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啟動實施應急科技攻關項目保障“菜籃子” 茄子、辣椒和“三瓜一菜”供應可延遲到10月下旬

  9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為了降低今年夏季持續高溫幹旱對“菜籃子”的影響,我市近期啟動實施了“災後蔬菜生産核心技術整合應用”應急科技攻關項目,有效平衡9-12月蔬菜生産和供應。

  “通過對辣椒和茄子植株的整形修剪技術,結合肥水管理,可以讓辣椒和茄子煥發第二春,收獲期延遲到10月下旬。”日前,市農業科學院辣椒專家黃啟中和茄子專家田時炳前往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臨溪鎮前進村、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麻旺鎮平橋村和王家鄉雄風村,開展蔬菜種植技術培訓。

  據了解,像這樣的技術指導,我市已陸續在各區縣有序開展。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夏季持續高溫少雨天氣,不僅對我市當前蔬菜産量和品質造成了一定影響,還會延緩早秋蔬菜定植、上市等。蔬菜有序生産和市場均衡供應,既有利于穩定城市居民“菜籃子”,也有利于保障全市蔬菜生産者的經濟效益,防止出現産業生産波動。

  為此,在應急科技攻關項目的支援下,8月底,西南大學、市農科院、市農技總站、市渝東南農科院等單位專家成立了項目專家組,從茄果類、瓜類、葉菜等喜溫蔬菜秋延後生産管理、應急蔬菜生産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方面進行整合研究並開展應用示范。

  “目前,我們已經組織近20名專家,分成6個專家小組,分赴多個區縣開展技術整合應用示范,並進行培訓和指導。”項目首席專家、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院長宋洪元教授舉例説,比如絲瓜、南瓜、冬瓜和空心菜“三瓜一菜”的災後復産技術,加工型辣椒、茄子秋延後生産核心技術,以及蘿蔔綠色生産技術、秋甘藍災後復産技術、越冬甘藍的綠色生産技術、莖瘤芥應急育苗技術和機械直播技術、速生葉菜高效生産關鍵技術等,已經在潼南、大足、璧山、石柱、酉陽、渝北、巴南、南川等蔬菜基地進行整合示范。

  據悉,通過不同品種合理布局,以及植株調整技術、中微量元素施用、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應用,我市主要蔬菜基地的茄子、辣椒、絲瓜、南瓜、冬瓜和空心菜供應可以從9月延遲到10月下旬,有效保障市場供應。

  此外,今年夏季,我市甘薯生産大面積受災,藤蔓大多幹枯,結薯受到抑制,對産量造成影響。

  為了幫助種植戶減少損失,市科技局啟動了“甘薯災後生産關鍵技術整合與應用”減災復産應急項目,由西南大學牽頭,市農科院和三峽農科院協作實施。

  本月上旬,西南大學已組織20多名甘薯科技人員,赴合川、開州、榮昌、北碚、彭水等地開展300畝秋甘薯搶栽繁種以及10萬畝甘薯災後恢復保産工作。

  “在合川區龍鳳鎮等示范點的秋薯種植和減災復産中,我們均採用了起壟覆膜保溫、生根劑蘸根促根系早發早分化、葉面肥噴施提苗復壯等關鍵措施和核心技術,確保了新栽秋薯早發早結薯,受災甘薯緩苗復壯促膨大。”項目負責人、西南大學王季春教授介紹。

  此外,項目專家組還開展了秋甘薯相應技術攻關和試驗示范,特別是圍繞秋季耐弱光、耐低溫、早膨大甘薯品種(係)篩選,優異甘薯品種與育種資源秋繁保種,種薯(苗)旱地輕簡化栽培技術優化整合,以及相關的組織快繁培養、水肥一體化調控、設施栽培等配套技術開展了一係列研究工作,解決秋甘薯的早結薯、早膨大和種苗秋冬季繁殖的保溫保苗關鍵技術瓶頸。

  “各協作單位和科研人員共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甘薯減災復産的目標,同時也保障了我市2023年甘薯的種源問題。”王季春表示,下一步,項目專家組還將就本次減災復産中形成的關鍵技術作進一步熟化、凝練並形成標準,為今後面對此類災情提供科技支撐和技術儲備。(首席記者 張亦築)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02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