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領航中國·重慶印記|重慶果園港 以“一港榮”促“一城興”

9月5日,眾多嶄新的商品車停放在果園港集裝箱碼頭。今年前8個月,11萬輛商品車通過果園港經長江黃金水道運輸至華中、華東地區。

  核心提示

  9月5日上午,兩江新區魚嘴,長江北岸——

  5艘5000噸級貨輪首尾相接,停靠在集裝箱碼頭裝卸貨物;碼頭&&堆場上,五顏六色的集裝箱鱗萃比櫛;10余&橙色場橋“步伐”穩健,“行走”於堆場之間,精確抓拿集裝箱到指定地點。

  這裡是重慶果園港,年吞吐量超過2000萬噸。

  這裡距離長江出海口2400公里,貨物卻可送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

  這裡是世界三大河流上最大的現代化內陸樞紐港之一,碼頭上遍佈智能化設備,港區低碳運行,綠色發展。

  2016年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把果園港作為視察重慶第一站。

  看到港口設施齊備,已初具規模,總書記説:“這裡大有希望。”叮囑要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服務好,為“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好,為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服務好。

  這是殷殷囑託,這是把脈定向。

  縱觀歷史長河,在古希臘時期的愛琴海文明、古埃及到羅馬時期的地中海文明、古巴比倫時期的兩河流域文明中,都能找到港口興盛推動文明崛起的影子。

  再看當今世界,世界航運中心新加坡、中東貿易之都迪拜、高科技巨港鹿特丹,都是港口繁榮帶動城市乃至國家發展的案例。

  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重慶銳意進取,力爭上游,真真切切地努力把果園港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

  如今,果園港一派欣欣向榮,成為推動重慶這座超級大城市加快開放的大&&,成為帶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快發展的主門戶,成為改變廣袤西部地區物流格局的新窗口。

  一座多式聯運樞紐港

  聯通“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

  9月7日上午,首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糧食“散改集”專列從果園港駛向四川綿陽。

  今後,國內外的糧食都可沿長江黃金水道散運至果園港。在果園港換集裝箱後,通過水鐵聯運加快分撥到四川各地。

  開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糧食“散改集”專列,是近年來重慶“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在果園港大力推動多式聯運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全局看,重慶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物理聯結點上,果園港正是可以撐起聯結點的重要支點。圍繞這個支點努力,重慶就能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從一域看,果園港位於重慶中心城區,江闊水深,能常年通行5000噸級以上的船舶。同時,果園港周邊交通網絡發達,港區距渝懷鐵路魚嘴中心站僅5公里,距江北國際機場15公里,繞城高速橫貫港區,具備發展多式聯運的良好條件。

  秉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的發展理念,重慶建設並運營好果園港鐵路專用線、魚嘴鐵路貨運站,為鐵路貨物到港打通“最後一公里”。

  成效立竿見影。隨着果園港鐵路專用線和魚嘴鐵路貨運站北站場相繼投用,西部地區的鐵路網為之所用,新疆庫爾勒、雲南臨滄、甘肅酒泉……一條條鐵水聯運線路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截至今年8月底,果園港鐵水聯運線路輻射雲貴川新青陜甘7省區近50個節點。

  果園港還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門戶。為提升川渝地區航運效率,果園港充分利用航道水深優勢,發展水水中轉,將上游小貨輪裝載的貨物,在果園港換裝大船運往下游。

  此舉得到上游地區所有港口積極響應。截至今年8月底,雲南水富港,四川廣元港、廣安港100%的集裝箱,宜賓港90%的集裝箱都在果園港實現中轉。

  同時,果園港在基礎設施、&&構建、通道建設上也快馬加鞭,為承載日益增加的貨物做足準備。

  基礎設施上,果園港建成5000噸級泊位16個、堆場面積130萬平方米,年集裝箱作業能力140萬標箱。鐵路專用線正式開通14條裝卸線,魚嘴鐵路貨運站已竣工3條整車作業線,可實現商品車年到發量60萬輛;

  &&構建上,果園港獲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中新多式聯運基地等項目投用,還匯聚了綜保區、自貿試驗區、中新多式聯運示範區等內陸開放要素;

  通道建設上,長江黃金水道、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渝新歐)、渝滿俄班列等東南西北四向國際通道在果園港匯聚,實現了“一帶”和“一路”以及長江經濟帶的無縫銜接。

