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壩區,軌道交通1號線列車正在微電園站附近行駛。(本報資料圖片)通訊員 孫凱芳 攝/視覺重慶
渝中區,軌道交通2號線佛圖關段,單軌列車行駛在花海,如開往春天的列車。(本報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王正坤/視覺重慶
核心提示
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的開局之際,重慶軌道交通即將迎來重大成果——
軌道交通5號線北延伸段即將建成通車,重慶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跨越500公里大關,達到501公里,建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
回望重慶軌道交通二十餘年建設歷程,兩個字熠熠生輝: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大力實施軌道交通成網計劃,軌道交通建設投用力度達到歷史高峰,讓軌道交通成為“民生線”“風景線”“發展線”,全力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
一條高效暢通、便民利民的“民生線”
家在南坪後堡,工作單位在渝北中央公園,張寧用“跋涉”二字來形容自己過去每天上下班的旅程。
每天,張寧必須在早上七點半前出發,先坐兩站區間小巴車,在會展中心換乘公交大巴,再到五里店紅土地乘坐軌道交通10號線。不同交通工具三次換乘,他單程至少需要兩個半小時,一天下來,花在路上的時間就要5個小時。
1月18日,10號線二期曾家岩到後堡站開通。從後堡到中央公園,一條軌道直達,全程僅需一個小時。“這種方便快捷,沒有經歷過前後對比的人,是感受不到的。”張寧説,每天搭乘這條縱貫南北的軌道線,在繁華的老城區和現代化的新城區之間切換,有一種美妙的“穿越”感。
隨着城市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地面交通早已不堪重負。另一方面,隨着城市版圖的擴大和城市功能的優化,人們的出行需求與日俱增。從世界主要發達城市的經驗看,解決這樣的矛盾,運量大、速度快的軌道交通,是最佳選擇。
不過,對於重慶這樣一個各組團被山水阻隔的山城來説,建設軌道交通的難度可想而知。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相關負責人&&,20餘年來,重慶打通了6個穿山瓶頸,架設了12條跨江通道,終於建成擁有284座軌道交通站點、500多公里“環射+縱橫”線路的軌道交通網絡,將機場、高鐵站、各大商圈、大型居住區等重要功能節點有效銜接起來。
“重慶軌道交通運營時間在全國50多個軌道交通城市中排名第二。”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相關負責人&&。
同時,重慶相繼實施軌道運營站點提質增效、軌道與地面公交換乘整體提升、軌道站點步行便捷性提升等配套工程。中心城區已累計對130個軌道站點與地面公交換乘進行整體提升,公軌平均換乘距離由215米縮短至35米,軌道&&口100米範圍內基本實現公交換乘設施全覆蓋,大幅提升市民乘坐軌道交通的獲得感、體驗感。
2022年,重慶軌道交通客運量達9.1億人次,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約為42%,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條文旅融合、驚喜連連的“風景線”
2月19日,軌道交通2號線佛圖關段,軌道兩側成片的美人梅競相綻放,宛若雲霞。游客們紛至沓來,用手機、相機定格“開往春天的列車”。這處因軌道交通而興的城市景觀,如今已經享譽全球。
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相關負責人&&,在重慶,擁有獨特景觀資源的軌道交通線路還有不少。例如,去年初火爆網絡的蔡家軌道大橋,被人們譽為霧中奇景、“雲端列車”。
乘坐重慶的軌道交通,為啥總在不經意之間就能拍出“風光大片”?業內人士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重慶兩江環抱、地勢起伏、道路盤旋,特殊的地形造就了特殊的立體交通,軌道列車穿行其間,將重慶的城市特點動態地展現了出來。此外,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穩定、舒適,適合觀光,使得重慶軌道交通具有打造世界級名片的潛質。
近年來,重慶在軌道交通建設中將出行與觀景有機結合,將充滿幾何美感的軌道交通線條,融入山水相依的立體城市,在配套設施、城市顏值、文創産品、游客服務、統一規劃等方面持續發力,向“軌道上的世界知名旅游區”不斷邁進。
目前,軌道交通已將朝天門、解放碑、大禮堂、磁器口、洪崖洞、十八梯、南濱路、中央公園等知名景區串聯起來,不僅方便市民和游客游覽各大知名景點,還能讓他們在大街小巷中品味地道的山城味道。
市文旅委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重慶文旅市場喜迎“開門紅”——截至1月27日,重點監測的120家A級旅游景區春節假期累計接待游客417.5萬人次,較2022年春節期間增長37.9%。
未來,重慶軌道交通還將與文旅産業進一步融合發展。市住房城鄉建委和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在遠郊城區和主城新區的軌道站點選擇中,將優先把當地景區考慮進來。比如,市域(郊)鐵路璧銅線在設計線路走向時,特意考慮了西郊花語悠游谷、巴岳山玄天湖旅游度假區等景區;又如,正在改造的老成渝鐵路串聯了龍鳳寺、鐵路博物館、重鋼工業博物館、馬桑溪古鎮、釣魚嘴人文藝術半島、銅罐驛古鎮等景點,打造沿江旅游觀光線。隨着一個個景點可望可及,市民和游客將從重慶軌道交通建設中感受到更多驚喜。
