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好“雙城記”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全域中謀劃綦江一域發展
崛起中的新城。
我們要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全域中謀劃綦江一域發展,又以推進綦江一域高質量發展來貫徹落實服務全域的決策部署。第一,要深學深悟,要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與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實施意見,以及《綦江—萬盛一體化發展規劃》《綦江—萬盛一體化發展國土空間規劃》結合起來,找準綦江的發展定位、發展方向。《規劃綱要》明確了綦江與萬盛一體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渝黔綜合服務區、渝黔合作先行示範區,打造重慶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周邊的戰略支點等,這是中央賦予綦江的重大使命、重要責任,完成好這一使命,就是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具體行動。
其次,要突出重點。首先,是要突出做一個什麼樣的戰略支點城市,第二是要明確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發揮什麼作用、做什麼樣的綜合服務,第三是渝黔合作示範要合作什麼、示範什麼,都要想明白,找準重點,這樣幹事業才幹得準、幹得有效果。
第三,要措施有力,就是要項目化推動落實。我們把思路理清了、方向確定了、重點突出了,就要通過項目化的方式,增強操作性,一個一個落地實施。
-
建好戰略支點從四個方面推動建設主城都市區戰略支點城市
綦江是主城都市區四大戰略支點城市之一,如何把戰略支點建設好,主要有四個方面——
首先要成為交通的支點——
要着力形成一個區域性的交通樞紐,能夠快速與主城中心城區連接,與各類物流園區連接,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連接。為此,我們提出要建設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建成重慶中心城區—綦江—萬盛城軌快線,開工建設渝貴高鐵,改擴建川黔鐵路,開行城市公交化列車,打造重慶南向鐵路樞紐。目前,南向通道的物流最重要有兩條鐵路,一條是川黔鐵路,運力基本飽和,需要進行改造,提升承載量。另一條是渝貴鐵路,目前主要承擔客運,待渝貴高鐵建成後,即可釋放渝貴鐵路貨運功能,實現“客貨雙運”,從而更大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優勢和作用。
夕陽下的渝黔高速擴能項目。
其次,要成為公共服務中心——
我們堅持系統思維和未來眼光,根據不同領域細分服務對象和輻射範圍,推動區域性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特別是要成為教育和醫療區域性中心。為此,我們舉全區之力提出引進建設10所以上高校,目前已有重慶外語外事學院、重慶移通學院兩所本科院校建成投用,重慶電訊職業學院、重慶德國埃森大學等4所高校簽約落戶。同時,我們全力爭取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布局,已與江蘇省人民醫院簽約共同建設心血管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切實增強戰略支點城市的公共服務功能。
第三,要成為産業發展高地——
承接和輻射是戰略支點城市最重要的兩大功能,不僅要接得住,還要帶得動。我們聚焦鋁及鋁精深加工、裝配式建築等主導産業,做大北渡、橋河、扶歡、安穩等工業組團,確保三年實現工業增加值翻番、工業總産值達到千億級規模。同時,努力推動重慶重要紅色文化高地、知名康養休閒目的地建設,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動文旅産業提質增效,用産業帶動輻射周邊發展。
最後,要形成人口集聚地——
我們對標雄安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高標準規劃建設永桐新城,為綦江、為重慶打造一座高品質生活的樣板城市。我們的目標是建設“百平方公里、百萬人口”現代化大城市,未來五年將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産業項目等方面發力,率先建成10平方公里、10萬人口的綦萬一體化發展先行示範區,真正打造成為産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活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
-
搶抓機遇優勢發揮區位優勢和鐵路資源優勢 建好西部陸海新通道渝黔綜合服務區
綦江處在西部陸海新通道規劃三條主通道的中線出海通道節點位置。如何搶抓機遇,建好西部陸海新通道渝黔綜合服務區,落實好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戰略,綦江不僅要“破題”,更要高質量“答題”。
目前,綦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從西部地區看,特別是貴州和重慶的貨物能夠快速有效集結,通過公路、水路、鐵路帶到東盟以及歐洲;東盟的貨物到達後,要快速分撥到貴州、雲南、四川、西藏等地。我認為需要一個&&,而綦江就能發揮這樣的作用。
首先,綦江是重慶向南出海的第一站,也是必經之地,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其次,綦江有豐富的專用鐵路線路資源和站場資源,特別是趕水站,不僅是二級編組站,更是技術站,所有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班列都要在這裡進行安全檢查、檢修檢測和檢疫,因此完全可以打造成為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綜合性集貨站場和專用站場。同時,在綦江辦學的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小語種專業特色鮮明,可以在外貿人才支撐上發揮重要作用。綜上所講,集貨功能、技術服務、人才保障,是我們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渝黔綜合服務區的三個關鍵支撐。
