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中午,沙坪壩區豐文街道三河村黨群服務中心前的壩子上,停着好幾輛電瓶車,不少村民拎着大包、背着背篼陸續朝這裡聚集。
這段時間,三河村正在搞“鄉村治理積分兌換活動”。
當日,六社的廖小會最早來兌換積分。她兌換了兩桶洗衣液、兩提紙巾、5塊肥皂。廖小會使用的積分,是從村裏試行的“鄉村治理積分制”中得到的。去年6月,為更好地激發廣大群眾的內生動力,調動村民自我管理、為村服務的積極性,該村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村民通過美化庭院、移風易俗、志願服務等攢下的積分,可用來兌換所需的生活日用品。
八社的李利群用積分換兌換了一堆香皂、洗衣液,但她仍有點小遺憾:“之前院子裏堆的柴草有點多、看著亂。所以開始搞積分制的那一個月,我家被扣掉了1分。”
發現村裏的積分制度“逗硬”後,李利群和丈夫認真清理了柴火,還種上了花草。現在,她家乾淨整潔、花木蔥蘢,去年夏秋季吸引了不少游客來這個農家小院“打卡”。
這次積分兌換的“大戶”是八社的王永全。這個58歲的黑臉膛漢子和妻子背了一個大背篼走進兌換處,笑意掩不住。
去年,他和妻子作為志願者積極參加村裏的人居環境整治,為村裏做了不少好事,家中老少相處和睦……全年他們共積攢了600多積分,在村裏排名靠前,村民們心服口服。
“攢分讓我們自己有變化,村裏變化更大!”75歲的王瑞容説這話時充滿自豪。作為供銷系統的退休幹部,村裏這些年的變化王瑞容都看在眼裏:通過“遠山有窯”找到了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徑,吃“旅游飯”的村民越來越多。
據了解,三河村被評為重慶市首批“美麗宜居鄉村”“重慶市鄉村旅游示範村”。去年底,三河村還進入第四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1.2萬元增長到去年的1.8萬元。(記者 羅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