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五步法”助推“志願紅”成社區戰疫最美風景

  11月14日,九龍坡區楊家坪街道興勝路社區,志願者陳曉宇(右)正在幫助醫護人員穿防護服。記者 鄭宇 通訊員 孫小剛 攝/視覺重慶

  11月18日,北碚區朝陽街道新房子社區,居民朱世碧家中的衞生間下水道堵塞,因疫情防控一時找不到維修工,十分着急。她撥通社區熱線電話後,社區從志願者人才庫中通知懂維修手藝的抗疫志願者陳永財上門服務,為其解了燃眉之急。

  社區是疫情防控第一線,是志願服務的主戰場。在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市文明辦、市誌願服務聯合會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作用,結合工作實際,總結推出以“按需設崗、就近招募、做好保障、有序實施、精準評估”為主要內容的“五步工作法”,推動了社區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有力有序開展,“志願紅”已成為我市社區戰疫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按需設崗,打通“最後一公里”

  群眾的所急、所需、所盼,就是志願服務的方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市聚焦群眾需求,組建社區志願者隊伍,根據志願者興趣特長、職業特點、工作經驗等,設計相應志願服務崗位,打通志願服務“最後一公里”。

  針對一線醫護工作者連續奮戰、不能回家照顧家人的實際情況,渝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教師、物業擔任志願者,“點對點”為他們的家人提供輔導學生學業、保障生活物資等服務,解除醫護工作者的“後顧之憂”。

  據介紹,自疫情殲滅戰打響以來,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快速響應,迅速啟動開展“疫情要防住·文明在行動”志願者專項行動,發動1.6萬個志願服務組織,動員黨員幹部、居家市民、“雷鋒的士”、快遞小哥等54.9萬名志願者,參與核酸檢測、聯防聯控、物資配送、文明勸導、心理疏導等志願服務活動18.6萬餘場次。

  就近招募,居民都説“友鄰真好”

  自疫情殲滅戰打響以來,不少特殊群體居家期間的特殊訴求需要及時解決。為減少人員流動,就近解決特殊群體的困難,南岸區雞冠石鎮開展“有鄰真好”志願者招募活動,發動近距離鄰里互助。大家都説“有鄰”真好,“友鄰”真好。

  我市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雲&&、社區微信群等多種渠道發布志願者招募信息,引導黨員幹部、青年團員、企事業職工以及普通群眾就近就便到社區註冊報到。

  市委組織部發動3萬餘名黨員幹部積極到社區報到做志願者;團市委招募儲備1.3萬餘名志願者,組建青年突擊隊,為封控小區開展物資配送;重慶醫科大學發動3000余名學生志願者,發揮專業作用,開展核酸檢測;市住房城鄉建委組織3000余家物業企業,24萬餘名物業工作人員開展防疫志願服務……形成了“有一份心就盡一份力,有一份熱就發一份光”的良好氛圍。

  做好“五步”,志願服務有章可循

  “五步工作法”,重在有“章”有“法”,讓抓落實上下一致,有章可循。在做好按需設崗、就近招募的同時,“五步工作法”還強調做好保障、有序實施和精準評估,讓志願服務活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推動志願服務活動規範化、常態化。針對不同風險區精準對接、精準施策,合理設定志願者服務時間、工作任務和服務內容,把志願服務做到了群眾心坎上。

  巴南區界石鎮東城社區被劃定為臨時管控區域,轄區50余名女幹部、女黨員、女性居民組成東城巾幗志願服務小分隊,為轄區居民採購食品、藥物,面向殘疾、大病重病、孕産婦等特殊人群開展“一對一”的護送就醫和心理疏導,為轄區學生協調上網課所需物品,讓居民們感受到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記者 龍丹梅)

編輯: 葛琦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