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

  新時代的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今天的重慶,政治生態實現了從嚴重污染到風清氣正的根本性轉變,經濟發展實現了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轉變,人民生活實現了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轉變,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已經成為全市各項工作的主旋律,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強音。

  8月17日,“中國這十年·重慶”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五年來,重慶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砥礪奮進、拼搏進取取得的成就,以及重慶未來幾年的規劃打算,並回答記者提問。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李明清,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陸克華,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新聞發言人姜輝,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蔡允革回答了記者提問。市委常委、秘書長、市委新聞發言人羅藺主持新聞發布會。

  重慶各項事業發生了令人振奮的深刻變化

  發布會上,胡衡華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五年來重慶取得的成就和重慶未來幾年的規劃打算。他説,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重慶發展,親切關懷重慶人民,兩次親臨重慶視察指導,參加全國人大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三次向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致賀信,多次對重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對重慶提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如浩蕩春風溫暖重慶、引領重慶。

  胡衡華説,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五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重整行裝再出發、團結一致向前行,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邁上新&階。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從2012年的1.16萬億元增至2021年的2.79萬億元、十年年均增長9.2%,近五年增加近1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十年翻了一番多、達到8.7萬元。今年上半年,我們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市經濟穩步回升,地區生産總值增長4%,主要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了較大壓力下有韌性的增長。

  他説,回顧這些年,重慶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各項事業發生了令人振奮的深刻變化。

  第一,黨的建設煥發新氣象,政治生態整體向好。我們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鄭重作出“三個確保”的政治承諾並抓好兌現落實,常態化開展貫徹落實總書記對重慶所作重要講話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頭看”,全面徹底乾淨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堅決肅清鄧恢林流毒影響,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把“兩個確立”的政治成果轉化為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轉化為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忠實踐行,轉化為履好職責、做好工作的實際行動,全市上下形成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良好政治氛圍。

  第二,創新發展增添新動能,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我們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金鳳實驗室、超瞬態實驗裝置等科研&&加快建設,高新技術企業五年增長3.5倍、達到5109家,全社會研發投入五年翻了一番、達到605億元。我們以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為切入點,持續壯大汽車、電子、裝備、材料、消費品等優勢産業,加快培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世界級産業集群和軟體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近五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5%,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比分別達到19.1%、28.9%,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2.8%。我們以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為引領,加快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成功舉辦四屆智博會,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7.2%,智能化改造企業對工業産值增長貢獻率達到73%,智能化持續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第三,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我們聚焦“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認真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川渝間,強化雙核聯動、雙圈互動、兩翼協同,建立四級合作機制,召開五次黨政聯席會議,深入推進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雙城”聯動聯建,一批重大規劃、重點改革、重要協議落地,成渝中線、成達萬高鐵等160個重大項目滾動實施,10個毗鄰地區合作&&加快建設,推出311項川渝通辦事項,成渝地區在發展態勢、創新動能、開放能級、融合融通等方面實現了許多看得見、摸得着的可喜變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全面提速、整體成勢新階段。市域內,推動“一區兩群”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主城都市區龍頭帶動作用不斷增強,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步伐加快,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文旅融合、城鄉協同發展有力有效,區域協調聯動發展的美好圖景正徐徐展開。

  第四,開放發展拓展新空間,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走深走實。我們充分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優勢,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着力暢通道,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中歐班列(成渝)運營水平保持全國領先。着力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慶自貿試驗區、兩江新區等開放&&能級不斷提升,聚集了全市八成的外貿進出口和七成的外商直接投資。着力促經貿,去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突破80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五年累計達到517億美元。着力抓改革,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和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取得積極進展,五年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00萬戶、目前總量超過330萬戶,重慶正日益成為投資熱土、興業沃土、創業樂土。

  第五,綠色發展厚植新優勢,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我們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持續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深入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廣陽島入選“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完成長江“十年禁漁”退捕任務,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4.5%。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00天以上。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五年下降16.1%,綠色産業佔規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到20%。重慶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山水之城、美麗之地魅力更加彰顯。

