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小面預制面積極“走出去”

“重慶造”重慶小面預制面。記者 羅蕓 攝\視覺重慶

  6月28日上午,在大渡口二季度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4家小面産業類企業正式簽約落戶大渡口,其中行銷類傳媒企業就有3家,包括年帶貨銷售金額超過3億元的達人。這意味著位于該區建橋工業園的重慶市小面産業園將進一步增強行銷實力。

  自2021年初大渡口將小面産業列入支柱産業以來,該區不斷增強産業集聚效應。尤其是去年8月以來,産業鏈快速延伸、壯大,隨著這些新項目的簽約落戶,該區基本形成重慶小面從研發到行銷的全産業鏈布局。

  大渡口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創新、生産、行銷,今年“重慶造”重慶小面預制面線上銷售額將增長50%以上。

  全産業鏈布局,提升“重慶造”預制小面佔比

  重慶小面是重慶的美食名片之一,自帶口碑與熱度。

  但去年年初的一項調查顯示,電商平臺排名前十的重慶小面預制面銷售網店,僅有一家是重慶本土品牌;賣得最好的重慶小面預制面大部分産自北方,“重慶造”的銷售額佔比並不高。

  對此,大渡口區緊緊抓住這一産業發展空白,將其作為該區五大産業集群之一著力發展,以推動大渡口這個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去年8月,“重慶市小面産業園”在大渡口建橋工業園啟動建設。

  “我們在謀劃小面産業時,就秉持全産業鏈發展的理念,謀劃將研發、生産、行銷優質資源集中到重慶市小面産業園內。”大渡口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讓並非農業大縣的大渡口,在重慶小面預制面産業上實現了快速發展。

  口感口味創新,適應南北消費需求

  通過招商引資,目前重慶市小面産業園內已集聚了約10家預制小面生産企業,形成了初步的産業集聚效應。

  “這些企業基本都有自己的研發力量,側重于復刻線下麵館麵條口感,同時研發新的小面澆頭種類。”小面産業園有關負責人表示。

  重慶小面用的是鮮切面,保質期較短,這成為預制小面生産、保鮮的一大難題。為此,不少企業加大研發力度,不斷延長鮮切面保鮮期限。目前,最長的鮮切面保質期可達9個月。

  與此同時,為適應不同地區消費人群的偏好,企業還紛紛推出線下麵館難以嘗到的新澆頭種類。目前,已有部分企業推出肉沫豇豆的澆頭;下月,預制小面生産企業“辣來主義”將推出金湯肥牛等兩款新澆頭,用以吸引消費者。

  除傳統的清湯、紅湯小面外,重慶市小面産業園企業已研發出十余種適應南北口味的澆頭。

  提升小面文化情懷,加強線上行銷力度

  “重慶小面預制面銷售主戰場線上上,消費目標群體遍布全國。”大渡口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需要該區幫助相關企業適應當前的行銷趨勢,加大重慶小面預制面的文化與情懷含量。

  在此次簽約儀式上,重慶渡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重慶朋和友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4家文化傳媒公司落戶小面産業園。其中,渡艤文化董事長遊絮聚焦于美食領域,目前在抖音、快手等各類網絡平臺擁有全網粉絲1億以上,去年電商帶貨成交金額超過3億元。對于落戶大渡口,遊絮表示,將結合自身賬號的美食屬性,幫助重慶小面這張美食文化名片走出全國、走向世界。

  “重慶小面承載著濃厚的重慶地方文化。我們將為重慶小面預制面注入更多的文化情懷,讓它所具有的家國情、溫度氣、包容心被更多消費者了解、熟知,助推産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大渡口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本報記者 羅蕓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06914