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9位專家論道智慧時代新趨勢新技術新業態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

  8月22日至24日,重慶第5次進入“智博會時間”。

  建設智慧城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支撐。在昨天舉行的2022智博會高峰會上,多位院士專家、行業精英聚焦“智慧城市”年度主題,圍繞智慧時代新趨勢、新技術、新業態激蕩頭腦風暴,通過線上演講,分享了各自在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數字經濟等方面的真知灼見,助力重慶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

  讓數據實現資源化、資産化、資本化

  梅宏認為,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要讓數據充分“動起來、用起來”,充分發揮其賦值、賦能、效用和價值。

  梅宏説,數據開發和應用能力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企業、一座城市,乃至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指標之一。“目前,對於數據的要素化應用,仍是一道國際性難題。”梅宏建議,首先應當對數據進行資源化處理,充分認識數據的資源屬性,包括原始數據獲取、後期清洗、加工組織等,這些都是激活數據價值的前提。

  接下來是實現數據資産化,即在法律層面確立數據的資産屬性,讓數據成為可以登記入表的資産,以此實現數據要素價值保障。

  然後是數據資本化,即實現數據的資本屬性,讓數據價值可以度量、可以交換,可以成為被經營的産品或者商品,這是讓數據要素價值得以釋放並創造出新價值的主要途徑。

  “數據要素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系統化推進。”梅宏説,建立數據要素制度體系是實現數字化的根本保障,這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做好頂層設計,更需要企業在科研方面加大創新探索,政、企、研三方合力,推動數據産生更大價值。

圖靈獎得主傑克·唐加拉

  圖靈獎得主傑克·唐加拉:

  中國是超級計算機最大生産國

  傑克·唐加拉&&,科學是理論和實驗的結合,但有些實驗的難度大、時間長、危險系數高。為此,人們借助計算科學模擬來開展實驗,高性能的超級計算機應運而生。

  如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已經達到了百億億級。假如全世界每人每秒完成一次運算、累計約4年的運算量,放在超級計算機上只需要一秒鐘。

  目前,全球最快的10&超級計算機中國佔2&,分別是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同時,中國是超級計算機的最大消費國,有173&超級計算機投入使用;中國也是超級計算機的最大生産國,主要有3家公司製造超級計算機,即聯想、浪潮和中科曙光。

  “據我了解,中國還有兩台計算能力達到百億億級的超級計算機。相信在不久之後,這兩台計算機也將進入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的榜單。”傑克·唐加拉説。

  他還&&,未來高性能計算機將走向定制化。目前,超級計算機是由CPU和GPU、多核CPU和圖形處理單元等元件組合構成。未來可能出現由其他加速器組成的超級計算機,用於機器學習、量子計算,也可能用於光計算。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

  智慧城市要善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

  “華為作為智博會的老朋友,將繼續攜手重慶共建‘智造重鎮’‘智慧名城’。”魯勇在視頻演講中説。

  魯勇介紹,近年來華為積極參與重慶的新基建,特別是在雲建設與運營、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等多個領域,華為與重慶開展了深度合作。

  對本屆智博會的年度主題“智慧城市”,魯勇&&,建設“智慧城市”要朝“善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方向努力。對此,華為將圍繞“城市數字底座、智慧能力統建、製造産業發展、繁榮應用生態”四個方面,攜手重慶深化“智慧名城”建設。

  另外,華為還將通過“政、産、學、研、用”融合,聚集智能製造、生命健康、自動駕駛等重慶特色産業,力圖在渝打造多個百億級産業集群。截至目前,華為已同長安、中冶賽迪等多個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達成合作意向,共同孵化、拓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在重慶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進程中,華為將持續助力。”魯勇説,華為將支持重慶製造業企業提升生産效率、改進産品質量、加速新品導入、重構用戶體驗,助力重慶建成“智造重鎮”。

諾貝爾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

  諾貝爾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

  功能性智能材料將推動社會智能化發展

  功能性智能材料是一個新興領域,大眾比較熟知的是近年來已能實現生産的石墨烯。但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告訴大家,石墨烯並非唯一,目前已經有很多其他二維材料可以使用,比如完全絕緣體和半導體、光學活性和半透明材料、順磁性材料、超導體材料等。

  功能性智能材料將推動社會智能化發展。“現在我們可以利用科技按需創造材料,進而為每一個新使用場景生産新材料。”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説,因為這些材料可按照需求,通過編程等方式進行不同的塑形,從而實現相應功能,所以功能性智能材料將在未來大顯身手。

  比如,智能膜針對有毒物質可産生反應,改變自身結構,從而控制水流;選擇性離子膜這種材料可替代人體的某些生物功能。還有可用於生命體的能量電、自我癒合的新材料等。這些功能性智能材料可以應用到很多場景,比如生物、醫療、能源、智慧城市、水處理、人工智能、智能計算等領域。所以,這些功能性智能材料也將進一步推動社會智能化發展。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斑馬智行聯席CEO張春暉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斑馬智行聯席CEO張春暉:

  重慶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最佳示範區

  “愛上重慶不需要理由,因為是對的那個它。”視頻演講中,張春暉向重慶“深情告白”。

  張春暉説,今年以來,他每個月都會來重慶好幾次,“這是因為我被重慶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發展前景所吸引。”

