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將在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新華網重慶7月7日電(韓夢霖)7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日前“重慶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已成功申報國家“十四五”期間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獲得國家20億元中央獎補資金支援。重慶將在三峽庫區腹心地帶,著力解決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突出問題,形成上、中、下遊協同修復,確保三峽庫區水生態安全,切實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

  重慶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位于三峽庫區腹地,包括萬州區、涪陵區、豐都縣、忠縣、雲陽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6個沿江區縣。

  據介紹,開展修復工程的項目區位于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水資源總量佔三峽庫區的27%,承擔著保障長江中下遊3億多人飲水安全的重大責任。

  根據項目區生態本底和地形地貌特徵,按照上游、中遊、下遊三個分區中,劃定了8個修復單元,統籌部署了9項重大工程,54個子項目,計劃總投資55.38億元,係統推進上中下遊、山上山下、左右岸、幹支流綜合治理與係統修復。在項目區上游,主要採用坡耕地農田徑流攔截與再利用、土地平整、低效林改造等措施,防控面源污染,改善石漠化狀況。在項目區中遊,主要採用土地平整、雨污管網改造、庫岸整治等措施,防控面源污染,增強岸線緩衝功能,提升消落區生態功能。在項目區下遊,主要採用封禁治理、保土耕作等措施,鞏固山體水源涵養功能,提升水土保持能力。

  重慶計劃用3年時間,通過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針對性解決區域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石漠化及消落區生態功能退化等問題,保護好皇華島、石寶寨、獨珠半島等生態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産。進一步降低區域內項目水土流失率,提升區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能力;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保障長江幹流II類水質穩定達標,持續推動項目區水生態安全穩定;提高特色農産品、歷史人文資源等生態産品的供給能力,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切實增強移民區縣人民福祉。

 

 

編輯: 李海嵐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81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