  第六,共享發展取得新成效,創造高品質生活增進民生福祉。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動態識別的190.6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8個貧困區縣全部摘帽,191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鄉村振興紮實推進,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綜合産值達到4800億元,五年建成“四好農村路”6.8萬公里,集體經濟“空殼村”基本清零,鄉村日益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城市功能品質穩步提升,“米”字型高鐵網和“軌道上的都市區”加快構建,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通車里程分別達到1023公里、478公里,高速公路基本實現縣縣通,以“兩江四岸”為主軸的城市更新提升成效顯現,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3%,建設“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城市取得積極進展。民生事業持續發展,每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的80%左右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滾動實施重點民生實事,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年均增長8.9%。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疫情防控、安全生産、基層治理等工作不斷加強,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取得積極成效,群眾安全感達到99.34%,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胡衡華説,新時代的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今天的重慶,政治生態實現了從嚴重污染到風清氣正的根本性轉變,經濟發展實現了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轉變,人民生活實現了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轉變,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已經成為全市各項工作的主旋律,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強音。

  他&&,回望過去的奮鬥路,重慶發展實現的每一次進步、取得的每一項成績,最根本在於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全市人民衷心擁護黨中央、衷心擁戴習近平總書記。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我們將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緊緊圍繞進一步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着力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奮力書寫重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篇章,以實幹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書寫“三個新篇章”,實現“六個顯著提升”

  人民日報記者:重慶市第六次黨代會描繪了全市未來五年發展的美好藍圖,明確提出要“奮力書寫重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篇章”。請問,圍繞書寫這一新篇章,重慶有哪些總體考慮,謀劃了哪些重大任務和奮鬥目標?

  胡衡華:今年5月27日至31日,重慶召開了市第六次黨代會,陳敏爾書記代表五屆市委作了報告,聚焦書寫重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篇章,科學描繪了重慶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極大增強了全市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信心決心。

  陳敏爾書記所作的報告,在總結五年成績時,突出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強調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是對重慶各項事業發展的政治引領、戰略謀劃和工作指導;在謀劃未來發展時,提出必須緊緊圍繞進一步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做到時刻牢記、全面貫徹、長期落實。在工作主線中增加“進一步”三個字,體現的是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鮮明態度,強調的是始終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奮力書寫重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篇章。

  圍繞書寫重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篇章,黨代會報告提出了書寫“三個新篇章”的重大任務:一是書寫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新篇章。這是重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心任務和必由之路,要求我們以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範例為統領,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興渝”和“富民”相得益彰。二是書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新篇章。這是重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優勢所在和責任所在,要求我們積極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更好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三是書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篇章。這是重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大使命和強大引擎,要求我們持續深化與四川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這“三個新篇章”,對標的都是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之所以説是“新篇章”,就是要在思想上深化新的認識,在實踐中創造新的經驗,在成效上實現新的突破。

  圍繞書寫重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篇章,黨代會報告還提出了“六個顯著提升”的奮鬥目標:一是經濟實力顯著提升。未來五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邁上4萬億元&階,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2萬元左右。二是科教實力顯著提升。重點是基本建成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三是城市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重點是同步增強城市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基本形成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格局。四是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顯著提升。重點是改善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實現“雙碳”階段性目標。五是社會治理水平顯著提升。重點是優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讓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六是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重點是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這“六個顯著提升”,統籌需要和可能、定性和定量,我們有信心、有底氣實現這些目標。

  書寫“三個新篇章”、實現“六個顯著提升”,緊扣中央精神,符合重慶實際,順應3400萬重慶人民的美好期盼。我們將牢記囑託、感恩奮進,認認真真做、扎紮實實幹,努力把黨代會描繪的美好藍圖變為生動現實,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開創新局面、展現新氣象。

  守底線抓重點育動能,接續奮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2019年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了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請問重慶是怎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是怎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

