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高水平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重慶有這些做法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委印發《重慶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標誌重慶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正式啟動。

  歷時三年 為試驗區成功獲批打下良好基礎

  據了解,從2019年初申報創建到重慶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最終獲批,歷時三年多。期間,重慶按照“邊申報創建邊改革創新”的思路,統籌謀劃、多措並舉,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為試驗區成功獲批打下良好基礎。

  截至2022年6月末,重慶綠色貸款、綠色債券餘額分別為4785.4億元、318.3億元,分別是2019年初的2.7倍、2.4倍。金融機構設立16個綠色金融專營部門或支行,推出180餘款綠色金融産品;“長江綠融通”匯聚環境類公共服務信息近萬條,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採集企業環保信息5.4萬條。

  五個方面 多措並舉推動試驗區建設

  據人行重慶營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重慶將圍繞提升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目標,按照“高標準、數字化、雙效益”原則,立足“全域覆蓋、雙碳導向、産融協同、科技賦能”四大特色,全面細化分解落實《總體方案》各項改革創新目標任務,聚焦五個方面,將試驗區建設成金融改革創新的“試驗田”、綠色低碳發展的“強引擎”、成渝雙城共建的“新&&”、跨區域合作的“新橋梁”。

  在構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保障機制方面,成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重慶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實施細則”和年度改革創新工作計劃;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跨機構的“責任制+清單制+路線圖+政策評估”協調推進機制;研究&&重慶綠色金融改革考核評價管理辦法,定期開展考核評價、督查督辦。

  在探索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方面,積極參與制定全國性綠色金融行業標準,探索構建轉型金融框架,加快&&金融服務綠色汽車供應鏈、綠色金融示範項目等地方標準,探索綠色消費、綠色農業、綠色小微等領域團體標準,助推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科創金融深度融合。

  在探索打造綠色金融數字化基礎設施方面,持續開發完善“長江綠融通”“碳匯通”等綠色金融數字化&&,按照業務技術一體化敏捷迭代和開放共建共享的原則,深化市級部門和區縣政府間綠色低碳信息服務&&的互聯互通和協同創新,深入推動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

  在建立完善保障激勵機制方面,用好用足現有貨幣政策工具,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和碳減排工具專項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的撬動激勵作用;推動&&更多財金聯動支持綠色金融的政策措施,建立綠色貸款、綠色債券貼息和風險補償機制,探索擔保、再擔保等方式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紮實推動企業碳賬戶試點。加強與國內外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專業團隊合作,建立綠色金融和綠色産業人才引進機制,提升金融機構專業能力。

  在強化氣候與環境風險管理方面,開展氣候與環境風險評估,全面評估能源、交通等主要減碳行業的綠色轉型風險;開展氣候與環境風險壓力測試,開發壓力測試模型,分行業、分機構穩步推進風險壓力測試;完善環境信息披露機制,擴大綠色金融聯防聯控主體範圍,堅決遏制“洗綠”“漂綠”等風險行為。(林紅)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96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