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讓群眾就醫“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區”

  開州區白鶴街道的向爺爺牙齦萎縮,牙齒也一顆顆脫落。兒子每次提出要開車帶他去區裏醫院口腔科裝假牙,都被他一口回絕:“為了幾顆牙跑來跑去,太‘費油’了。”

  去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添了口腔科,增添了設備,有了專職牙醫。向爺爺出家門只需幾分鐘就走到口腔科,終于裝上了假牙。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維護群眾健康的重要屏障。2月20日,記者從開州區衛健委了解到:近年來該區著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通過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硬體設備、推行“區聘鄉用”增強基層醫療機構實力、借助遠端會診及時確診疑難病症,進一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得到極大緩解。

  加強“硬體”建設

  山間建起現代化鄉鎮衛生院

  被群山環繞的滿月鎮,鎮衛生院是當地最漂亮的建築之一。

  2月17日,在鎮衛生院小花園裏,82歲的張婆婆借助助行器,進行腿部恢復性訓練。作為開州唯一一所醫養結合型公立醫院,該院除備有150張普通病床外,還專設了50張療養用床,收治多名像張婆婆這樣需要康復治療的患者。

  “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就只能躺在家裏,估計這輩子也很難走出門了。”張婆婆感慨。她家在滿月鎮甘泉村,以前要看骨科、進行恢復性訓練只能去區裏的大醫院。而滿月鎮到開州城區,車程要2個小時。

  為方便基層群眾就診,開州著力提升滿月、大進等距離城區較遠的鄉鎮衛生院硬體設施水準。去年1月,上述兩座鎮衛生院先後投入使用,均添設了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婦幼保健科、中醫館等。這意味著普通病症在當地就能解決。

  此外,該區還對區級公立醫院加大投入。去年完成開州區人民醫院改擴建、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程改造項目,升級改造中醫館7個,創建區級精品中醫館3個。據統計,開州區人民醫院2021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排名上升了92名;區中醫院在全國662家三級公立中醫院績效考核中,排名305名,該區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區”。

  加強“軟件”提升

  “區聘鄉用”醫生增強技術實力

  2月20日,臨江鎮衛生院外科“區聘鄉用”醫生劉雲峰給明月村村民潘阿姨打去電話,了解她的手術恢復情況。“現在感覺好多了。準備過幾天再來請你們看看。”潘阿姨在電話上高興地回復。

  因為暈車症狀嚴重,今年69歲的潘阿姨很少坐車出門。去年10月,她便血症狀越來越嚴重。在兒女的堅持和陪伴下,她步行來到鎮衛生院,正好遇到在臨江坐診的“區聘鄉用”醫生、區人民醫院外科醫生劉雲峰。

  劉雲峰根據經驗,讓潘阿姨作了腸鏡檢查,發現她患的是直腸癌。一周後,由劉雲峰主刀,經過兩小時手術成功完成病灶切除。

  “在鎮衛生院就能挂到區級醫院醫生的號,不用再跑遠路了。”潘阿姨的兒子説。

  “劉醫生這樣的‘區聘鄉用’醫生的到來,也讓我們的技術提升不少。”臨江鎮衛生院外科醫生吳成州表示。鄉鎮衛生院很少有做手術的機會,“區聘鄉用”醫生來後,他觀摩了多臺手術,現在已能獨立做闌尾切除等手術。

  去年,開州區從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區婦幼保健院選派了46名骨幹醫生奔赴26家基層衛生院,開展為期1年的基層醫療服務工作,引導衛生人才向基層流動,逐步解決基層人才緊缺、技術不足、結構不優等難題。

  這46名醫生不僅提升了基層衛生院的技術水準和醫療品質,還培養了一批當地醫生,讓群眾、尤其是遠離城市的山區群眾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

  遠端會診

  把專家請到身邊

  今年1月29日,84歲的譚爺爺在家人攙扶下來到中和鎮衛生院。“當時他四肢無力,通常認為是腰腿部關節有問題。”鎮衛生院院長黃文介紹。

  鑒于患者年紀較大,為穩妥起見,接診醫生唐聯春通過電話,10分鐘內“請來”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秦媛醫生遠端會診。秦醫生建議對譚爺爺拍攝腦部CT。

  去年8月,開州為有條件的衛生院提供了CT機等相關設備,為專家遠端會診提供了可能。秦醫生查看CT片,發現譚爺爺左側丘腦出血、腦室係統積血,建議鎮衛生院立即用救護車將譚爺爺送至開州區人民醫院手術。從接診到轉診,整個過程不到1小時。

  “因為發現及時,譚爺爺沒有留下後遺症。目前他已回到我們醫院做康復治療,日常起居可以自理。”黃文高興地説。

  “遠端會診方便、快捷,可有效減少誤診、漏診。”開州區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區通過縣域醫療資源共用,以醫共體為載體,通過遠端會診,將區內外醫療技術較強的專家請到基層衛生院病患“身邊”。

  目前,開州區人民醫院已與34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鄉鎮衛生院簽訂了遠端心電圖會診協議,遠端放射會診協議,部分鄉鎮衛生院還與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簽訂遠端會診協議。

  去年,開州區醫共體開展遠端診療2.7萬余例,其中遠端心電4469例,同比增加49.2%;遠端放射22878例,同比增加15.6%,讓危重症病人得及時的對症治療,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本報記者 羅蕓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99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