  李明清: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是全國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場。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脫貧攻堅工作高度重視,2016年、2019年兩次親臨重慶視察指導,深入貧困地區親切看望幹部群眾,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定嚮導航。我們堅定不移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根本指引,用心學、用情講、用力做,持續強化理論武裝;我們堅定不移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建立完善組織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考核監督體系,扣緊壓實責任鏈條;我們堅定不移把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作為最重要和最緊迫的任務,逐項逐戶對賬銷號;我們堅定不移把精準作為基本方略,不折不扣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堅決推動政策落地落實;我們堅定不移把攻克深度貧困作為重中之重,緊盯秦巴山片區、武陵山片區12個重點區縣18個深度貧困鄉鎮,集中力量補短強弱;我們堅定不移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關鍵之舉,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扶貧幹部隊伍建設,打造脫貧攻堅堅強堡壘和主力軍。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重慶交出了脫貧攻堅的硬核答卷!最重大的成就是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14個國家級、4個市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區縣全部摘帽,191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動態識別的190.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最可喜的成果是大幅提高了貧困群眾收入水平,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4697元增加到2020年的12303元;最突出的成效是明顯加快了貧困地區的發展,貧困區縣GDP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農村出行、飲水、上學、看病等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最深刻的改變是顯著提升了幹部群眾精氣神,廣大幹部群眾感恩意識越來越強、奔跑勁頭越來越足,發自內心感恩總書記、感謝中國共産黨,涌現出一大批扎根基層、甘於奉獻、帶頭致富的先進典型。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後,我們接續奮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一是紮實做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聚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制定並落實23條“硬措施”,堅持月調度、月通報,確保精準施策、應扶盡扶。二是傾斜支持脫貧重點縣和鄉鎮加快發展。持續發揮“市領導+市級幫扶集團+協同區縣+駐鄉工作隊+産業指導組”幫扶體系作用,加強對4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17個市級重點幫扶鄉鎮的定點幫扶。三是千方百計幫助脫貧群眾增收。制定脫貧區縣産業幫扶10條政策措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13條政策措施,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加大消費幫扶力度,脫貧群眾收入增長高於其他農村居民。四是深化社會幫扶和駐村幫扶。打造魯渝東西部協作“升級版”,配合中央單位提升定點幫扶實效,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進一步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作用,凝聚接續幫扶的合力。

  按照黨中央部署,我們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精準落實“五個振興”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在産業振興方面,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近三年全市糧食産量連創新高,去年達到1092.8萬噸;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柑橘、榨菜等特色産業面積穩定在3800萬餘畝,全産業鏈綜合産值達到4800億元。在人才振興方面,大力實施在鄉、返鄉、入鄉“三鄉”工程,累計引導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31.2萬人次,培育高素質農民22.2萬名,回引本土人才1.6萬餘名。在文化振興方面,深入開展“百鄉千村”示範建設,常態化舉辦“夢想課堂”,累計完成1030個鄉鎮(街道)、1.1萬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和提升。在生態振興方面,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到99.9%,創建美麗庭院1萬多個。在組織振興方面,優化提升農村帶頭人隊伍,通過換屆,村“兩委”年齡、學歷實現“一降一升”,選派6648名優秀幹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堅決守住守好糧食安全、耕地保護、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三條底線”,紮實抓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個重點”,培育釋放科技創新、農村改革“兩大動能”,奮力譜寫重慶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篇章。

  把人民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重慶

  重慶日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視察重慶時強調,要“搞好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市第六次黨代會對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重慶作了部署。請問,重慶在平安建設上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明清:重慶始終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根本遵循,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導向,着力防範化解影響安全穩定的各種風險,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平安創建活動,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平安建設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有力維護了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全市群眾安全感持續上升,2021年達99.34%,再創歷史新高。主要抓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始終堅持黨政主導,將更高水平的平安重慶建設作為重點民心工程強力推進。建立黨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和各專項工作組,落實領導幹部責任,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力量,推動各項工作深入開展。健全各級各部門縱向橫向聯動機制、政府與社會互動機制、群眾參與齊動機制,推進全周期動態治理、全方位依法治理、全要素智慧治理,形成了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良好格局。注重以改革成果增強平安建設成效,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平安建設的基礎更加紮實。我市6個區縣獲評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其中黔江區連續3屆、江北區連續2屆獲得“長安杯”。

