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如何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版“桃花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東晉詩人陶淵明描繪的“桃花源”,是無數人的嚮往之地。

  2月2日召開的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着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施千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範創建行動,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桃花源”。

  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為什麼要提出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桃花源”?現代版“桃花源”包括哪些內容?又該如何打造?近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市級有關部門和相關專家。

  為什麼要強調“各具特色”?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建設農業強國貢獻重慶力量的具體實踐。”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丁忠兵説,“由於各地地形地貌、歷史文化、經濟水平等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千村一面’,必須打造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桃花源’。”

  重慶山地、丘陵面積佔九成以上,是我國丘陵山區的典型代表。我市從東向西,有山區,有丘陵,有“靠山吃山”的山鄉,也有靠水而居的漁村,這就註定不能像北方平原村莊一樣,一種風格改到底,而是要在保持山水肌理、尊重自然風貌的前提下,進行分散式的小組團改造。

  “‘&&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巴渝鄉村的風土人情、建築特點、文化習俗等千差萬別,鄉村建設必須尊重歷史的傳承。”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認為。

  比如武隆區土地鄉天生村犀牛寨是保存完整的古樓院落,建築風貌多以傳統的土家吊腳樓為主。當地在進行傳統村落保護時,充分結合當地的吊腳樓民居、土家文化等,把犀牛寨建成了民族風格濃郁的網紅打卡地,當地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飯”。

  近年來,隨着各地鄉村特色産業蓬勃發展,涌現出一批産業小鎮,比如“檸檬小鎮”“柑橘小鎮”“榨菜小鎮”等。這些地方在鄉村建設時,往往會融入産業元素,以配合當地的農文旅融合發展。

  總而言之,強調“各具特色”,就是強調遵循鄉村建設基本規律,尊重巴渝鄉村客觀存在的不同差異,做到“各美其美”。

  現代版“桃花源”包括哪些內容?

  “打造現代版‘桃花源’,今後一段時間的重點就是實施千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範創建行動。”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説,接下來全市將重點實施農村基礎設施“五網”建設工程、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工程、“三個革命”深化提升工程、農村“三院”建設工程、鄉村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文明鄉風培育六大工程。

  記者梳理發現,這六大工程涉及的內容,基本上是對過去實施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文明鄉風建設、鄉村治理等工作的提檔升級。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專門提出了廁所、垃圾、污水“三個革命”。

  “近年來,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長期存在的臟亂差局面得到改觀,村莊環境基本實現整潔有序,這為開展千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範創建行動打下基礎。”上述負責人説,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隨着農村戶廁改造的推進,農民如廁基本告別了“一個土坑兩塊磚”的歷史,但農村戶廁改造重建輕管以及改廁質量不高等問題,一直影響着改廁的成效;

  7000多個村實現了垃圾轉運,但農村垃圾的源頭減量以及就近就地垃圾資源化利用仍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污水處理同樣如此,雖然治理率持續提升,但農村黑臭水體影響村莊整體風貌的現象還比較突出,200戶或500人以上農村聚居點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也還不夠完善。

  “正是這三方面問題比較突出,因而必須用‘革命’的力度,下大力氣着手解決!”上述負責人強調。

  一言以蔽之,現代版“桃花源”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農村生産生活生態各個方面,涵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各個領域,既包括“物”的現代化,也包括“人”的現代化,還包括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如何打造現代版“桃花源”?

  “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構建鄉村規劃新格局,必須用規劃來引領鄉村建設。”市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説。

  以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花田鄉何家岩村為例,當地在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時,將花田梯田和何家岩寨子修復納入統一規劃打造。按照規劃,當地對古寨修舊如舊保護,利用地勢起伏打造稻田景觀,還邀請川美師生創作了鄉村藝術作品。這些古寨、稻田和藝術作品相得益彰,互為補充,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

  “其次是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變‘要我幹’為‘我要幹’。”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説。

  榮昌區昌元街道虹橋社區蔡家壩的做法是,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在環境改造中引領作用,圍繞“庭院美、居室美、廚廁美、身心美、小院美”定期開展評比,讓群眾在“比、學、趕、超”中自覺參與人居環境整治,養成以小家美推進全村美的共識。

  “此外,要把鄉村建設前期的改造和後期的運營結合起來考慮,讓鄉村建設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打下基礎,使美麗環境變成‘美麗經濟’。”上述負責説。

  比如,黔江區馮家街道寨子社區在坡地改造的同時建成了二十四節氣農耕園,使之成為鄉村旅游的新景點,帶動了當地的農文旅融合發展。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它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必須穩紮穩打、久久為功,一件接着一件辦、一年接着一年幹,這樣才能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鄉韻濃起來,才能讓巴渝鄉村涌現出各具特色的現代版“桃花源”。

  本報記者 趙偉平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4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