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警惕!貸款中介新型騙局出現 請收好這份防騙提示

  貸款13萬8千元,實際到賬10萬8千元;貸款43萬元,實際到賬只有34萬元……近期,重慶某中介公司以幫助借款人低成本獲取貸款為由,誘導客戶辦理信用卡備用金業務並騙取客戶資金,多位市民落入陷阱,被騙總金額達十幾萬元。

  對此,重慶銀保監局發布風險提示:審慎辦理金融業務,防範詐騙風險。

  信用卡備用金“冒充”貸款 市民被騙3萬元

  重慶市民馬先生是一名生意人,最近資金周轉有點問題。正在他犯難時,一個自稱是銀行工作人員的人打來電話,&&可以為他提供貸款,並且成本費用比銀行還低。馬先生心動了,當即找到該公司位於南岸區的辦公室,接待的工作人員自稱來自某家銀行。

  一番商談之後,馬先生認為這裡貸款不僅費用很低,而且出款速度還很快,於是決定試一試。對方拿走了馬先生的身份證、銀行卡和手機,並聲稱要走流程,要求馬先生配合完成輸入驗證碼、簽字、人臉識別等程序。一番操作流程走完後,馬先生發現銀行卡裏多了一筆16萬元的款項,與他要求的貸款金額一致。

  然而,款項到賬後,工作人員又拿走了馬先生的手機,&&需要卸載其手機上的一些程序。隨後,馬先生發現其銀行卡裏的金額只剩12萬8千多元,有3萬多元不翼而飛。在詢問工作人員後,馬先生被告知3萬多元的資金需要經過凍結驗證程序,第二天才能和貸款合同一起給他。

  當天晚上,馬先生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便打電話向朋友諮詢。在朋友的提醒下,馬先生第二天到銀行進行了查閱,這才發現,他一開始所認為的16萬元貸款,實際上是他自己的信用卡備用金。

  據了解,信用卡備用金是銀行給持卡客戶提供的授信額之外的額度,供客戶進行刷卡消費。利息通常比一般貸款利率更高,持卡人通過手機操作就可以自行辦理。得知這一情況後,馬先生當即找到中介公司,然而此時該公司早已人去樓空。現場,除馬先生之外,還有其他市民也遭遇了相同的騙局,被騙總金額達十幾萬元。

  據悉,馬先生及其他受騙者已找當地派出所報案,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針對上述騙局,重慶銀保監局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費者,要選擇合法金融機構,審慎辦理金融業務,務必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防範詐騙風險,做到以下五點:

  》防範假冒銀行名義發布的貸款廣告信息

  非法中介以“xx銀行”“xx銀行貸款中心”“xx銀行信用卡中心”“在銀行內部有關係”“可走內部流程辦貸款”等名義發布的貸款廣告信息,是為誘騙借款人進行的虛假宣傳。不能盲目相信機構或&&所謂“低利率”“低費用”等片面宣傳,對辦理業務的中介機構要注意查驗相關資質,詳細了解中介服務與合同內容。

  》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獲取融資服務

  消費者如果有借款需求,應通過正規金融機構、正規渠道進行諮詢或者辦理。對於陌生的場所,要注意是否懸挂營業執照、許可證等合法標記。目前金融機構互聯網貸款業務較多,且手續較簡便,客戶可直接申請辦理。要加強對業務辦理條件和流程的了解,必要時諮詢網點或撥打官方熱線,避免非本人意願或被他人誤導辦理業務。

  》對重要融資信息做到“心中有數”

  消費者應通過金融機構的官方APP或與金融機構有合作協議的第三方&&辦理互聯網貸款業務,認真閱讀金融機構提供的《互聯網貸款協議》,看清貸款主體、年化綜合資金成本、保險費用(如有)、擔保費用(如有)、貸款用途、還本付息安排等重要信息,對金融機構重點提示的文字、彈窗、視頻等要特別留意。

  》增強法律意識和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消費者通過手機APP辦理互聯網貸款業務時,不要輕易將手機交由他人操作,避免手機離開個人視線。高度重視保護銀行卡號、賬戶密碼、短信驗證碼、身份信息、其他形式動態密碼等個人金融信息,尤其要重點關注驗證碼、密碼和人臉識別等的使用,避免信息洩露給不法分子。警惕以“刷流水”“走賬”為由的打款要求,不隨意向無關賬戶轉賬打款,防範資金被騙取風險。

  》發現資金被騙及時報警

  消費者如發現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導致資金受損,應保存好聊天記錄、通話錄音、交易截屏等相關證據,及時通過報警、訴訟等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林紅)

編輯: 李海嵐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933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