  貨源從四面八方而來,沿着水路、鐵路、公路源源不斷涌入,讓果園港的貨物總吞吐量節節攀升。

  2021年,果園港貨物總吞吐量2087.1萬噸,同比增長40.6%,創下歷史新高;集裝箱量、商品滾裝車發運量等多項經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

  今年1至8月,果園港貨物總吞吐量1723.16萬噸,同比增加22.11%。完成集裝箱量62.43萬標箱,同比增長125.07%。其中,水水中轉8.66萬標箱,鐵水聯運12.81萬標箱。發運滬渝直達快線796艘次,中歐班列(渝新歐)490班,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286班,分別同比增長1.92%、162.03%、95.89%。

  人間萬事出艱辛,曆盡天華成此景。

  當下的果園港,已成為我國內河最大的水鐵公多式聯運樞紐港,有力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

  一座融合發展開放港

  引來産業集聚高質量發展“活水”

  港口興則産業興,物流暢則經濟活。

  隨着樞紐區設施完善,內通外暢,果園港的功能也由單一邁向多元——

  2017年11月,果園港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多式聯運示範項目工程;

  2018年1月,果園港獲批成為我國第二批啟運港;

  2019年9月,果園港獲批成為西部地區唯一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2021年12月,重慶港口岸擴大開放果園港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2022年3月,重慶港口岸寸灘港區內外貿業務全面轉移至果園港區;

  ……

  果園港功能不斷提升,為重慶推動産業集聚,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擴鏈,引來發展“活水”。

  康寧公司是重慶發展“芯屏器核網”全産業鏈的重要一環,在重慶和四川同時布局了玻璃基板生産基地。由於生産玻璃基板的原材料需從海外進口,當果園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行後,康寧公司立即在果園B保內設置了原材料儲運中心。

  每週來自海外的原材料通過江海聯運抵達果園港,運入果園B保內保稅倉儲,待到生産時再分發到重慶和四川的生産基地,僅此一項,就可為康寧公司節約5%以上的物流成本。

  長安民生物流則把果園港作為西南區域大宗商品車運輸的核心樞紐,將産品向全國乃至全球流動分銷。僅2022年前8個月,就有11萬輛商品車通過果園港經長江黃金水道運輸至華中、華東地區,節約物流成本約30%。隨着這種關鍵物流資源多方主體參與,重慶正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商品車多式聯運分撥中心。

  前赴者已分享到發展紅利,後繼者加快步伐邁入港區。

  ——中遠海運將在果園港布局智慧冷鏈保稅物流項目,圍繞重慶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建設,進軍“智慧物流+高端冷鏈”新業態;

  ——聚升供應鏈將在果園港建設西南總部,開展有色金屬供應鏈項目以及國際進口貿易業務,打造有色金屬大宗商品進口貿易集群;

  ……

  果園港依託“前港後園”産業生態,吸引大批頭部物流、國際貨代、國際貿易、大宗商品交易、供應鏈服務等上下游企業在此落戶,中遠海運、ABB變壓器、民生物流、渝新歐等企業紛紛來到果園港投資興業,一條帶動周邊地帶、凝聚西南腹地,輻射全國、聯動世界的物流産業鏈正在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果園港還與內陸首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深度融合發展。

  2020年6月,經市委市政府批准,重慶果園港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在兩江新區掛牌成立,統籌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2021年,兩江新區&&《關於進一步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的實施意見》,並配套&&《發展辦法》,持續推動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提高綜合運輸效率,物流降本增效,優化營商環境,實現港口經濟和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

  按照《兩江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2025年,果園港將進一步展現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作用,力爭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000萬噸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90萬標箱以上,多式聯運集裝箱吞吐量佔全市比重達到50%以上,外貿箱佔全市吞吐量比重達到60%以上,港口中轉達到15%以上,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貨運量佔比達到20%以上。

  一座綠色生態智慧港

  邁向西部一流、全國領先物流樞紐

  在果園港,不僅可以看到力爭上游的精神,還能看到上游意識、上游責任的擔當。

  9月7日,中國港口協會授予果園港“四星綠色港口”稱號,這是長江上游地區首個獲此殊榮的港口。

  近年來,我國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重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勇擔上游責任,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上邁出堅實步伐,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果園港成為長江上游首個“四星級綠色港口”,便是對其發展成色最好的檢驗。