  二是始終堅持精準施策,有力回應人民群眾對新時代平安建設的新需求。嚴密防範影響政治安全的重大風險隱患,深入推進維護政治安全工作體系和能力建設,堅決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偵辦涉黑犯罪組織23個、惡勢力犯罪集團和團夥261個,推動掃黑除惡常治長效。深入推進“全民反詐”和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詐騙犯罪,全力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累計對3190個社會治安重點地區進行掛牌整治,持續整治黃賭毒、盜搶騙、食藥環、涉眾型經濟犯罪等問題,八類主要刑事案件較2012年下降59.7%。加強立體化、社會化、專業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織密織牢社會治安防控網。

  三是始終堅持源頭治理,深化“楓橋經驗”重慶實踐。着力健全矛盾糾紛多元調處機制,在醫療衞生、勞動爭議等10個重點民生領域設立調解組織582個,訪調、警調、訴調對接組織534個,2012年以來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419萬件,調處成功率達98%。着力加強矛盾糾紛四級聯排聯調、領導幹部大走訪大接訪等工作,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減存量控增量防變量專項行動,加強重點領域突出問題依法治理。着力深化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擴面”“提質”“增效”,有效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

  四是始終堅持預警防範,全力守護群眾身邊安全。相繼&&《重慶市安全生産條例》等地方法規和規範性文件,深入開展安全生産“兩重大一突出”綜合治理,嚴格産業准入,強化源頭治理,推動非煤礦山關閉登出、化工企業搬遷入園、煙花爆竹生産企業整體退出,持續改善安全基本面。緊盯油氣長輸管道、交通運輸、食品藥品、高層建築消防、少年兒童安全防護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整治,解決突出問題。全市各類生産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2012年分別下降49.3%、50.9%。

  五是始終堅持夯實基礎,擦亮更高水平平安重慶建設的底色。健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工作體系和制度機制,不斷優化社會治理格局。推動治理重心下移,劃分網格8.1萬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2.6萬名,派出所、司法所實現鎮(街)全覆蓋;培育發展社會組織1.8萬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6.79萬人,群防群治隊伍110萬人。創新基層治理方式方法,江北區“老馬工作法”、南岸區“三事分流”、合川區“紅細胞·微治理”等治理品牌不斷涌現,法院系統“一鎮街一法官”、檢察系統“莎姐”檢察官、公安系統“一標三實”、司法行政系統“平安重慶·法進萬家”等做法深入實施。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平安校園”“平安鄉村”“平安社區”等創建工作紮實推進。全面深入開展社區排查,築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接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深入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重慶,堅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有方、守土有效,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全力推動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市雙核聯動聯建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今年6月底召開的川渝黨政聯席會第五次會議提出,進一步強化雙核聯動、雙城帶動。請問,在促進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市“雙城”聯動聯建方面,重慶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麼成就?下一步還將從哪些方面着力,更好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

  陸克華:唱好“雙城記”,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川渝兩省市的共同使命,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相關議題時特別強調,要“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雙核引領、區域聯動”,到2025年初步形成雙城引領的空間格局。

  重慶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力推動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市雙核聯動聯建。陳敏爾書記多次聽取專題匯報,深入一線調研,主持召開系列會議研究部署。胡衡華市長靠前指揮,推動相關工作機制化、項目化、事項化落實。兩年多來,我們與四川省及成都市一道,堅持一盤棋思維、一體化發展,制定相關行動方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設立專項工作組統籌協調,推動雙核聯動工作落細落實,取得了系列成效。

  重點抓了“五個共建”:一是共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包括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協同加密鐵海聯運班列開行頻次,協同首發中老國際班列;共推中歐班列(成渝)高質量發展,兩地累計開行國際班列突破2萬大關;協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重慶江北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和貨郵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二是共建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聯手培育汽車、電子信息兩大世界級産業集群,協同建設成渝氫走廊、電走廊,合力爭取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落地。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共建了8個産業聯盟。

  三是共建西部科學城。配合科技部編制具體建設方案,並聯手編製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共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家網絡安全産業園相繼獲批,協同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進展良好。31個共建科技創新中心重大項目加快實施,總投資949億元。

