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江津區中醫院:在中醫藥傳承中創新,譜寫醫院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前言: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創新,需要與時俱進的文化建設。江津區中醫院如何充分發揮文化引領作用,走好中醫藥傳承創新之路?“醫以濟世、文以化人”——重慶公立醫院文化建設典型案例尋訪展示活動已啟動,對話江津區中醫院黨委書記黃靜分享該院的文化建設經驗,看醫院文化如何賦能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江津區中醫院黨委書記黃靜。

  問:醫院文化在貫徹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來,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在推進文化建設方面,打造了哪些特色品牌或開展了哪些特色活動?

  黃靜:在打造特色品牌方面,醫院以門戶網站、公眾號為載體,通過開設“醫患故事”“傳承工作室”“健康科普”“中醫適宜技術”“了不起的小人物”“特色科室”“一分鐘説中醫”等專欄宣傳醫院中醫特色、醫療技術以及健康科普知識。

  在特色活動的開展方面,醫院以“小切口、發力準、效果好”為標準,着眼“中醫藥知識進校園”“中醫藥知識科普”“中醫藥文化周”“中醫義診”“中醫藥美食節”“中醫藥養生産品”等特色活動進行重點宣傳報道,通過創新務實舉措,用群眾看得見、聽得懂、用得會的方法講述中醫藥故事,展示中醫藥魅力,滿足群眾對中醫健康知識的需求,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擴大影響力。

  問: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是中醫醫療機構的重要課題。在中醫藥文化傳播方面,醫院如何充分發揮中醫藥專業人才隊伍的作用?

  黃靜: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是醫院發展的主旋律,為了走好傳承路,打出創新牌,醫院組建起一支由全國知名專家領銜、市區名醫專家坐鎮、青年骨幹參與的實力強大的文化傳播隊伍。

  一是特別策劃了《杏林詩集》《神奇的中醫藥》《成語中的中醫藥》《詩詞藥草香》等健康科普叢書,由醫護工作人員自行創作,製作成乾貨滿滿、市民日常所需的健康口袋讀本。

  二是與重慶市電視台、江津區融媒體中心積極開展合作,推薦青年骨幹錄製專題節目,提高中醫藥知識的傳播率和普及率。

  三是組織黨支部深入基層開展中醫藥科普知識講座讓更多群眾近距離了解中醫藥文化。

  四是通過線下培訓、下鄉義診、科普講座、網絡媒體宣傳等形式,讓醫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比如醫院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由職工自創的健康科普視頻、圖文等,被市民們津津樂道、爭相轉發,既提高了群眾的健康意識,又在全院營造了濃厚的中醫藥文化宣傳氛圍。

  問:醫院始終應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那麼,醫院如何將中醫藥文化融入人民健康?

  黃靜:隨着中醫藥文化的廣泛傳播,人們對中醫藥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近年來,醫院結合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拓展方式,豐富內容,讓更多群眾知曉、接受、認可中醫藥服務。

  一是送中醫藥知識進校園。2020年,醫院在江津區衞生健康委、江津區教育委員會的支持下,定期組織醫務人員前往定點中學將《神奇的中醫藥》《脊柱防護》《運動防護》和《心肺復蘇術》這些人們關心的中醫藥科普常識、急救知識送進校園。不但帶領孩子們認識中藥植株標本,還結合了中醫藥知識、中醫骨傷等醫學技能,製作發放了以“圖文、視頻宣傳、課程滲透”為主的中醫藥文化宣教讀物,讓孩子們輕鬆“漲知識”。

  二是引進並推廣中醫適宜技術。2021年,醫院相繼在德感院區和小什字老年病中心開設中醫護理門診,派送中醫專科護士前往廣東省中醫院、上海曙光醫院等深入學習、引進“銅砭刮痧”“耳穴壓豆”“中醫經絡按摩通乳技術”“中醫面部經絡護理”“穴位貼敷”“督脈灸”“任脈灸”等技術,並通過微信等媒體&&在三伏、冬至等特殊節點着力宣傳推廣。

  三是開展中醫藥美食文化節。2022年,醫院組織開展了“中醫藥美食文化節”。20個臨床科室通過中醫藥材+食材的形式,將芡實、通草、川貝等中醫藥元素巧妙地融入日常的湯羹、糕點中,呈現出“鬱金香伴”“太極四味”“益氣補血花膠雞湯”“荷塘爭艷”等極有創意、同時兼顧視覺美和味覺美的中醫藥膳,也收到了群眾的歡迎,實現了傳播中醫藥文化與日常生活的結合。(嚴雪梅 翁小荔)

 

編輯: 許小藝
圖片中心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1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