一條空間引領、産業協同的“發展線”
軌道交通不僅為重慶市民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還成就了一個蔚為大觀的産業,豐富了“重慶製造”的品類,有力推動了重慶高質量發展。
前不久,一種新型的單軌系統車輛在重慶下線。這種車輛可進行2-6節“任性”編組,能夠滿足旅游景區及不同類型城市的多樣化運用場景需求。研發出這一國內首列多適應性中運量單軌系統車輛的,就是重慶中車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中車長客)。
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集團狠抓産業建設,成立重慶軌道交通産業投資有限公司,發揮鏈長作用,以大項目帶大産業,促進“交通+産業”融合發展,帶動重慶中車長客等産業鏈單位,逐步形成了以跨座式單軌為特色,從技術研發、規劃設計、車輛及系統設備製造集成,到工程施工、運維管理等結構較為完整的軌道交通裝備産業鏈,産值達百億元。
通過産業鏈科技資源共享,重慶軌道交通裝備産業研發能力大幅提升。以重慶中車長客為例,本土産業鏈企業技術能力和配套能力由之前不到10%提高到完全覆蓋車輛85%的系統。同時,新産品層出不窮。除了上述多適應性中運量單軌系統車輛,還有跨座式單軌、雙流制車輛以及山地城市As地鐵等享譽全球的車型。
通過産業鏈上下游協同,重慶軌道交通裝備産業大幅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提升産品綜合競爭力。如今,在重慶中車長客,一輛軌道列車的裝配周期,已從此前的45-60天縮短至22-30天;不僅為重慶12條軌道交通線路提供了3000輛軌道車輛,還為成都、西安,乃至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提供了500多輛車。
除了培育軌道産業,重慶軌道交通還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重慶軌道交通所行經的路線串聯起重慶城市産業帶,降低要素流動成本,成為名副其實的“發展線”。
例如,龍盛、汽博、江津雙福等片區,憑藉便捷的軌道交通,將人才和産業&&起來,成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萬億級産業集群的重要承載地。又如,依託軌道交通,茶園、龍洲灣、蔡家等城市副中心加快成型,西部科學城、東部生態城、兩江新區等重點片區加速發展。
本報記者 吳剛 廖雪梅 楊永芹
突破
二十多年建成500公里軌道線
0+
1960年,《重慶市城市初步規劃(1960—1980年)》就提出建設“直通與環狀”線網布局的“地下快速鐵道線網”,但直到2000年12月26日,重慶第一條軌道交通線——2號線一期工程(較場口—新山村段)才正式開工。2005年6月18日,2號線正式開通試運營,至此,我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終於實現零的突破。
100+
2011年7月28日,重慶首條地鐵——1號線(小什字至沙坪壩站)開通試運營。
2012年12月20日,1號線(沙坪壩至大學城站)開通試運營,重慶軌道交通開通里程突破100公里!
200+
2014年12月30日,6號線(五里店至茶園站)、2號線(新山村至魚洞站)及1號線(大學城至尖頂坡站)開通試運營,重慶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200公里!
300+
2018年12月28日,環線東北半環(重慶圖書館至海峽路站)、4號線一期(民安大道至唐家沱站)開通試運營。至此,重慶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300公里!
400+
2022年1月25日,9號線一期(新橋站至興科大道站)開通試運營,重慶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400公里!
500+
近期,五號線北延伸段將開通試運營,屆時,重慶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突破500公里!
未來
2035年建成24條城市軌道
今年
開工建設:7號線一期、17號線一期等城市軌道線路和中心城區至永川等市域鐵路。
●7號線一期起於科學城高鐵站,止於金鳳站;
●17號線一期起於大學城站,止於石家院子站;
●永川線起於重慶西站,止於永川城區,可與城軌快線15號線、規劃26號線貫通運營,全程約50分鐘;
●南川線起於巴南惠民,止於南川金佛山,可與城軌快線27號線貫通運營,全程約45分鐘;
●大足線起於璧山黛山大道,止於大足石刻高鐵站,可與城軌快線27號線貫通運營,全程約38分鐘;
●綦萬線起於巴南學堂灣,止於萬盛城區,途經綦江,可與規劃城軌快線28號線貫通運營,全程約45分鐘。
建成通車:18號線、5號線一期中段等城市軌道線路。
●18號線起於富華路站,止於跳磴南站;
●5號線一期中段建成後,將進一步加強九龍坡區、渝中區、江北區等3個地區之間&&。
明年
●計劃開通市域鐵路璧銅線,未來將與在建的27號線貫通運營,通車後將極大促進中心城區與主城新區一體化協調發展。
2025年
●計劃開通4號線西延伸段、6號線東延伸段、18號線北延伸段、24號線一期等4條線路。
2035年
●主城都市區將建成24條城市軌道,里程為1312公里,其中有1276公里在中心城區。
●“七射線兩環線”市域鐵路網,規劃總里程1061公里,可以實現主城都市區各區之間1小時通達,相鄰區之間半小時通達。
●重慶還規劃了延長市域鐵路C1線(渝合線)至廣安,推動廣安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範區。
(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楊永芹、廖雪梅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