  四是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聯合國家部委編制《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統籌功能性金融機構布局,保險異地出險通賠通付、公積金互認互貸、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等同城化舉措相繼落地。

  五是共建現代化國際都市。協同推進川渝自貿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舉辦“成渝地·巴蜀情”等活動,推出系列精品線路,協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動便捷生活行動和政務服務通辦事項落地,共同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下一步,我們將緊扣“兩中心兩地”的定位,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從“雙核引領”和“區域聯動”兩個方面下功夫,發揮好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在“雙核引領”方面,重慶市將在進一步強化中心城區極核功能、提升主城都市區發展能級的基礎上,與四川省及成都市一起,強化戰略協作、政策協同、工作協調,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現代産業體系、科技創新資源、城市服務功能、社會公共政策等“五個互聯互通”,增強産業引領、科技創新、門戶樞紐、綜合服務等核心功能,提升“雙核”高端資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更好支撐和引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在“區域聯動”方面,深入推動川渝全方位合作,依託毗鄰地區合作共建,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産業發展協同協作、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保聯建聯治、改革開放共促共進,以大帶小、以點帶面、以城帶鄉,雙圈互動、兩翼協同,打造高水平區域協作樣板。

  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是重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我們將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齊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辦,一年接着一年幹,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藍圖變為一幅幅施工圖、作業圖,進一步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

  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讓綠色成為巴渝大地最亮麗的色彩

  經濟日報記者:近幾年,重慶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努力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請問,重慶在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做了哪些工作,效果怎樣?

  陸克華: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守護好三峽庫區“一江碧水、兩岸青山”是黨中央賦予重慶的重要使命。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市委、市政府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書記、市長共同擔任相關領導小組組長以及市總河長、市總林長,帶領全市上下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致力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重點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我們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突出治水,推進江河湖泊、左右岸、干支流、上下游協同治理,各級河長累計巡河366萬餘人次,綜合治理各類河道1145公里,“三排”“三亂”等專項整治成效顯著,水土流失面積減少12.5%。持續育林,推動國土綠化擴面提質,持續開展天然林保護、“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營造林2797萬畝,森林蓄積量凈增加25%。抓好禁漁,完成長江“十年禁漁”退捕任務,5300多艘漁船有序處置,1萬多名漁民上岸轉産,重拳整治非法捕撈取得良好效果。注重防災,健全監測預警、災害防治、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安瀾長江,已完成庫區地災治理重大項目770處,實施長江幹流、中小河流和山洪溝治理項目284處。強化護文,突出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積極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增至53項,白帝城·瞿塘峽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三峽庫心·長江盆景”建設增添了長江文化的亮色。

  二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我們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國家年度考核連續2年獲“優秀”等次。打好碧水保衛戰,強化工業、城鄉生活水污染治理,48段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成效得到鞏固,9個由重慶入四川和16個由四川入重慶的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地表水總體水質提升為“優”。打好藍天保衛戰,突出控制交通、工業、揚塵和生活污染,“一區一點一策”精細管控,2018年以來沒有重度以上污染天氣。打好凈土保衛戰,“無廢城市”建設經驗做法入選全國典型模式,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排在全國前列,2021年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三是全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我們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把“綠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數字經濟躋身全國第一方陣,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2021年環保産業營收超過1300億元、增長20%以上。有序推進“雙碳”工作,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碳強度下降任務,上線“碳惠通”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碳排放指標成交額累計達7.8億元。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建成綠色園區15個、綠色工廠171個,垃圾分類工作排名西部第一,綠色建築佔城鎮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72.5%。

  四是全力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我們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讓群眾實實在在有所感、有所得、有所獲。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治,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進展良好,縉雲山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全面完成,龍溪河流域綜合治理獲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淘汰錳産業落後産能的做法得到國家長江辦充分肯定。提升城市山水顏值,在中心城區實施“兩江四岸”“清水綠岸”、“四山”治理和城市提升行動,城市“綠肺”功能得以恢復,黑臭水體等“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廣陽島“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成為綠色發展新名片,入選全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打造鄉村發展範例,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價值轉化通道,不少山居山寨、江鎮江村因此端上了生態旅游、特色産業的“金飯碗”,實現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

