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連線重慶市地震局赴瀘定工作組:已完成30個調查點的災情調查工作

現場工作組召開安排部署會。重慶市地震局供圖

  現場工作組召開安排部署會。重慶市地震局供圖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當天14時,重慶市地震局派出16人工作組趕赴災區,開展地震災害調查、流動觀測等工作。9月7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連線前方隊員,了解最新情況。

  災害評估小組:

  已完成30個調查點的災情調查工作

  9月5日22時,重慶市地震局現場工作組抵達震區甘孜州康定市,召開第一次現場工作隊會議。

  “到達現場後我們首先了解了地震現場形勢,並根據現場指揮部統一調度,將隊員編成三個工作小組,分別為兩個災害評估小組和一個流動監測小組。”市地震局應急服務處副處長、現場工作組成員王菲介紹,6日上午8時,三個小組分別進入高海拔震區開展作業。

  其中,災害評估小組主要負責地震烈度調查,盡快繪制該次地震烈度圖,用于災後恢復重建、科學研究以及災後預防。

  什麼是地震烈度圖?王菲介紹,地震後,地震部門都會前往災區搜集震害資料,評估地震烈度。通過搜集災區人文、經濟、地理、地震、災情等資料,抽樣調查災區人的感覺、器物反應以及建(構)築物和基礎設施破壞、地震地質災害等震害情況,根據《中國地震烈度表》,按照規范評定地震烈度,最終繪制地震烈度分布圖,並向社會發布。

  最終形成的地震烈度圖,就是用來直觀描述一次地震所造成的破壞范圍和災區內不同地區的受災程度。

  兩天內,小組成員在分別前往康定市貢嘎山鎮、沙德鎮、呷巴鄉、甲根壩鎮、新都橋鎮、塔公鎮開展作業。截至目前,已完成30個調查點的烈度與災情調查工作,涉及城鄉居民1600余戶,8000余人。

  “這些鄉鎮的平均海拔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評估工作比較困難,有的隊員還出現了高原反應。“王菲説,除此之外,通信中斷、天氣寒冷、交通受阻等,也是目前的主要困難。

  流動監測小組:

  架設流動監測設備與修復受損臺站

  王菲介紹,地震發生後,為增加震區監測點密度,一般會根據需要在震區布設臨時性的監測點,架設流動觀測臺站。本次現場工作中,重慶市地震局流動監測小組主要開展兩項工作,架設流動監測設備與修復受損臺站。

  在兩天的工作中,重慶市地震局流動監測小組協同康定中心站修復了燕子溝地震臺多套測震、強震和形變觀測設備,並使用發電機恢復了臺站供電。在康定市榆林街道老榆林村架設完成流動臺一套。

  此外,頂著余震不斷、山石塌方等危險,流動監測小組還前往瀘定縣烹壩鎮,在鎮中心小學校架設完成流動臺一套。

  目前,臺站流動檢測和臺站修復任務已暫告一段落,現場工作隊將根據現場指揮部的指令繼續重點開展災害損失調查工作。(王旭睿 記者 余志斌)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98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