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灰領”吃香 重慶如何引育

  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實驗室,重慶先進病理研究院,工作人員正在辦公。(攝於2022年6月8日)首席記者 龍帆 見習記者 劉旖旎 攝/視覺重慶

  “現今甚至未來20年,職場裏吃香的人,一定是‘灰領’。”重慶人才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重慶大學教授林勇作出這樣的判斷。

  近年來,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灰領”從較嚴峻的就業市場裏“出圈”,受到許多用人單位的青睞。相較於其他就業人群,“灰領”的“職場曲線”走得穩定趨好。

  “灰領”是怎樣一個群體?在當前就業形勢下,他們為何如此受青睞?作為産業重鎮,重慶如何立足城市本底、突出特色優勢,抓好就業這一最大的民生?近日,兩江觀察圍繞“灰領”展開一系列採訪調研。

  “灰領”的背後是産業升級

  何為“灰領”?主要是指介於“白領”和“藍領”之間的一類群體,強調既有高學歷,又具有操作能力,動腦與動手兼備的複合型、實用型人才。如今,隨着科技革命産業變革大潮,如智能車間操作員、動漫設計師、網頁設計師、編程人員等也被列入“灰領”。

  對新型“灰領”的就業環境和前景,林勇很樂觀:“灰領”不僅會更加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而且具有越來越強的薪資議價能力。他認為現在的“灰領”具有這樣幾個新特徵:

  首先是“灰領”有“門檻”,必須具備“學歷證書+高等級職業技能資格證”。

  其次是職業範疇“拓寬+細化”。以重慶為例,在新能源網聯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先進製造業領域,“灰領”不僅包括汽車、電子、機械等技師、工程師,也包括工業軟體、數控編程、動作捕捉技術等領域的技能型人才。

  同時強調“智能+技能”。隨着數字經濟風起雲涌,網頁設計與製作、動漫設計、游戲製作、數字音樂製作、信息防禦等“灰領”崗位,既要有大數據智能化領域的理論素養,“下場自己幹”的實操能力還要非常強。

  林勇認為,“灰領”的發展壯大,與一座城市的産業轉型升級和城市發展能級提升密不可分。當前,重慶的經濟結構調整進入快車道,加快建成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建設漸入佳境,“灰領”們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重慶的城市能級提升也有了更強的人才支撐。

  “灰領”培養,重慶有先機

  兩江觀察從採訪中發現,我市許多職業院校多年前就牢牢盯住“灰領”進行深度布局:

  作為製造重鎮,去年重慶製造業用工需求就達115萬人。緊盯市場需求,近3年全市職業院校新增雲計算、工業機器人、現代服務業等658個專業點,專業對接支柱産業率達到86%以上,200余所職業院校已與6000多家企業建立密切合作關係。

  在永川西部職教基地,近3年增設智能裝備、大數據等專業51個,着力培養“灰領”大軍。例如永川職業教育中心,開設了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現代商務等18個專業,其中,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對接德國企業,培養高端智能製造技術人才;汽修專業與長城汽車重慶分公司開展合作,創新培養汽車行業優質人才;動漫與游戲製作專業與達瓦科技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合作,為重慶和永川大數據産業園區培養數字媒體創新人才。

  巴南也是我市職教大區。位於該區的高職城緊盯新興“數”“智”經濟,簽約引進淘寶大學西南學院,計劃在兩年內培育20個具有産業帶屬性的直播基地,共同拓展電商直播為主、新零售、C2M為輔的新興商業人才培訓市場;打造華為ICT實訓基地,緊跟ICT産業鏈布局和人才培養標準,預計未來10年將培養近10萬名ICT人才……

  短短幾年,不少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已經邁入“灰領”行列,成為各大企業的“香餑餑”——

  多年以前,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就開設了動漫專業,這些年來培養了近700名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0%左右。有的學生留在川渝從事動畫、游戲、視頻製作等工作,年薪資水平約為12萬—16萬元;有不少學生進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大企業,年薪資水平普遍在25萬—30萬元左右。

  又如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其智能製造與交通學院加大力度培養複合型人才,將原本沒有的計算機視覺技術等課程融入教學中,進一步拓展技能的廣度和深度,不少學生進入東風小康、玖龍紙業、京東方、益海嘉裏、華為機器等大企業。

  還有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其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瞄準信息安全專業人才的稀缺性,已培養高端信息安全人才逾千人,學生廣泛就業於華為、騰訊等領軍企業。

  “‘灰領’隊伍的發展壯大,不僅為職業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也為更多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就業渠道,同時,也為一座城市提升綜合競爭力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林勇説。

  在“內育”“外引”上下硬功夫

  當然,“灰領”人才的引育絕非朝夕之功。作為我國重要的産業基地,重慶怎麼辦?

  首先在頂層設計上,&&系列政策。近年來,重慶在“十四五”規劃、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要實施“雙優”“雙高”計劃,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大力引育高技能人才;更為具象的《“巴渝工匠2025”行動計劃》《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等相繼&&,為高標準推進“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建設,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

  同時,在産業布局上,引育高技能複合型人才。重慶聚焦6大戰略新興産業、圍繞33條産業鏈,加快引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集成電路、軟體等領域的高技能複合型人才。

  例如,重慶提出要將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産業打造成“世界級産業集群”,為此,不僅是機械、材料、電子信息、智能控制等先進製造業領域,還有感知系統測試、軟體架構、雲計算&&等領域的人才需求都極為迫切,稀缺性強的“灰領”就業前景看好。

  再如數字經濟領域,重慶正全力打造巴渝數字技能品牌,已與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領軍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簽約落地數字技能人才開發建設項目152個,投入資金高達7.36億元。

  此外,重慶還在百度智能雲(重慶)數字技能人才産業基地、重慶市足下軟體職業培訓學院等10個企業和院校,試點建立了10個“智能+技能”人才創新創業孵化空間,確保2022年培養數字技能人才5萬名以上。

  重慶提出目標:計劃到2025年底,全市數字領域技能人才達到200萬人、高技能人才達到50萬人以上,基本建成“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字技能人才培養策源地。

  要完成這個目標並不輕鬆。林勇建議,重慶要在“內育”“外引”上下硬功夫。

  ——“內育”是解決技能型人才短缺的根本。林勇認為,重慶首先要做的是深化職教改革創新。當前,重慶職業院校學生在校生人數達到88萬人,其中高職學校43所,在校生42萬人。重慶要用好這些資源,重在打通“中職—高職專科—職教本科—職教碩士及以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解除部分職校生的“學歷焦慮”。

  同時,重慶要加強技能培訓,提升“技能”競爭力。比如,把握重慶作為“新型學徒制國家試點城市”的契機,用好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積極辦好或參與諸如“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巴渝工匠杯”技能大賽等賽事,圍繞新經濟、新産業需求加大職業培訓財政傾斜力度,持續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不斷優化技能人才的結構和梯隊。

  ——“外引”則要增強城市“吸附力”。林勇認為,重慶關鍵在於提升城市歸屬感。除了以産業升級吸引人才,還要繼續增強“軟實力”,打造宜居宜業之城,展現“近悅遠來”的城市魅力。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97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