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游泳和戲水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既可以避暑納涼,又可以強身健體,且兼具娛樂性。但是,溺水同時也是夏季最常見的意外事故之一,所以,樹立嚴防溺水事故發生的意識,教育孩子掌握自救和施救的知識尤為重要。
關於溺水,普遍存在許多錯誤認知,尤其是以下幾點:
1.多數人認為溺水時,孩子會拼命拍水或者大聲呼救。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重慶大學附屬中心醫院)急診部副主任醫師趙金川&&,事實上,溺水時口鼻嗆水後根本無法正常發聲,所以,父母要一刻不停地盯緊孩子。
2.很多人認為會游泳就不會溺水。事實上,野外情況複雜,身體疲勞、水草纏繞、風急浪大等因素都是造成溺水的原因,切不能自持游泳技術好就疏忽大意。
3.也有人認為戴着游泳圈和充氣玩具就不會溺水。其實,游泳圈不是救生設備,任何充氣玩具都不能代替家長的看管。而且根據目前的研究明確證明救生衣具有預防傷害作用,建議在划船或進行任何水上運動時,參與者應穿戴符合當地法規要求的救生衣。
4.還有人認為會游泳就可以救人。但是,水中救援是一項專業性的工作,不建議年齡小的學生在同伴落水時貿然施救。
那麼,游泳中發生緊急情況應如何自救或施救呢?趙金川&&,水中發生險情最重要的是需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幾種常見緊急情況的處置:
1.游泳中發生抽筋怎麼辦?如果發現有抽筋現象,應保持鎮靜,馬上停止游泳,立即上岸休息,並對抽筋部位進行按摩;如果在深水中發生抽筋,且自己無力處理,而周圍又無同伴時,應向岸邊呼救。
2.溺水的正確做法。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屏住呼吸、放鬆全身,讓身體自然上浮;同時盡量將頭向後仰,使口鼻露出水面,並將身上的重物盡量甩掉,如書包、鞋子。其次,盡量抓住身邊的任何漂浮物,如木板、樹枝等,借助它們的浮力浮在水面,尋找機會抓住建築物、大樹等固定的物體。
3.同伴落水的施救方法。首先,大聲呼救,向周圍人求救,有條件的立刻撥打110報警。其次,就地取材,看周圍有沒有救生圈、竹竿、木板等工具,將其拋向落水同伴,讓他攀扶,將其拖拽上岸,注意:“未接受規範水上救援訓練的人”應該嘗試從一個安全的位置救援,拖拽時要伏地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將溺水者救上岸後,立即清除口鼻內污物,讓溺水者仰頭,抬起下巴打開氣道,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微弱或者都已停止,對非專業救援人員,建議立刻進行心肺復蘇胸外心臟按壓,對於有救援能力的人員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不要輕易放棄搶救,特別是低體溫情況下,應搶救更長時間,直至專業醫務人員到達現場。
最後,總結一下游泳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同伴之間應該相互關照、相互關心,而不應該相互嬉水或捉弄對方。一起去游泳,如果有人提前上岸,要告訴同伴。
2.特別強調初學者不要到野外去游泳。
3.要注意休息,不要長距離游泳,不要遠離夥伴。如果感到身體不適,要告訴同伴並上岸休息,在岸上觀看同伴游泳,留心他們的安全。
4.中小學生不游潛泳,更不能相互攀比潛水的時間誰更長,潛水的距離誰更遠,這樣做很容易發生危險。(叢珊)
趙金川,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重慶大學附屬中心醫院)急診部副主任醫師,從事急診臨床工作10餘年,曾於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進修學習急診急救,對急診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現任重慶市醫學會急診分會委員、重症學組委員、秘書,重慶市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委員、重慶市急診醫學質控中心秘書、重慶市院前醫療急救質控中心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