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沙坪壩區陳家橋醫院:綜合康復治療讓受損關節運動起來

  前不久,楊先生不慎摔倒致右肘關節脫位,復位後通過外固定限制活動進行治療。一個多月後疼痛緩解,楊先生摘除了外固定支具,卻發現自己的右肘關節伸不直,穿衣、洗臉等日常活動都受到了影響,右手感覺麻木,指頭屈伸也不利索了。

  於是楊先生來到沙坪壩區陳家橋醫院。經詳細檢查後醫生了解到,楊先生受傷後患肢疼痛、支具固定制動,長時間不活動引起右肘關節功能障礙,表現為關節腫脹、肌肉粘連,經初期評估,關節伸展不足130度,屈曲僅70度。

  入院後,該院康復醫生學科為患者制定了一套綜合康復治療方案,介入康復師運用關節松動術為其松解粘連,並通過訓練增加關節活動度、靈活性,輔以微波、電針、石蠟等物理因子治療,幫助消腫鎮痛、疏通經絡,針刀松解治療,促進鈣化灶軟化。

  關節松動術。

  針對楊先生的病情,康復治療師不斷調整治療方案,有計劃地推進康復訓練,16天后,楊先生右肘關節功能改善明顯,中期評定伸展達161°,屈曲45°,能輕鬆摸到右耳了,穿套頭毛衣、洗澡等日常活動已基本恢復。

  沙坪壩區陳家橋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趙盛惠介紹,如關節長期制動未處理粘連,可能導致關節周圍軟組織韌帶和關節囊的病變,使關節活動範圍嚴重受限,産生關節攣縮,並伴有疼痛,造成滑膜萎縮、關節內粘連、關節囊攣縮等。出現關節疾病及損傷如需制動,一定要在制動後攜帶相關影像學資料前往專業康復醫療機構,判斷是否能早期介入康復治療。在制動期間,以固定保護為主,同時也可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小範圍、少量的關節活動,鍛煉關節周圍肌群,防止出現關節攣縮和廢用性萎縮。(熊莉 彭昕)

編輯:張聰聰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