-
在先行中示範引領帶動建好渝黔合作先行示範區 綦江這樣作答
如何做到在先行中示範引領帶動渝黔合作先行示範區建設,對綦江來説是一個“必答題”。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交通設施要互聯互通。我們將加快推動安習高速、重慶—赤水—敘永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復線等建設,實現道路互聯互通。
第二,公共服務要共建共享。我們將與貴州擴大公共服務“跨省通辦”“跨省聯辦”的力度,加大教育、醫療、社保一體化發展,實現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重慶多次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新産品研發。
第三,産業發展要互融互補。清潔能源方面:共同合作建設藻渡大型水庫、蟠龍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惠及兩地發展和人民群眾。紅色旅游方面:貴州的山美水美,特別是英雄事跡更加壯美,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我們將依託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綦江主體區建設,串聯起王良同志紀念館、中共綦江支部舊址等紅色資源,與貴州遵義、赤水一起打造集研、學、游於一體的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共建紅色旅游區。新材料方面:貴州是一個資源大省,銅礦、鋁礦、煤礦等資源豐富。綦江作為重慶重要的新材料製造基地,緊盯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發展方向,推動鋁及鋁精深加工上下游産業鏈整合,實現與貴州産業發展互融互補。
-
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確定六大主導産業 打造千億級工業強區
綦江齒輪傳動有限公司智能製造基地。
打造千億級工業強區,是綦江人的夢,歷屆區委區政府都奔着這個夢想在努力。近期,我們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認真分析確定了六大主導産業。
一是鋁及鋁精深加工産業。依託重慶作為全國重要的汽車製造基地,發揮綦江在鋁和鋁合金産業上的優勢,做大做強再生鋁、鋁合金高端製造與加工,主動服務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發展,力爭把産值做到300億以上。
二是裝配式建築産業。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緊盯建築行業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建設集研發、設計、生産、檢測、培訓於一體的全市最大裝配式建築智能製造基地,力爭把産值做到300億以上。
三是精細化工産業。在關壩—扶歡循環經濟産業園布局了精細化工産業,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池正負極材料,以及鋰電池回收和循環利用等産業,打造一個千億級的專業化園區,力爭在“十四五”期間産值達到500億元。
四是食品健康産業。在通惠食品工業園,圍繞功能性食品、火鍋調味品等産業,延長産業鏈、形成産業集群、構建産業生態,把大健康和食品工業做起來。
五是裝備製造産業。綦江是中國西部齒輪城,齒輪在國內非常有名氣,是高端裝備製造的核心部件,我們將充分發揮齒輪這一核心部件的基礎作用,推動裝備製造業向高端化、綠色化發展。
六是電子信息産業。我們緊盯電子信息産業前沿,深入打造西部信息安全谷,高標準建設全市政務雲同城災備中心。同時,利用網絡攻防靶場等已落地項目,帶動集聚一批信息安全産業上下游企業落戶。
-
創建國家高新區綦江將建設10所以上高校集聚創新人才
市級高新區橋河産業園。
創新是一個地區發展的重要力量。綦江在成功創建市級高新區後,順勢提出接續創建國家高新區,目前正準備接受科技部驗收。綦江將從四個方面入手推動創新工作——
首先是集聚人才。人才的關鍵在高校。我們提出建設10所以上高校,目前已有兩所本科院校建成投用,4所高校簽約落戶。同時,我們還將深化與重慶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的戰略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科研機構,培育落地一批國家和市級重點實驗室,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打造國家産教融合示範區。
二是用好創新&&。實體化運行公共大數據安全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提高研發針對性。今年將新培育市級以上研發機構15個。
三是提升創新能級。着力引導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今年我們將緊扣國家高新區創建,力爭新培育科技型企業4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技改投資增長30%以上,科技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2.5%。
四是加速成果轉化。我們的目標是今年實施市級以上科研項目20項,登記科技成果70項,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轉移到生産線。到2026年,綦江高質量發展“含新量”持續提升,高技術産業佔規上工業産值達3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