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山城步道將打造“2.0版本” 未來三年重慶中心城區再建424公里山城步道

  6月13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委獲悉,《重慶市中心城區山城步道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5年)》(簡稱《實施方案》)近日印發。《實施方案》提出,爭取用三年時間,構建“成網互聯、便民高效、智慧友好”的多功能山城步道網絡體係,打造山城步道“2.0版本”。

  記者了解到,今年起至2025年,中心城區將計劃建設78項、共424公里山城步道,涉及街巷步道30項、129公里,濱江步道28項、160公里,山林步道20項、135公里,預計山城步道總裏程將突破1000公里。

  其中,2023年,計劃建設54項、294公里;2024年,計劃新開工14項、72公里;2025年,計劃新開工10項、58公里。

  為高品質打造山城步道,我市將在推動山城步道全域成網、營造便民高效出行環境、完善友好智慧設施配套、做靚家喻戶曉特色品牌等方面發力,讓山城步道成為彰顯重慶近悅遠來的重要空間載體和靚麗城市名片。

  推動山城步道全域成網方面,我市將推動山城步道“廣義化”,將特色山城步道與其他步行係統逐步統一為“山城步道”,持續以“兩江四岸”濱江步道為主幹,加快縱深聯繫城市腹地線路建設,逐步打通未貫通“梗阻點”,有序推動步道連線成片;與城市更新、路網更新、人行道凈化、街區綜合整治等結合,進一步串聯沿線老舊居住區、老街區,串聯、保護、修繕、利用沿線文化建築及遺址,深挖九宮廟、上浩、磁器口等步道沿線地名、傳説、典故等歷史內涵,讓歷史記憶活起來;與中心城區“兩江四岸”及“清水綠岸”治理提升等生態修復行動相結合,串聯濱水開敞空間及活動節點,增加濱水步道與自然岸線、濕地公園的有機銜接,增強與兩江遊碼頭等銜接,打造特色鮮明、宜遊宜賞的濱江步道;利用立體高差連通街巷步道,將濱江步道與人行道、街巷步道融為一體,加強與跨江大橋的垂直聯繫,提升濱水步道的可達性;依托中梁山、銅鑼山、縉雲山等山脈,構建主線貫通、環線支撐、支線可達的多層次步道體係。

  營造便民高效出行環境方面,將把“方便出行”作為山城步道建設的重要任務,建設後堡社區步道、南坪步道、沙磁古道等一批連接商業聚居區、人群居住區的街巷步道,圍繞山城步道打造便民生活圈,滿足市民上班、上學、購物、換乘等通勤需求,打造上班的路、回家的路;加強與軌道站、公交站以及客運樞紐的便捷聯繫,打造“山城步道+公共交通”綠色出行體係。

  全力營造便民高效出行環境方面,將聚焦設施友好、服務友好,關注“一老一小”保障問題,健全無障礙設施體係,構築起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係,加快打造有溫度、有親和力的“全齡友好型步道”;保障基礎設施配套,滿足市民、遊客對飲水點、公共廁所、遮陰避雨、休息座椅等設施的基礎需求,有條件區域因地制宜設置自行車道、公共WiFi、母嬰室、文化屋、親子樂園、城市家具等。

  做靚家喻戶曉特色品牌方面,將充分利用山水人文資源優勢,與山、江、城及軌道、橋梁、纜車、坡坎崖、吊腳樓等重慶特色元素相融合,持續打造山城步道文化産品;發揮山城步道在做靚長嘉匯、廣陽島、科學城、智慧園、藝術灣等功能名片中的戰略支撐作用,進行創新性詮釋與多樣性表達,塑造新型文化空間;打造山城步道文旅IP,推出精品遊線,在步道出入口及路段安裝統一標識LOGO;創新營運管理新模式,鼓勵以山城步道為核心的産業融合,推動山城步道“商業場景設計”,推動山城步道成為拉動體驗式消費增長的新引擎。(記者 廖雪梅)

編輯: 李海嵐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969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