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讓一條魚的養殖繁育進入“工廠”“車間”標準化管理——科技育苗讓“寸片”更惠民

  2月15日,天氣陰冷。

  若在往年,寒潮襲來,重慶網聯淡水魚養殖場負責人倪月剛會忙得焦頭爛額。因為氣溫陡降,極易造成剛孵化的魚苗大量死亡。

  可這次氣溫突變,並未對養殖場造成什麼影響。

  “我們的智慧化繁育車間正式投用了,打開手機就能實時查看魚苗的情況。”倪月剛説,養魚多年從未如此輕鬆。

  年産魚苗一億多尾

  惠民五分之一的魚塘在這裡拿魚苗

  巴南區惠民街道及周邊區域的水産養殖戶,幾乎都認識倪月剛。

  “一開始養魚,摸爬滾打、拜師學藝,養魚的門道都摸得差不多了。”成千上萬尾的魚兒在一個池子裏,倪月剛憑“水花兒”就能判斷出是哪種魚,魚有多大,是遠近聞名的養魚能手。

  不僅如此,倪月剛還是惠民街道第一個培育魚苗的養殖戶。

  2012年,他在惠民街道沙井村流轉126畝地,成立了重慶網聯淡水魚養殖場,主要從事商品魚苗生産供應,産品輻射巴南、南川、涪陵等周邊地區,“惠民街道近6000畝魚塘,超過五分之一都在我這點拿魚苗。”

  水花(剛孵出能吃食的魚苗)、烏仔(體長1至1.5厘米的魚苗)、黃瓜子(體長為2至2.5厘米的魚苗)、寸片(體長3至3.5厘米的魚苗)、規格苗(比寸片大且體重低於半斤的魚苗)等魚苗,倪月剛的養殖場都能供應,但他主要銷售的還是寸片,“太小了成活率不高,太大了養殖成本會增加,寸片價格合適、成活率也高。”

  目前,這個養殖場年産以寸片為主的各種魚苗1億多尾,産值約800萬元。

  幫助其他養殖戶

  一起做強做大水産養殖産業

  不過,倪月剛的魚苗並不全用來銷售。

  2019年和2020年,為了幫助村民張安華增收致富,倪月剛共為其免費提供了近1.8萬尾寸片。如今,張安華靠着養魚,已經住上了新房子。

  倪月剛還牽頭成立了月剛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沙井村及周邊的曉春村、輔仁村等共有47戶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成員來買魚苗,我統一一萬尾少200塊錢。”

  不僅如此,倪月剛還時常將自己的客戶推薦給周邊的養殖戶,幫助他們尋找銷路。

  多年養魚,倪月剛在惠民街道及周邊區域已是小有名氣的魚病專家。

  幾年前,輔仁村一名養殖戶計劃養殖武昌魚,前來徵詢倪月剛的意見。“武昌魚要養殖3年才能達到較高品質,周期較長。我們當地也不産武昌魚魚苗,長途運輸難免有所損傷。我就建議他不要養。”倪月剛説。

  不過,對方並未聽取倪月剛的意見。

  一個星期後,該養殖戶花費10萬元引進的魚苗開始出現水霉病,不得不請倪月剛到現場幫忙診治。倪月剛立即從武漢調運相關藥品,僅用時3天就幫助其將水霉病逐步控制。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每一次倪月剛都盡心盡力義務為村民幫忙,“能幫一點是一點,大家一起把惠民的水産養殖産業做大做強。”

  建設智慧魚種場

  村集體每年分紅3萬元

  2022年,倪月剛又有了新想法:我想把基地打造成看得見摸得着的“魚樂”“魚趣”體驗中心;把一條魚的養殖繁育像一台車一條船的生産那樣,進入“工廠”“車間”標準化管理。

  2022年4月,倪月剛投建了智慧魚種場,並啟用智慧管理系統&&,一個現代化水産原良種示範場從設計圖變成了現實。

  惠民街道農服中心副主任鄭建軍介紹,智慧魚種場全面建成後,包括水質、氣象、飼料、魚病的點滴變化,都能及時反饋到漁業物聯網、苗種生産繁育、物料管理、銷售、質量溯源、魚病遠程診斷六大軟體管理系統上,實現漁業養殖智能化和智慧化。

  去年年底,在智慧魚種場建設的基礎上,倪月剛與沙井村共同出資310萬元引進了全套智慧化繁育車間,“村集體以資金入股,我們每年固定給村集體分紅3萬元。”

  2月15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智慧化繁育車間,只見半人高的藍色塑料桶依次排開。塑料桶內不僅有水産養殖攝像頭,還有一套自動投食設備,並能保持水體恒溫。在水體恒溫的塑料桶裏,水花游弋,烏仔暢游、黃瓜子嬉戲、寸片翻騰……

  “現在主要進行的是鱸魚苗的孵化實驗。”倪月剛介紹,鱸魚苗市場需求大、利潤高,但受制於鱸魚産卵時間和孵化溫度等因素,重慶養殖戶大多到廣東、廣西購買鱸魚苗,“如果能順利産出鱸魚苗,我們就能搶佔很大一部分市場。”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37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