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高校開設“微專業”

  重慶醫科大學“生物質譜檢驗技術”與“數字醫學檢驗技術”微專業特色班學生在企業上課。(學校供圖)

  無人機技術與應用、兒童營養與食育、文化創意旅游……今年春季開學以來,在渝高校相繼開設微專業,總數超過30多個,涉及多個學科。

  什麼叫微專業?為什麼開設微專業?微專業的課程怎麼上?微專業對高校育人起到什麼作用?連日來,記者走進這些高校進行探訪。

  什麼是微專業

  跨學科學習,證書為非學歷證書,不具有學士學位授予資格

  “微專業課程修讀報名的通知發出去1個星期,就有300多名同學報名。”重慶第二師範學院教務處副處長毋靖雨稱,今年,學校首批推出心理髮展指導與健康教育、兒童營養與食育、兒童研學旅行教育等12個微專業,同學們熱情高漲,每個班30人左右的名額很快就報滿了。

  在該校發布的“2023年春季學期微專業課程修讀報名的通知”中,“微專業”的解釋是:指在主專業學習以外,圍繞某個特定學術領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養,提煉開設的一組核心課程,通過6—8門課程組的學習,培養學生在特定領域具備一定的學術專業素養和行業從業能力。

  “簡單來説,微專業是大學生在學習原有專業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職業發展需求,為提升就業競爭力,而進行的跨學科知識學習。”毋靖雨&&。

  “微專業並不等同於輔修專業。”西南大學教務處教學研究科科長鄒士鑫進一步解釋,學生學習輔修專業達到要求,可以拿到輔修專業證書,甚至獲得雙學位或者多學位。而學生在完成微專業相應課程並達到要求後,可以拿到微專業證書,但為非學歷證書,不具有學士學位授予資格。

  本學期,西南大學全校22個學院共開設了首批21個微專業,為全市高校中開設微專業數量最多。

  據了解,從去年開始,重慶醫科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兩所高校就率先開設微專業。記者了解到,在渝高校目前開設的微專業大多數學制不超過兩年,總學分為10—24個學分,涉及的課程門數包括5—12門。

  “一般高校開設的微專業會收取一定費用。”一位高校教務處人士介紹,目前,微專業需按學分收取一定學費(部分師範院校免費),收費標準按重慶市物價局核定標準執行,每學分80元。授課主要安排在周末或者假期,和主修、輔修專業上課時間錯開。

  “微專業並不是重慶的獨創。”市教委高等教育處相關負責人稱,當前,我國已有不少高校開設微專業,如北京大學開設了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微專業,武漢科技大學設有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智能醫學、創新創業管理等微專業。

  “微專業是近年來各高校探索人才多元化培養模式的一種嘗試。”該負責人稱,微專業由各高校自行設置,專業定位、結構、內涵和方向,由各校整體規劃與靈活調整。

  課程如何安排

  大部分由學校自主設置開課,有的與企業合辦

  “創業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首先要對市場進行調研,不要盲目跟風。”4月16日,在重慶文理學院恪勤樓的一間會議室裏,國家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師蘇靖淋正在給該校卓越創業人才培養實驗班的學生講課。

  這是一堂“創新創業管理”微專業課。重慶文理學院創新創業學院院長陳盛興介紹,本學期起,該校聘請了20名企業家作為創業導師,為選修“創新創業管理”微專業的學生授課。“開設這門微專業,就是為有意向創業的學生補充‘實踐課程’。”陳盛興稱。

  記者了解到,大部分高校微專業課程由開設學院自主設置,有些專業則和企業一起合辦開課。例如,2022年7月重慶醫科大學與國內知名IVD企業、國內數字療法應用領域領先的醫療服務&&企業合作開設了“生物質譜檢驗技術”與“數字醫學檢驗技術”微專業特色班。

  該校檢驗醫學院教務科王萬福介紹,在周末與假期,學生會到企業以“見習+專業實習”的方式進行課程學習,後期還需完成畢業論文。

  “設置微專業是在‘新文科’背景下,跨專業、跨學科融合育人的需求。”四川外國語大學教務處綜合科科長鄧詩誠舉例説,“我們開設的‘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要求學生既懂中國文化,又懂國際傳播。”

  “微專業看重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鄒士鑫稱,該校推出的首批21個微專業中,既有大數據分析與數字經濟、大數據商業分析、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無人機技術及應用等專業,也有如鄉村振興、農業法規與農業執法、伴侶動物科學等農學類專業。下一步,還將增設“智慧農業+、工科+”微專業,緊密結合行業發展,把課程設置在田間地頭和生産一線。

  未來如何發展

  需要營造開放、多元的發展環境

  高校應該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育才宗旨,為了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而開設微專業,會不會有點急功近利?微專業課時少、授課深度有限、課程系統性弱,是否能讓學生具備專業能力?在採訪過程中,一些社會人士和高校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顧慮。

  “微專業的發展是一個動態演變過程,也需要接受‘檢閱’,進而得到完善。”在重慶郵電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張挺看來,微專業的內涵與特徵將隨着行業、學術界和社會對教育質量的評價和反饋有個調整的過程。他堅信,一些適應性強、認可度高、教學質量突出的微專業,很可能在未來發展為全新的專業。同樣,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微專業,也可能因組織實施不當被淘汰。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將舉行“We説微專業”沙龍活動,傾聽學生對微專業設置和教學開展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此外,該校微專業還將逐步向校友開放,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授課。

  如何看待“微專業”?如何利用“微專業”助推高校學科建設?對此,重慶市教科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鄧成超建議,建設好微專業,需要打造一支跨學科的高水平教學團隊,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與學科交叉融合水平,並以靈活、多樣的考核和評價標準,為微專業的建設提供一個開放、多元的發展環境。

  此外,還要重視數字化改革,通過慕課、虛擬教研室等數字化&&,共享專業課程資源,以科技手段助力微專業培養更多優質的複合型創新人才。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54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