  經過近五年不懈努力,重慶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74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居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首位。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2021年達到54.5%,首次進入全國前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021年達326天,其中優的天數比2017年增加49%。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成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今天的重慶,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下一步,重慶將堅持不懈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把市第六次黨代會描繪的美好藍圖轉變為沉甸甸的生態答卷,讓綠色成為巴渝大地最亮麗的色彩。

  從七個方面發力,加快建設文化強市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重慶市第六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深入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持續抓好文化強市建設。請問過去十年特別是近五年來,我市繁榮文化發展方面成效如何?未來又有怎樣的計劃?

  姜輝:首先是過去十年特別是近五年來的情況和成效。重慶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大力繁榮發展文化,可以説是成績顯著、成效喜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高舉新時代黨的思想旗幟,用心學進去、用情講出來、用力做起來,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可以説幹部群眾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根基更加牢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從思想文化深處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開展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等系列活動和黨史學習教育,全市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極大迸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高校等重點領域意識形態工作持續加強,網絡空間風清氣正,重大主題宣傳有聲有色,主流思想輿論持續壯大。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岩精神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深化拓展,時代楷模、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人物不斷涌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健康發展,文藝文學精品可以説是競相綻放,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切實加強,文旅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做好對外宣傳,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深入開展文化交流,唱響“山水之城·美麗之地,重慶,行千里·致廣大”形象品牌,重慶文化吸引力美譽度不斷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市第六次黨代會的要求,守正創新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緊緊圍繞進一步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奮力書寫重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篇章這個主題主線,緊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從以下7個方面發力。

  一是深化理論武裝,讓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健全理論學習、研究闡釋和宣傳普及體系,發揮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帶動作用,創新“六進”宣講,做優“學習新思想”基層理論微宣講,推出高質量研究闡釋成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加強“四史”宣傳教育。

  二是做強新聞輿論,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突出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辦好一些專題專欄,比如“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牢記殷殷囑託 譜寫巴渝新篇”等專題專欄,組織“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重大主題採訪,開展好“一江碧水向東流”等主題宣傳,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三是抓好意識形態工作,確保輿情平穩有序。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依法強化傳媒監管,加強文娛領域綜合治理,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化生態。

  四是實施文明創建工程,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傳承弘揚紅岩精神,施行好《重慶市紅色資源保護傳承規定》,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建設好“書香重慶”,使文明新風滿山城。

  五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加強新型智庫建設。探索實施重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打造一批“渝字號”社科品牌,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闡釋,統籌各類智庫建設,發揮好資政建言作用,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六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活力。深化文化領域“放管服”改革,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文藝文學作品質量提升等工程,加快推進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依託文化和生態提升文旅品質,合力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七是加強對外宣傳,更好傳播重慶聲音和展示重慶形象。全面啟動西部國際傳播中心建設,積極推動國際傳播和對外話語創新,提質擴面文化交流,讓源遠流長的“長嘉匯”、雄闊壯美的“三峽魂”、絢麗多彩的“武陵風”唱響中國、走向世界。

  從四個方面加快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

  中國新聞社記者:長江重慶段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重慶有什麼優勢?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

  姜輝:把長江重慶段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可以説是黨和國家根據重慶的綜合優勢作出的決策部署。這樣的綜合優勢,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優勢,長江重慶段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保護傳承基礎較好。一是歷史源遠流長。據記載,204萬年前,“巫山人”已在長江沿岸生息;商周時期,巴人以堅毅勁勇的精神立國;歷代歌咏三峽的詩作超過4000首;老一輩革命家鄧小平、劉伯承、聶榮臻,仁人志士楊闇公、鄒容等,沿長江出巴蜀尋求救國救民真理。二是文化璀璨多姿。全市現存不可移動文物2.59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4處,珍貴文物4.2萬件,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4535項。三是保護傳承紮實。三峽文物保護歷時30年,實施了保護項目996個,可以説是我國規模最大的文物保護工程。

