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全球連線 | “發展快車” 合作橋梁——記中歐班列(重慶)重箱折列“破萬”裏程碑
2022年07月13日 17:18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德國杜伊斯堡7月12日電(記者單瑋怡 朱晟)在德國杜伊斯堡市DIT場站,一個個標有“中歐班列”的集裝箱被機械臂夾起,整齊碼放,等待下一步運輸。這些集裝箱來自中國首條中歐班列線路——中歐班列(重慶)的第10000列重箱折列(即41個40尺重箱折算為1個折算列),滿載著貨物,更承載著中歐發展的動能。

  2011年3月,從中國重慶直達德國杜伊斯堡的首趟中歐班列(渝新歐)正式開通運營,到如今迎來第10000列重箱折列,中歐班列已成為中國與德國、中國與歐洲合作發展的重要橋梁。

  釋放物流樞紐潛力

  位于“德國工業心臟”魯爾區的杜伊斯堡市是歐洲最大的內陸港城市,歐洲中部的鐵路、水路和公路交通樞紐,集“煤礦、鋼鐵、港口”三大特點于一身。杜伊斯堡經歷産業轉型後,自鋼鐵之都轉變為運輸港口城市。近年來,面對競爭壓力和能源轉型挑戰,杜伊斯堡遭遇發展瓶頸,期待釋放潛力。

  中歐班列的到來為杜伊斯堡增添活力。杜伊斯堡與重慶、武漢、西安、深圳等中國多地連通,中歐班列帶來的多元化商品和中間産品,有效拉動當地交通運輸、倉儲、批發零售、租賃商業和服務業需求。

  根據德國杜伊斯堡港口集團數據,2021年,其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9%,凈利潤增長超30%。其中,與中國相關業務持續發展,當年往返于杜伊斯堡和中國城市之間的中歐班列達到單周最高70列,創下杜伊斯堡港中歐班列運輸量新紀錄。

  杜伊斯堡港口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庫斯·班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歐班列發展迅速,勢頭良好。德中之間的成功合作令雙方均受益,期待今後雙方不斷拓展合作。

  這是7月11日在德國杜伊斯堡市拍攝的中歐班列(重慶)第10000列重箱折列接車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任鵬飛攝

  連通中歐作用凸顯

  隨著中國與歐洲國家共同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杜伊斯堡正逐步打造成為中歐合作的重要通道。

  中歐班列促進了杜伊斯堡的商業投資、人文旅遊,並提升了其國際知名度。杜伊斯堡將自身定位為中國通往德國的門戶和德國了解中國的窗口。

  杜伊斯堡市政府中國事務專員馬庫斯·托伊貝爾對記者説,2014年至今,在杜伊斯堡落戶的中國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如今有超過百家中國企業在此發展。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中國留學生和蓬勃發展的中式餐館,為這座德國城市帶來更多中國元素,也奠定了相互了解的基石。

  在中國企業工作的安德烈婭在魯爾都市孔子學院報了中文課,她説:“中文很難學,但很有意思。我能聽明白中國同事的話,感覺很棒。”

  6月23日,在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鐵路工作人員從中歐班列(重慶)第10000列列車旁走過。新華社記者黃偉攝

  輻射效應帶動發展

  中歐班列在杜伊斯堡多年深耕厚植,不僅推動杜伊斯堡由工業向服務業城市轉型,更推動周邊地區發展。

  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李遠説,中歐班列顯著帶動輻射周邊地區經濟發展。中歐班列既能帶來經濟發展相關的直接就業,又幫助當地企業與海外市場有效對接,創造了內陸城市難以獲取的商機。

  數據顯示,中歐班列不僅創造了勞動力向節點城市杜伊斯堡的匯聚,更具有正向的輻射效應,杜伊斯堡相鄰區域的就業率也相應增高。

  李遠介紹,由于貿易和運輸成本高,作為內陸城市的杜伊斯堡原本不具有汽車整車出口的優勢。中歐班列(重慶)開通平行進口汽車專列的線路,可以直接從歐洲腹地到達中國,相比海運和公路運輸大大節省轉運時間和成本。中歐班列在給中國消費者帶來實惠的同時,吸引了許多中德企業合作開發商機。

  風馳電掣,通行萬裏。中歐班列不僅僅是貿易線路,更是互聯互通、共同發展之路。杜伊斯堡及沿線歐洲節點“搭乘”中歐班列後,中歐合作駛入快車道,奔向更繁榮的未來。(剪輯:繆培源;編輯:趙悅、徐超、鄧茜、高路、張代蕾)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編輯: 韓夢霖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82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