萬花園”讓4000多名來自區內外的游客開啟了一場爛漫的賞花之旅。
走進七塘鎮四合村四季香生態農場中,黃澄澄的耙耙柑、愛媛橙、沃柑等水果挂滿枝頭。在四季香生態農場裏,科學技術與先進設備相結合,在“智慧化”管理下對果園種植環境進行智能監控,技術賦能産業發展。“除了柑橘種植,四季香生態農場還種有櫻桃、桑葚等果樹,通過櫻花節、採摘節等活動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據技術員鄭長江介紹,四季香生態農場的建設,改變了傳統農業僅關注於土地本身的大耕作農業的單一經營思想,希望達到“天人合一”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農旅結合有效改善農業生産結構,提升周圍生態環境,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為閒散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的同時,吸引外地、周邊群眾前來觀光游覽、放鬆休閒,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七塘鎮以蔬菜基地核心區為引領,大力發展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農業産業。同時,以蓮花穴院落為中心,積極培育“農文旅”等新業態,實現一二三産業的融合發展,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分紅、農副産品代銷等方式,持續保證村民利益聯結率達100%。全鎮引進種植大戶120余家,帶動流轉土地1.2萬畝幫助村民獲得流轉金1000萬餘元。通過“三變”改革,激活200余戶村民閒置宅基地資源,幫助村集體增收80萬元。
文旅加持,激發村民內生動力
藝術“搭&”、文化“唱戲”,“藝術+”不但活化了鄉村經濟、鄉村外景,同時也活化了鄉村人心。
以“古道熱場”“齊家喜觀”“鄉愁幺灘”“農耕文化”等為主題,深入拓展古道、愛國、孝善、齊家、農耕等文化品牌,對歷史文化脈絡進行梳理,將藝術注入鄉村,用文化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以“黨建統領+”,融合法治、德治、自治;“院落+積分”激活鄉村治理一池“春水”。每年舉行“重慶鄉村藝術集”“農民豐收節”活動,定期開展藝術作品展覽和肉蓮花、璧山草龍、薅秧歌等民俗表演等,持續推進移風易俗,鄉風更加淳樸,人心更加凝聚。逐漸完善的鄉村治理體系、豐富多樣的參與體驗式藝術文化活動,充分激發當地村民內生動力,村民精神面貌為之一新。
“藝術鄉村的獨特魅力,讓七塘鎮成了重慶近郊節假日鄉村旅游的網紅景點,成了人們體驗鄉村生活,尋找詩與遠方的好去處,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範例。”七塘鎮鎮長萬陽介紹:“2021年以前,全鎮常住人口1.4萬,到2023年已累計吸引近3000人返鄉就業創業。2022年七塘鎮將軍村榮登第四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目前,七塘鎮每年平均吸引游客25余萬人,實現旅游收入2000萬元。”
隨着將軍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喜觀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七塘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花開四季的七塘,成了美麗宜居宜業的“七彩之塘”。藝術介入鄉村,鄉村成就藝術,藝術鄉建讓七塘鎮探索出一條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記者 任然 樂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