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72小時敲定5個招商引資項目

十二月十四日,巴南區招商團隊在深圳寶安區與某智能駕駛激光雷達細分領域關鍵企業磋商激光雷達量産線項目落地計劃。(受訪者供圖)

  12月14日凌晨5點,巴南區招商投資局裏一片忙碌。

  一支招商團隊即將從這裡出發,去乘坐3個小時後的航班。

  在此後的72個小時裏,這支招商團隊輾轉深圳、廣州、珠海三地,敲定了5個招商引資項目。

  這支招商團隊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卡”着時間在跑

  72小時行程2000多公里

  12月14日上午8點,在剛起飛的航班上,由巴南區分管招商工作的副區長楊亞平帶領的6人招商團隊,並沒有因為早起而在飛機上休息片刻。

  “完善方案,預想談判可能出現的問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儘管經過無數遍的演練,但招商團隊依舊不敢心存僥倖。

  上午11點,航班落地深圳,招商團隊直奔寶安區,與某智能駕駛激光雷達細分領域關鍵企業磋商激光雷達項目量産線項目落地計劃。

  雙方的洽談歷時3個小時,項目落地事宜敲定後,招商團隊的一個舉動讓對方負責人詫異不已。

  原來,洽談結束時已是下午1點,招商團隊卻無法與對方共進午餐。

  “實在抱歉,下午兩點,我們還要到惠科電子公司考察交流,就不能一起用餐了……”聽完楊亞平的解釋,對方非但沒有責怪,還為招商團隊的敬業和守時豎起了大拇指。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從深圳蛇口發出的改革鏗鏘宣言,體現在了這支招商團隊身上。

  “從一個目標對象到下一個目標對象,我們都是‘卡’着時間在跑。車上、路上隨便對付一口就行。”當天夜裏,時針已指向零時,招商團隊卻依舊在下榻的酒店房間忙碌着:整理當天的招商成果,完善第二天對接企業的相關資料……

  72小時,招商團隊輾轉深圳、廣州、珠海,行程2000多公里,拜訪了7家目標企業,舉行了7場項目座談會,最終敲定了激光雷達、新能源氫動力、動力電池檢測、腫瘤免疫抗體生物醫藥、電氣智能配電設備製造等5個項目的合作事宜。

  提前3個多月謀劃

  精準招商有的放矢

  “能夠在最短時間裏敲定項目合作事宜,與我們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後,率先啟動走出去招商、精準招商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楊亞平介紹,在72小時敲定5個項目的背後,是招商團隊歷時3個多月的提前謀劃。

  “細分賽道投資機遇在哪?關鍵核心技術是誰掌握的?先引進誰?後邊撬動誰?我們有啥?我們還缺啥?”

  時間回到今年9月8日,一場與機器視覺細分賽道相關的“頭腦風暴”在巴南區招商投資局展開。幾番熱烈的討論後,一個精準匹配企業需求的招商專案新鮮出爐。

  當天下午,巴南區招商投資局就與廣州某科技公司屏對屏舉行了線上對接會,向企業展示了為其量身定制的招商專案。

  這一舉動深深打動了對方,也為雙方此後面對面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9月以來,巴南區招商投資局先後與此輪外出拜訪的7家企業進行了10余次線上對接,梳理企業投資訴求清單近30條,並召集區級部門、園區&&公司“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專題研究企業投資訴求近20次。

  “為了讓企業吃下‘定心丸’,企業投資訴求我們都會在24小時之內以‘一問一答’的方式給予回復。”巴南區招商投資局負責人介紹,不僅如此,從9月下旬開始,該局就派出了招商小分隊“打前站”,與7家企業進行了提前溝通。

  鏈主企業協同招商

  吸引上下游企業落地

  其實,在招商團隊裏,除了巴南區招商投資局及相關園區&&公司負責人外,還有巴南區裝備製造産業鏈鏈主企業宗申集團的相關負責人。

  “此次招商是帶着明確合作意願去的,也是帶着豐碩成果回來的。”宗申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此行他們與深圳某氫能源公司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共同商討了在新能源氫動力領域的合作路徑和合作模式。

  近年來,巴南區按照“龍頭企業—産業鏈—産業集群”發展路徑,創新實施以區領導為鏈長、以龍頭企業為鏈主的“雙鏈式”鏈長制招商,充分調動鏈長鏈主“兩個積極性”,激活鏈主內生動能,發揮鏈長助推作用,形成了引進一個、鏈出一條、集聚一群的“虹吸效應”。

  與宗申集團類似,巴南區另一家産業鏈鏈主企業惠科金渝發揮其在“芯屏器核網”全産業鏈中的主導優勢,協同開展補鏈強鏈延鏈招商,引進了高端硅基光電子集成晶圓製造量産線和産業技術研究院、光電顯示研究院、漢朗光電等産業鏈上下游企業25家,全産業鏈産值規模達300億級。

  截至目前,今年巴南區已累計簽約項目111個、合同資金達到801.5億元。

  本報記者 陳維燈 通訊員 羅莎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