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莼菜基地縣,正努力提高産品附加值,助莼農增收。特約攝影 譚華祥/視覺重慶
一年一度的公益盛典——騰訊“99公益日”即將到來。今年,重慶市慈善總會聯合動員61家單位攜200余個項目上線。這些項目繼續立足助力鄉村振興、圍繞老百姓急難愁盼,重點包括産業幫扶、養老幫扶、教育幫扶、人才幫扶、兒童關愛、扶弱濟困、生態振興等七個方面。
“莼·愛—鋅生活” 産業新模式讓2000余莼農受益
石柱縣慈善會將在“99公益日”發起“莼·愛—鋅生活”項目,計劃從今年至2024年6月,以“社區+專業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産業新模式展開幫扶計劃,讓黃水鎮2000余戶莼農以及全縣適合莼菜種植的村莊受益。
石柱縣黃水鎮莼菜發展歷史較久,現種植面積達6000余畝,是中國莼菜之鄉。但由於精深加工方面的欠缺,産品附加值低,莼農收入不高,産業發展緩慢。
石柱縣慈善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經過實地調研發起“莼·愛—鋅生活”項目,計劃讓全縣優質莼菜生産基地達到1萬畝,同時按照莼菜精深加工專業化標準進行廠房擴容、設備優化升級,一方面拓展發展規模,一方面積極發展“院企合作、校企合作”,依靠科技支撐,全力推進莼菜全産業鏈發展。“項目的最終目的是鞏固壯大莼菜種植基地,提高莼菜國內外知名度,讓莼菜産業成為鄉村振興重點發展的生態農業産業化項目的金字招牌。”
隨着“99公益日”臨近,石柱莼菜種植村民對項目的期望很高,一位種植戶説:“以前我們都是純人力,種了便宜賣,現在有專業的公司和加工技術輔助,我相信莼菜的價值一定會更高,我們種莼菜的也有盼頭了!”
“獨居老人的暖心湯” 讓老人多一份守護
一大早,南岸區的“暖心湯”志願者走街串巷,爬上很長的梯坎,只為給空巢老人劉奶奶送上早上新鮮熬製的番茄滑肉湯。這次“99公益日”,南岸區慈善會上線廣受好評的“獨居老人的暖心湯”項目,希望通過一碗湯的持續守護,將老人在餐食營養、消防安全、人身意外、心理消沉等方面的問題一一回應解決。
劉奶奶與老伴住在一個梯坎很多的山坡上,進出不方便,加上兩位老人年老體弱,他們買一次菜能吃幾天,算上醫藥費和化療費,生活有些拮據。這碗旺實的“暖心湯”至少可以解決他們一天的食物,減少一次買菜耗費的時間精力,兩位老人每次都十分珍惜。
“不到老不知其難,每一個人都會走向老年,關心他們的現在,就是關心我們的未來。”南岸區慈善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獨居老人的暖心湯”項目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社區的高齡獨居、空巢老人。
為保障“暖心湯”的食品安全,項目從前中後端進行安全把控。一是“暖心湯”材料的來源上,食材都是統一從正規超市、菜市場進行採購;二是在食材製作過程,優先選擇社區養老服務站或食堂承接,或者篩選周邊具有專業資質的餐飲企業承接,在確實沒有上述條件的情況下,由社區具有健康證且具有餐飲服務經驗的專業志願者承接;其次,在暖心湯的湯譜上,避免用一些藥材類或者其它不適合的湯,以保障食用安全;最後,在湯送到老人手中後,由志願者進行觀護,提醒老人盡快食用,避免長時間留置而變質。
老人除了餐食營養問題外,還有很多其它困難。目前,南岸區已有500多名低齡老人自發、自主為高齡老人提供“暖心湯”服務。志願者不僅擔任送湯者的角色,他們把湯送到老人家中後,還會和老人聊聊天,了解老人近期的生活情況、身體狀態、情緒狀態等,也會關注老人家裏的環境和設施,是否存在消防安全等隱患。此外,如果遇到特殊情況無法送湯時,志願者們還會通過電話或者上門拜訪的方式,定期了解老人情況。
南岸區慈善會希望通過項目深入實施,讓更多老人捧上那碗“暖心湯”,發動更多志願者變成老人的“守護者”。
“愛助山鄉幼兒成長” 讓山裏娃享受優質教育
巫山縣慈善會發起“愛助山鄉幼兒成長”項目,助力民辦幼兒園困境幼兒,提升民辦幼兒園保教質量。
“留守兒童的教育是一大問題。”巫山縣慈善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巫山縣邊緣的小鄉村裏,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父母不在身邊,隨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老人教育意識薄弱,孩子到了上幼兒園年紀仍然滯留家中。“由教育部2012年頒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學什麼、應當達到什麼發展水平做出了詳細説明。顯然,年邁體弱的老人在家進行隔代教育,無法實現這些目標和水平。”
另一方面,當地民辦幼兒園的老師和保育員非常負責任地在生活上、學習上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但大山裏的民辦幼兒園隊伍整體師資素質不高,大多數學歷低、業務水平低,再加上入職後培訓又極少,教育質量堪憂。隨着時代的不斷進步,提高幼兒園教師和保育員的素質成為提高幼兒保教保育的關鍵,幼兒園的老師們也非常渴望通過培訓學習,不斷充實自我。
據了解,“愛助山鄉幼兒成長”項目的受助對象為巫山縣民辦幼兒園困境家庭學生,以及幼兒教師、保育員。項目截至明年12月,計劃籌款62萬餘元,主要用於教師和保育員(含保安)的培訓,以及每年兩期包含保教、保育、生活費等的學生資助。
“多彩綦江一村一夢” 圓你一個鄉村夢
每個鄉村,都有一個夢想。
“我們想在村裏多發展幾戶養殖大戶”“我們想打通最後一公里的産業路”“我們想挖掘這裡少數民族資源發展鄉村游”“我們想在村裏建一個公廁”……在綦江,越來越多的鄉村正朝着“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路上奔跑着。但是,因為地理環境偏遠、基礎設施薄弱、人才缺乏、集體經濟內生動力不足等原因,不少村莊實現鄉村振興夢想還存在許多困難。
由此,綦江區慈善會今年繼續發起“多彩綦江一村一夢”項目,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為使命,為綦江區300多個村莊提供個性化支持與幫助,讓多彩綦江蓬勃發展,讓鄉村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城市後花園”,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奮力描繪新的迷人畫卷。
綦江區慈善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彩綦江一村一夢”項目過去已收穫不少公益熱情——
在綦江區隆盛鎮振興村、玉星村等12個村中,25條共計約35.3公里的産業路在公益項目資金的助力下得以修建、硬化、提檔升級。近日,幾個背着背簍的老奶奶從田野走上大路,在她們腳下,一條4公里的彎曲山路連接了山這頭的振興村與山那頭的玉星村,“現在好方便哦!在這個路口我就可以坐車到鎮上,換作以前的泥巴路,要天不亮就出發,走路到鎮上要2個多小時。”老人高興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