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這幾個重慶品牌為啥能上榜“國字號”

  江津區一處花椒種植基地,電商&&品牌推薦官直播推介江津花椒。(攝於六月十八日)通訊員 王化全 攝\視覺重慶

  奉節縣白帝鎮九盤村,村民和游客正在採摘晚熟臍橙。(攝於二○二一年五月十日)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近日,新華社、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資産評估協會發布“2022中國品牌價值榜”。其中,重慶的“江津花椒”“奉節臍橙”等上榜。

  從這些年重慶的上榜品牌分析,上榜者以特色農産品居多,如“江津花椒”“奉節臍橙”“忠縣柑橘”等均為榜上常客。由此可見,重慶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抓特色、促高效,讓傳統農産品走上品牌化、現代化之路,從而轉化出更高的含金量。

  這幾個品牌為什麼上榜?對當地産業發展意味着什麼?重慶的品牌建設有何不足?可以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就此,兩江觀察展開一系列採訪調研。

  抓住特色才能抓出品牌

  無特色,不品牌。

  作為品牌建設領域的專家,西南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劉建新認為,重慶這幾個品牌能夠上榜,關鍵在於找準了方向、突出了特色,從而提升了産品價值和品牌價值。

  他分析,重慶今年上榜的“江津花椒”“奉節臍橙”為地理標誌品牌,最鮮明的特徵就是特色化。

  據相關機構估算,“奉節臍橙”的品牌價值高達182億元。實際上,全國有臍橙的地方很多,“奉節臍橙”何以上榜?關鍵在於抓出了特色——

  首先,立足三峽地區特有的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稟賦,在新品種培育、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優化提升,把臍橙這個大眾水果做成了口感、營養等頗具當地特色的“獨家”。

  其次,通過走精準發展、精心管護、精深加工、精品營銷的“四精”之路,延伸産業鏈、拓展價值鏈,把這種“大路貨”水果做成了精品、做成了品牌,大大提升了其品牌價值。

  劉建新認為,讓大眾化産品走上品牌化之路,這就是特色,也是産業發展的高級形態。

  與之相似,“江津花椒”曾多次登上“中國品牌價值榜”,其品牌價值高達62.69億元。全國産花椒的地方不少,江津能成為“全國花椒之鄉”,不僅是靠“大”(以53萬畝的種植面積名列全國第一),更重要的是靠特色——

  例如,江津花椒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出油率高;再如,開發出一系列新産品,其中花椒精、微囊花椒粉等6個項目獲國家專利,填補了國內同類産品空白;還有,保鮮花椒、花椒精油等新産品獲市級高新技術産品、重點新産品和名牌産品……

  正因為不滿足於初級産品的低含金量,把花椒做成了有特色的高新技術産品,“江津花椒”方能從眾多花椒産地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字號”的花椒品牌。

  品牌價值可極大拉動産值

  不管是産品還是企業,一旦品牌化,含金量和帶動性將顯著增強。

  重慶市地理標誌發展促進會相關負責人接受兩江觀察採訪時説,“江津花椒”“奉節臍橙”都是“中國品牌價值榜”上的常客。品牌價值可以極大拉動産值,去年其産值分別達到37億元和38億元。

  該負責人介紹,地理標誌商標一旦確立,對産品價值的提升是肯定的。奉節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臍橙種植農戶已超過2200余戶,創造了“一棵樹致富30萬人”的奇蹟;江津花椒帶動62萬椒農人年均增收5000余元。

  除産品本身外,品牌價值還有很強的延展性。目前,江津擁有骨幹花椒加工企業31家,共開發4個系列7個大類46個品種。同時,産業鏈條已延伸到醫藥、化工、保健、美容等高附加值産品上,産業鏈總産值達30多億元。

  同樣,2021年奉節已建起37萬畝臍橙種植地,産量達40.8萬噸、綜合産值38億元。臍橙産業鏈還拓展到果酒、臍橙釀等精深加工業,推出“醉白帝”特色品牌,提升價值3倍以上,年産值達5億元;“三峽之巔·詩橙奉節”這個文旅融合項目,也是“奉節臍橙”品牌價值的有效延展。

  由此,江津、奉節的地理標誌商標産品産值居於全市前列。

  該負責人認為,地理標誌的建立,往往意味着一二三産業的融合,是高質量的集群化發展和産業鏈、價值鏈的延伸和融合,保鮮、冷藏、服務、金融、文旅等相關産業也隨之發展。

  “重慶製造”的品牌尚需發力

  當然,與東部沿海及周邊部分省市相比,重慶的品牌建設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以地理標誌商標為例,重慶市地理標誌發展促進會相關負責人認為,重慶品牌建設還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數量雖然不少,但規模不夠大、産值不夠高。截至今年6月,重慶共擁有地理標誌商標293件,位列全國第七,在西部次於四川和雲南,居第三。

  但兩江觀察發現,體量上,重慶地理標誌商標産品總産值僅500億元,與四川地理標誌商標産品總産值5000億元相比,量級差了10倍。四川五糧液的年産值已突破600億元,超過重慶所有地理標誌商標産品産值的總和。

  二是重註冊,輕應用,缺乏系統化建設、推廣,品牌引領作用較弱。

  三是初級産品居多,深加工産業鏈還不夠長,附加值上不去,産業很多被轉移,對品牌建設很不利。例如重慶很多柑橘都送到了四川眉山加工,對本地品牌培育影響很大。

  除了農産品地理標誌品牌,劉建新提出,重慶製造業的品牌建設任務更為繁重,需求更為迫切。

  以“中國品牌價值榜”為例,“重慶製造”上榜企業寥寥,這與重慶作為製造大市的地位是不匹配的,對重慶邁向製造強市、打造全國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是不利的。

  為此,重慶提出,要把重慶製造業的品牌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關於進一步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的意見》《重慶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重慶市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專項實施方案》等文件,均提到要打造一批“重慶造”知名品牌。

  劉建新建議,重慶製造業的品牌建設不能“撒胡椒面”,要聚焦重點,如汽車、醫藥等重點産業、優勢産業。在新能源智能汽車新賽道,要深度挖掘長安、賽力斯等品牌的潛力,做大做強;在生物醫藥領域,智飛生物等企業具有很強的引領性,以技術上的先進來提升品牌價值。

  同時,要構建品牌雁陣結構。品牌建設是分層級的,“低端要市場、中端要利潤、高端要形象”,有市場、有利潤才能支撐品牌建設。例如長安,麵包車就是要市場,逸動、CS系列是利潤主力,UNI系列是形象。如今,新能源汽車陣列又形成了中端為“深藍”,高端為“阿維塔”的格局,逐漸從傳統産業品牌轉向現代産業品牌。

  總而言之,品牌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各方聯動、形成合力。同時,品牌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在思想意識、資金投入、市場培育等各方面作久久為功的準備。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01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