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體病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
重慶措施適當及時必要 疫情殲滅還有待時日
人物名片
人體病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帶領着他的團隊逆行武漢,開展了新冠肺炎病理診斷和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被納入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九版)》,為科技抗疫做出了重要貢獻。
重慶本輪疫情呈現怎樣的態勢?新增感染者社會面佔比下降,且確診感染者中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者,重慶現在可以放開管控嗎?打贏重慶疫情防控殲滅戰還需要從哪些方面着手?日前,重慶日報記者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就本輪疫情防控的相關問題,採訪了卞修武院士。
本輪疫情來勢兇猛,採取措施適當必要
重慶日報:卞院士,您如何看待重慶正在發生的這一輪疫情?
卞修武:重慶本輪疫情來勢兇猛,傳染源構成複雜而難尋,傳播隱匿而迅速。全市近期採取的社會面管控措施,是適當和及時的,也是很有必要的。短期內出現大量感染者,對廣大市民生活會造成巨大影響,也對市民的健康免疫力構成巨大考驗。
重慶日報:從近三天的最新統計來看,每天的新增感染者社會面佔比下降。這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當下的努力尤其是中心城區的全域協同防控取得了成效?
卞修武:科學防控肯定是會見效的。這次疫情來勢迅猛,如果不及時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採取科學防控措施,感染人群肯定會更大,對重點人群的保護就會十分困難,對人民健康生命的威脅也就會更大。
病毒傳播複雜隱匿,社會面管控還需時日
重慶日報:從發布數據看,確診感染者中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者,這意味着什麼?有部分市民覺得,因為大多是無症狀感染者,説明這波疫情對人的實際影響並不大,重慶就可以放開管控,是這樣嗎?
卞修武:我想不是這樣的。因為這些無症狀感染者,一方面他確實身體狀況好,不會繼續發展,也有一部分他自覺是沒有症狀,但是過一段時間以後它會轉為確診,甚至發展為重型。隨着病灶的擴大,慢慢他又轉為了典型的確診的病人,甚至進一步發展。所以對於無症狀感染者,我們一定不能掉以輕心,不能自以為是或者輕視自己處理的方法。
重慶日報:另外一方面,重慶連續數天單日新增感染者超4000例。這是不是説,社會面管控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廣大市民這時候該如何理性地看待這種數據上漲?
卞修武:疫情殲滅還有待時日,廣大市民要充分認識到新冠疫情如果大面積爆發,全社會的醫療資源、社會生活和生命健康面臨的衝擊與損害會很大,特別是我們人口中易感和重點人群基數大。當然,我們也不要有恐懼心理和被動心態,要避免心理傷害。當下感染數量雖然大,但也要看到政府在不斷優化防控措施。只要我們落實防疫政策,管理好自己、保護好重點人群,科學診治,把重症化率降到最低,就可盡快實現動態清零,盡快回歸正常生活。
新冠肺炎是否有後遺症 還需要更長時間隨訪觀察
重慶日報:新冠肺炎究竟會導致身體什麼樣的損害?感染者都會出現這些病變嗎?哪些人群感染後容易重症化?
卞修武:新冠肺炎給人體帶來的損害主要在呼吸器官,典型的病理改變是肺瀰漫性肺損傷。主要表現為肺病毒性肺炎特徵,包括瀰漫性肺泡損傷、肺泡炎、肺間質炎、肺透明膜形成、痰栓和血栓形成以及出血等,晚期可形成肺纖維化。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感染者有不同的病變和結局,少數人還會存在重症化甚至死亡風險。容易重症化的人群包括有肺、心血管、腦血管、內分泌和代謝病以及晚期癌症等基礎疾病的病人、小兒和老年人。正在患有其他急慢性傳染病的病人,如果合併新冠病毒感染,也會進一步引起病情加重和疾病疊加。
重慶日報:新冠肺炎是否有後遺症?如果後遺症不嚴重,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放棄防控?
卞修武:在醫學上,傳染病患者如果在疾病恢復期結束後,某些器官功能長期都未能恢復正常的情形,這叫後遺症。但關於新冠肺炎是否有後遺症、有什麼後遺症,學術上還有不同看法。
新冠病毒感染後有些臨床表現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比如嗅覺和味覺喪失、咳嗽、關節疼痛、記憶力下降以及較長時間胸部CT異常等,有些學者稱為長新冠(long COVID)。之所以沒有公認為是後遺症,是因為這些表現並不是治愈後必然的後果,是否造成長期功能缺陷,還需要更長時間的醫學隨訪觀察。新冠肺炎治愈後出現的、與既往基礎病相關的臨床表現,不應誤解為新冠肺炎的後遺症。
重慶日報:結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的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您對重慶接下來的疫情防控工作有什麼樣的建議?
卞修武:我覺得結合重慶疫情的實際,落實好中央&&的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更加科學精準、務實有效地去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保障好居民的生活,特別是就醫等等這些急需的需求環節,集中精力,上下同心,以最小代價、最小範圍、最精準的方法,來打贏重慶疫情防控殲滅戰。(記者 李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