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忠縣皇華島——解説詞裏看變遷

皇華島(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落日放舟循庫心,輕霞入路是盆景。”7月11日,丁寧帶着一群小學生登上忠縣皇華島,他邊走邊向這些小游客介紹:“皇華島不僅島美水秀,而且歷史文化厚重,還是三峽庫區的‘中心點’,未來這裡將成為人文魅力島、生態示範島、風景旅游島。”

  “90後”的丁寧,是忠縣文物保護中心講解員。他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入職4年來,皇華島的解説詞幾易其稿。從自然洲島濕地到宋元(蒙)遺址考古,再到“庫心之心”的發現,“皇華島既是生態島,更是人文島。這些解説詞變化的背後,是人們對皇華島歷史文化的理解在不斷深入,對皇華島生態的認識在發生變化。”

  隨着皇華島生態保護與文化遺産的深入發掘利用,丁寧手裏的解説詞也在不斷更新——

  實施濕地保護

  發現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瀕危珍稀植物

  丁寧的老家在綦江區,2018年他到忠縣工作後才第一次聽説皇華島。

  “第一次拿到解説詞,講得更多的是皇華島的生態:行走其間,感覺身心放鬆、心曠神怡……”丁寧説,島上有濕地、有密林、有良田,地勢由島周向內逐漸抬高,形成島周陡坡、島中緩丘的地形特徵。

  過去,皇華島是一個完整的建制村,有近1000名居民,主要以捕魚為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漁船。三峽移民搬遷後,漁船閒置了,稻田也逐漸野化。

  2015年,忠縣對皇華島消落帶開展保護修復工作,栽植池杉、秋華柳和竹柳,撒播狗牙根、牛鞭草等耐淹性強的濕地植物,逐步構建起喬灌草搭配、顏色豐富多彩的生態屏障;依託島上閒置的稻田,種植菖蒲、慈姑、睡蓮、水蔥等濕地植物,建設梯田小微濕地景觀,與島上現有的溝、渠、堰、塘、井、泉、溪相結合,整個島嶼小微濕地體系形成網絡,構成了島嶼生態系統——即島嶼小微濕地群。

  記者在現場看到,島上設置了濕地公園的標誌、界碑、界樁等標示物以及濕地科普知識、濕地生物等科普文化展示牌;新建了科普宣教中心和訪客中心,充分展示皇華島濕地生態特點和自然人文景觀。

  忠縣濕地保護管理站負責人介紹,皇華島有以河流濕地、島嶼濕地、庫塘、稻田和人工渠係等構成的自然與人工複合濕地系統,同時具備水、陸以及消落帶濕地三種生態系統特徵,是我國水庫消落帶濕地和島嶼濕地的典型代表。2016年,皇華島順利通過國家林業局專家組驗收,正式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實施濕地保護,島上新發現很多珍稀動植物。”丁寧説,這些年,攝影愛好者在島上先後拍到了白鷺、蒼鷺、鴛鴦、青頭潛鳥等飛鳥,其中紅嘴巨鷗是在重慶首次發現。去年,島上還發現了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瀕危珍稀植物荷葉鐵線蕨,這是與恐龍同時代的遠古生物,“每一次發現,都會不斷豐富我的解説詞。”

  丁寧介紹,截至目前,皇華島上擁有植物358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12種;野生動物329種,其中國家和市級重點保護動物36種。

  啟動考古工作

  皇華城遺址考古獲“重慶市‘十三五’期間重大考古發現”

  2021年,《江浦遺珠——皇華城宋元(蒙)遺址考古發掘階段性成果展》在忠州博物館開始展出。

  “皇華城遺址考古讓解説詞也更有了文化味兒,揭開了從自然生態島到人文歷史島的神秘面紗。”丁寧解説道,早在《水經注》中,皇華島被稱為“江浦”,後稱黃華洲、黃華水。忠縣(當時叫“忠州”)是南宋宋度宗趙禥即位前的封地,宋度宗登基後,年號鹹淳,升忠州為鹹淳府,後府治遷往江中黃華洲(現皇華島)。