  第二個優勢,長江重慶段地理風貌獨特,文化旅游正在深度融合。一是人文風光秀美。現有世界文化遺産1處、世界自然遺産3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3個、傳統村落110個、國家工業遺産5處。二是三峽旅游蜚聲中外。三峽是萬里長江從高山到平原的“分界線”,有重要文化資源124處,核心旅游資源246個,可以説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郵輪游覽的內河大峽谷。三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作用凸顯。近年來,長江重慶段突出“治水”、持續“育林”、抓好“禁漁”、注重“防災”、強化“護文”,全力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第三個優勢,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正在紮實推進。一是重慶考古成果顯著。完成三峽文物起底式調查,完成考古項目391項,實證了三峽是中華人類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巫山大溪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重點實施合川釣魚城遺址等4項考古發掘和保護展示項目。二是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登記備案的博物館110家,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5家。對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等17座綜合性博物館進行了提檔升級,建成了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館——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三是三峽庫區發展勢頭良好,三峽移民131.03萬動遷人口中重慶庫區就有111.96萬人,佔85.4%,三峽移民精神時代價值非常鮮明。

  下一步,重慶將從四個方面加快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重慶市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統籌推進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二是加強規劃建設。加快編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實施方案》和《保護規劃》,進一步加強長江沿線文物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三是加強項目儲備。圍繞長江幹流和嘉陵江、烏江沿線文物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申報一些工程項目,力爭打造具有重慶特色的精品項目。四是強化共建共享。加強與長江重慶段上下游的四川省、湖北省溝通協作,將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實現從點的建設,到線的聯通,再到面的覆蓋,推動重慶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作出更大貢獻,以一域為全局添彩。

  深入實施“六大工程”,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光明日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作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重要指示。請問重慶近些年圍繞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效?

  蔡允革: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就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認真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大力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推動全市人才事業發展持續向好,重慶正在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市人才資源總量從512萬人增長到599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增幅達93%。主要有3個方面的工作和成效:

  一是緊扣國家戰略強化人才服務支撐。圍繞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部署,在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指導下,創辦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人才發展峰會,舉辦“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並成為永久賽址,組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人才聯盟,構建川渝人才協同發展機制,積極為高質量發展匯聚人才力量。特別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才政策協同、資源共享、&&共建、活動聯辦,共享共用兩地近4萬名專家資源,實現經濟圈與人才圈的互促共進。

  二是做實“重慶英才”加快人才培養集聚。以習近平總書記“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要指示中的“英才”命名,推出重慶英才計劃,每年支持優秀科學家、名家名師、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技術技能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450名、創新創業示範團隊100個,加快壯大科技創新主力軍。連續舉辦3屆重慶英才大會,集中引進“高精尖缺”人才5700余名、項目870多個。目前,重慶英才大會已成為重慶與國家人社部共辦、川渝聯辦的招才引智&&。常態化開展“百萬英才興重慶”系列引才活動,通過全球英才雲聘會、“重慶英才·職等您來”直播招聘等多種形式,線上線下聯動引進各類人才15萬名。

  三是堅持靶向施策構築人才發展優勢。&&大數據智能化産業人才發展政策,創建全國首個數字經濟人才市場,着力做大做強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終端、工業互聯網等人才方陣,全市數字人才總量超過80萬人。實施“巴渝工匠”行動計劃,加強西部職教基地建設,獲批“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打造高技能人才國際合作先導區,全市高技能人才達151萬人、佔技能人才總量的31.9%。實施青年人才薈萃行動,推出博士後倍增、博士“直通車”科研項目、百萬大學生築夢等專項,探索發布青年人才發展指數,全市青年人才集聚步伐加快,博士後招收人數實現“兩年3倍增”。同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創新創業金融支持,推出重慶英才“渝快辦”,努力為人才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優質服務,讓各類人才在重慶幹得安心、住得舒心、過得開心。

  下一步,我們將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實施科技創新主力軍壯大、産才融合發展、人才引進攻堅、人才培養強基、人才改革賦能、人才生態創優等“六大工程”,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全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産才融合示範地、青年人才薈萃地,讓“近者悅、遠者來”成為重慶人才事業發展的響亮品牌。

  本報記者 陳國棟 王翔 何春陽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23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