  在果園港,山城地勢特點被充分利用,&&邊坡、建築周邊、道路兩旁以及擋墻等區域,被結合打造成三維立體綠色空間,實現了功能、景觀、生態有機結合。

  在果園港,船舶岸電供電裝置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根據水位高低收放管線,確保不同水位狀況下船舶都能使用。由此,靠港船舶不用自發電,船上污水全部收集上岸處理,港口作業實現零污染、零排放。

  綠色為果園港運營添彩,智慧則為果園港發展賦能。

  果園港的欣欣向榮並不體現在人潮涌動上。在這裡靠岸的船舶絡繹不絕,岸橋運轉不斷,卻鮮能見到人的身影。

  比如,岸橋精準調運着集裝箱,駕駛室內竟空無一人。原來,操作人員早已搬到遠離岸橋的控制大樓內,借助遠程操作系統遙控岸橋。這種智能化操作方式不但讓岸橋控制變得更加精準,還讓作業效率大幅提升——過去在駕駛室操控,一人只能控制一台岸橋;現在遠程操控,一人能同時控制兩三台岸橋。

  這種順應時代的舉措在港區內隨處可見。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建設智慧港口,已成為果園港爭創一流的重要舉措。

  在集裝箱理貨環節,果園港使用的智能理貨系統識別率在96%以上;集裝箱智能閘口通閘時間縮短到30秒;已實現提單無紙化,設備交接單無紙化。

  在果園港倉儲功能區,新增的智能倉儲和車輛預約功能,可實現自主預約、自助換票、智能稱重,提貨效率較之前提高33%。

  在海關集中監管作業場地,果園港投用的H986系統是國內首套內陸地區功能最齊全、技術最先進、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機檢查驗系統,能夠在1小時內完成200個集裝箱的查驗,效率是傳統設備的20倍。

  在“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目標的指引下,果園港通過大數據智能化手段,把複雜的港口運營化繁為簡,朝着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的智慧港口目標加速邁進。

  揚帆起航自奮楫,不負韶華更向前。

  果園港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正朝着西部一流、全國領先的綜合性物流樞紐昂首邁進。

  果園港建設大事記

  2008年4月

  果園港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2月5日開港

  2017年11月

  果園港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多式聯運示範項目工程

  2018年1月

  果園港獲批成為我國第二批啟運港

  2019年9月

  果園港獲批成為西部地區唯一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2020年1月

  重慶果園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行

  2020年6月

  重慶果園港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成立,統籌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2021年9月

  果園港海關集中監管作業場地竣工並通過驗收

  2021年12月

  重慶港口岸擴大開放果園港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2022年2月

  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復同意重慶兩路寸灘綜合保稅區調整並更名為重慶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

  2022年3月

  重慶港口岸寸灘港區內外貿業務全面轉移至果園港區

  記者 陳鈞 楊駿 見習記者 王貴江 本版圖片由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評論>>>

  以更開放的姿態向未來

  臧博

  重慶,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的城市,果園港是撐起聯結點的重要支點。支點有多重要,數據來説話:5000噸級泊位16個、堆場面積130萬平方米,年集裝箱作業能力140萬標箱,2021年貨物總吞吐量2087.1萬噸……果園港,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從重慶的果園港,逐漸成為中國的果園港、世界的果園港,在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過程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開放的底氣,在於苦練內功、步履不停。

  果園港,見證着一個長江上游的內陸城市,何以能同時銜接起長江黃金水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等開放大通道,成長為“世界的中轉站”。果園港的崛起,憑的就是一手苦練內功,一手堅持開放。苦練內功,就是優化開放環境,立足自身優勢,做大做強優勢産業,守好製造業的家底,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堅持開放,就是着眼長遠布局,積極主動作為,發揮帶頭開放和帶動開放作用,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

  開放的姿態,更需立足當下、擁抱未來。

  果園港不靠海、不沿邊,天生缺少區位優勢。但在今天的果園港身上,能看到重慶人開路架橋、踏實幹事的精氣神,以及在構建陸海聯動、東西互濟的格局中,呈現出的更加包容開放的姿態。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構建內外開放大通道,離不開港口樞紐發揮作用。強化多式聯運銜接、構建國際開放通道,加強陸水、港航聯動,未來的果園港還有更多可能。面對難得的機遇,果園港既要有搶抓時機的主動性,又要有蹄疾步穩的行動力,進行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地開放,在開放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果園港,不僅是一個港口,更是重慶對外開放的縮影。重慶將始終以開放的心態、開放的視野,面向更廣闊的市場和未來。

 

編輯: 李海嵐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899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