  丁寧介紹:“皇華城地勢獨特,四面環水,易守難攻,是扼守長江的戰略要地。在宋元(蒙)戰爭中,皇華將士不屈抗爭、寧死不降,將忠義精神根植於這座島城之中。”

  公元1277年底,皇華城為元軍所破。如今在皇華島上,除了有南宋軍事及生産生活設施遺址,還有晚清村落遺址、古墓群、摩崖題記、明清石刻等人文景觀。從2016年開始,忠縣配合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啟動皇華城考古工作。

  考古結果顯示,皇華城整體保存較好,目前已重點發掘一號城門、馬堃亭等9個片區,清理揭露房址、排水溝、墓葬等各類遺跡350余處,出土金、銀、銅、鐵、骨及陶瓷類文物標本1200余件(套)。

  “皇華城也有一座叫‘朝天門’的城門。”丁寧介紹,考古工作基本厘清了城址沿革變遷、布局結構與功能分區,發現了結構形制特別的一號城門,柱網清晰的七開間大型房址,以及宋代以後五個階段連續使用的農田遺跡等一批十分罕見的重要遺存,“多為既往山城考古所未見,部分發現可填補宋元(蒙)山城乃至中國城市考古的空白。”

  相比同類遺産,皇華城具有四個方面的重要特徵和價值:一是宋元(蒙)山城防禦體系中唯一的島城;二是“一城一府一帝”的獨特歷史地位為城址增添了厚重底蘊;三是城址較好地保留了宋末以來的原始狀況,相較其他山城具有高度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四是城址保存了一批規格較高、規模較大、形制特殊的建築遺存,從類型上豐富了宋元時期軍事城址的實物材料。

  據介紹,皇華城是當代保存較好的重慶十大宋元戰爭遺址之一,其遺址考古發掘榮獲了“重慶市‘十三五’期間重大考古發現”。

  推進保護利用

  “庫心之心”建設考古遺址公園

  一架無人機騰空而起,通過攝像頭,記者看到萬里長江曲折奔流,皇華島在雲霧霞光中若隱若現,宛如江中仙島。

  “看!島的形狀就像一顆心。”丁寧站在一張地圖前對小朋友們説,皇華島位於長江黃金水道重慶段的中心點上,東距三峽大壩、西到江津鼎山均約346公里,是三峽庫區地理位置的中心;同時武陵山余脈與大巴山余脈也交匯於此,成為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和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的聯結點;從遠處眺望,皇華島又與長江大迴旋、獨珠半島、三峽港灣、雞公咀半島等構成壯美開闊的大地景觀,“書寫”出一個巨大的“心”字。他説,“皇華島正如‘心’頭一點,真是名副其實的‘庫心之心’。”

  去年,重慶市&&《“三峽庫心·長江盆景”跨區域發展規劃實施方案(2020-2025年)》,要求忠縣用好用足生態和人文兩個“寶貝”,對皇華城以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統籌考古遺址公園和自然濕地公園要求,統籌島內與島外一體化布局功能項目,打造考古遺址公園,引領“三峽庫心·長江盆景”建設。

  忠縣相關負責人稱,皇華島有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厚的人文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價值;皇華城是具有遺産價值的長江文物和文化遺址,極具科學研究、生態環境、經濟社會、藝術審美等價值。接下來,忠縣將認真保護好皇華島得天獨厚的生態本底和人文本底,加強對島上歷史遺存的修繕保護和利用,讓優秀傳統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當代。

  現在,皇華島已被納入《“三峽庫心·長江盆景”跨區域協同發展(忠縣片區)農文旅産業總體概念性策劃綱要》重要組團。目前,忠縣編制形成了《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未來將建立“一環六區”游賞結構,着力打造城門入口展示區、考古遺址展示區、軍事體驗區、耕讀體驗區、衙署展示區、水岸濕地體驗區,形成遺址保護與展示、生態保育、風景游覽三類分區。

  “到那時,皇華城的解説詞會更豐富、更生動。”站在皇華城碼頭前眺望長江,丁寧滿懷希望地説。(記者 彭瑜 見習記者 黃熠)

編輯: 葛琦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4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