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向老果農傳授新技術,永川“科技小院”助力鄉村振興

  2月1日,永川區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結伴而來的游客沿着公路踏青游玩,興致盎然。

  道路旁的梨樹林裏也聚集了一群人,看樣子卻不是在游玩,他們在幹什麼?

  “要相信科學,不能蠻幹”

  “大家看,這個綠色的球球叫做幼蟲球,挂到樹上後就能模擬梨果,吸引並粘住害蟲,這樣大家就可以少打農藥,果子也能變得更好吃。”原來,這是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楊宇衡教授以及工程技術學院的王沛副教授,正在給果農講解時下梨樹管護的技術要領。

  環顧果園,被統一修剪成“開心型”的果樹榦凈、整齊,但樹下卻長滿“雜草”,似乎管理不善?

  “這可不是草,而是我們特意種的野豌豆,作綠肥用!”看出記者的疑問,楊宇衡趕緊解釋道,野豌豆能降低土壤裏的氮含量、減少雜草生長,它枯萎後還能就地還田提高地力,“這傢伙繁殖能力很強,過不了幾年就能將雜草的生存空間擠壓完,到時再也不必請人除草了!”

  説話間,一旁拿着電動剪枝工具修剪果樹的果農張倫奎插話道:“還是要相信科學,不能蠻幹,專家們教的確實有用。比如合理修枝就能讓果樹更好接受陽光輻照,讓梨樹長得是更好些!”

  權威專家團隊為梨園“把脈”

  黃瓜山村素有“中華梨村”美譽,這位種梨多年的老果農,為何又開始重新學習種梨技術?

  “因為按照傳統技術種出來的梨子,風味欠佳,市場反應不好!”王沛介紹,就在去年4月,永川區與西南大學取得&&,希望得到技術支持,讓黃瓜山梨重新佔領市場,讓“中華梨村”重振旗鼓。

  經過實地考察,西南大學專家們初步掌握了情況。次月,依託當地業主許秀波的果園,“科技小院”在黃瓜山村落地。

  “科技小院”通過西南大學的&&資源,引入國內權威專家,形成了一支涵蓋植物營養、植物保護、土壤學、智慧農業、農業裝備等多個學科,由11名專家組成的團隊,共同助力黃瓜山梨全産業鏈綠色低碳發展。

  深入調研後,專家們發現了黃瓜山梨品質下降的原因:當地的“黃金梨”上世紀90年代口碑絕佳,遠近消費者吃了都説好,梨子的價格當時高達每斤5元。村民急於提高收益,增施化肥讓果實增大,卻在無形中增加了土壤中氮磷鉀含量、降低了有機質含量,這樣一來梨子就失去了最佳風味,價格也降到了每斤兩三元。

  “收益降了,一些果農對果樹管理就更不上心了,這樣種出來的梨子品質更差,形成惡性循環。”王沛説。

  推廣系列綠色生産管護技術

  為了重新提振起果農的信心,專家們去年在許秀波的果園開展試點,對梨樹進行了一次重剪,將弱勢樹枝全部剪掉,全力培育強勢枝條,此外還實施了一系列綠色生産管護技術。

  “比如在施肥方面,專家們推薦了一種緩釋肥料,只需施一次肥,肥料會在梨樹的不同生長階段逐漸釋放,效果好還省人工!”許秀波説,如今好些綠色技術已開始在當地果園推廣,“相信黃瓜山梨的品質會越來越好,一定能重振當年雄風!”

 

編輯: 李海嵐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933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