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14日,由重慶日報和巫溪縣委、縣政府共同主辦的巫溪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理論調研活動在巫溪舉行。重慶日報又一基層理論調研基地落戶巫溪。
13日,來自重慶市社科院、西南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相關專家學者先後走進巫溪縣鳳凰鎮木龍村、古路鎮觀峰村、通城鎮龍池村、長紅村,圍繞基層社會治理、鄉風文明建設、鄉村特色優勢産業培育等內容進行深入調研。
鳳凰鎮木龍村,當地通過探索“四小四大”(即小網格大管理、小志願大服務、小家風大民風、小融合大治理)模式,曾經的“後進村”變成了先進,木龍村的家風、民風、村風不斷好轉,村級服務水平和治理能力也不斷提升。
通城鎮龍池村,當地結合實際,以傳統農耕民俗為底蘊、以二十四節氣為主軸、以春夏秋冬為組團、以五色田園為點綴,抓住消費人群,先後引入奶茶店、旗袍體驗館、大型游樂場、啤酒花園等業態,僅今年“五一”小長假,龍池村共接待游客5萬餘人次,旅游收入150萬元,從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山村蝶變成“網紅”村。
14日上午,專家學者根據調研情況召開了巫溪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座談會。會上,專家學者對巫溪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模式、農耕文化保護與發展等方面的探索給予了肯定。他們認為,巫溪在“五大振興”上走出了一條具有巫溪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徑,尤其是在鄉村治理、鄉村特色優勢産業培育方面所形成的經驗方法,可供其他區縣參考。
同時,專家學者還圍繞培養鄉村人才、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鄉村文化的挖掘和保護等主題進行了分享與交流,並對巫溪下一步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了意見建議。
座談會上,主辦方還宣布重慶日報第三個鄉村振興基層理論調研基地正式落戶巫溪。基地將不定期組織專家學者進行深入調研,梳理總結巫溪鄉村振興的好做法好經驗,並將其昇華為理論成果,又用理論去指導新的實踐,助力打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巫溪品牌,形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巫溪樣板。(記者 趙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