  本次智博會期間,斑馬智行與重慶市政府簽約,共同打造以汽車操作系統為特色的産業新生態、新格局、新名片。“當前,重慶可以説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最佳示範區。”張春暉説,8萬多平方公里面積、近4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6萬公里各級道路,讓重慶的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足夠大。同時,重慶的交通環境足夠立體,多山、多橋、多立交、多隧道,這些對於智能汽車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更大的要求,需要“車、路、雲”協同操作系統來提供強大、智慧的數據引擎。

  接下來,阿里巴巴、斑馬智行將攜手重慶,共同設計“單車智能、網聯賦能”方案,共同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重慶樣板”。

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校長王樹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校長王樹新:

  智慧遠程手術為均衡醫療資源提供解決方案

  王樹新認為,智慧遠程手術已經成為醫療技術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是解決醫療資源不均衡問題的新途徑。5G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的結合,也為治療疾病提供了新的技術可行性,為醫療資源的均衡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王樹新現場展示了一個遠程智慧醫療演示視頻——操作者在北京,對遠在700公里外的青島的一枚雞蛋進行“手術”。隨着機器手臂的精準操作,雞蛋的內膜被精確縫合。手術的成功,驗證了5G技術遠程微創手術的可行性,讓醫療技術輻射範圍進一步擴大。

  王樹新認為,演示視頻表明,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與5G技術結合,可以讓醫療資源發達地區向醫療資源欠發達地區輻射。

  他還&&,新技術也面臨着新挑戰,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保障智慧遠程手術的安全性。這需要做很多技術方面的工作,以及網絡方面的安全保障,同時還要贏得患者的認可。只有這樣,才能把智慧遠程手術真正應用於臨床。

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

  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

  智能汽車為車企“換道超車”提供機遇

  “本屆智博會上,長安汽車將發布全新智能品牌。”視頻演講中,朱華榮對外宣布了這一消息。

  朱華榮説,發展智能汽車産業不僅可以滿足市民“智慧出行、便捷交通”需求,更為自主品牌車企實現“換道超車”提供了機遇。

  當前,智能汽車産業發展仍面臨多重挑戰,如跨行業協同規劃不足、關鍵技術受制於人、適應産業健康發展的軟硬體配套仍需完善等。

  為此,朱華榮建議,在國家層面,應加快制定智能化産業標準,完善適合産業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基礎設施;在行業層面,應加強各方産業協同,高效整合資源,聯合攻關如芯片統型等重大課題及關鍵技術;在企業層面,車企應加強國産化芯片應用和安全保障措施制定,將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朱華榮説,面對新一輪産業變革,長安汽車將堅定“新汽車+新生態”,全力推動第三次創業,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預計2030年,長安汽車將實現銷量4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佔比將超過六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

  智能網聯汽車不是現有技術的簡單疊加

  李克強認為,智能網聯汽車不是智能化、網聯化技術和汽車技術的簡單疊加,而是産業領域關鍵要素融為一體後産生的新的産品結構。

  李克強&&,構建“車、路、雲、網、圖”跨界融合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生態體系,是我國發展汽車産業及其出行生態系統的關鍵任務。

  他認為,傳統汽車産業鏈上下游結構,是以主機商為核心的“垂直單一型”。而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鏈將逐漸演變為分成研發、分級貢獻、跨越共用的“立體網狀”結構,由此來推動新型關鍵核心零部件和新型基礎設施生態體系的融合發展。

  同時,汽車産業將從注重“製造”向注重“製造+服務”進行擴展。因此,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將通過多方協同創新,共同打造全新的智能網聯移動工具,並在智慧城市的大環境裏有效運行,從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融合發展。

  李克強建議,我國汽車産業必須主動尋求變革,各領域、各行業要實現聚力跨界融合、跨行業協同,打破藩籬,加速推進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産業“換道超車。”

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

  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

  用數字技術驅動經濟社會智能化發展

  “2021年重慶數字經濟發展同比增速超過20%,高於全國平均,重慶數字經濟發展成效有目共睹。”視頻演講一開始,劉烈宏就為重慶數字經濟發展點讚。

  劉烈宏説,加速數字技術融合創新,驅動經濟社會智能化發展,是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應有之義。比如,由於當前工業領域的通信協議眾多、各説各話,嚴重制約了設備互聯互通和數據實時同步,而5G的技術特性可以適配多種工業協議,可以破局工業互聯網堵點。

  劉烈宏介紹,目前,“中國聯通(重慶)5G融合創新中心”正加快推動以“5G+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融合創新。中國聯通還助力重慶建成“智慧河長”&&,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感知設備,共同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的智慧感知體系,幫助河長實現對管轄河流“天上看、雲端管、地上查、智慧治”。

  劉烈宏説,在“數字政府”建設方面,目前中國聯通正全力做好重慶12345市民熱線服務運行保障。中國聯通還連續5年為重慶市公安信息化系統提供高質量保障,其智能機器人實現全年在線“值班”,確保了各個警種信息化系統良好運轉。

  (本版稿件由記者夏元、楊駿,見習記者王貴江采寫 圖片由記者謝智強攝/視覺重慶)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93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